-
从武警新兵开始当教员
丁丁食红豆汤
现实已完结78.33万
书友群:770260357 “在五公里越野中超越班长。” 看着自己变得强壮的身体,江腾暗暗点头。 “在手枪射击中拔得头筹。” 掏出枪套中的手枪,一阵急速射击后,江腾迎着队列中震惊的目光,默默转身... “想学吗?” 望着战友们期待的眼神,江腾开口问道。 “想,教官!” 这是一个二代刺头兵在武警部队成长的故事。
-
房不胜防的那些年
狗叔孤寒
现实已完结60.23万
中国商品房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发展到2017年已经历了三十多个年头,这期间催生了一批又一批的富豪,也造就了许多财富神话,许多人因买了房子成为人生赢家,又有许多人因错过时机而扼腕叹息、拍腿懊悔,有没有买房成为了当今衡量一个人或者家庭成功与否的一条重要标准了。 曾经有那么一则广告:“你妈逼你买房了没有”火遍了房市和广告业。 苟书寒没有这么有眼光的妈,十年前他怀揣第一桶金准备去买房时,他的妈妈告诉他:“你迟早要回湘西的,你买在深圳干什么?” 苟妈妈没有逼他,一向遵循“快乐至上,自由为王”的他自己也没有逼自己,是啊,大不了到时候回湘西农村建一栋别墅,于是他拿着买房的钱开了一家公司,但是月有阴晴圆缺,人有背时倒霉,苟书寒创业失败了。 苟书寒还记得才去深圳时候,满眼都是那句广告语:“来了就是深圳人。”到后来却因为各种原因,比如租房住,小孩读书没学位,支出太大,失败负债等等,苟书寒被现实逼离了深圳,离开时,没有像恋人分手那般的伤心欲绝,也没有像生离死别那般的撕心裂肺,有的只有老友道别的那种惆怅与祝福。 终究,苟书寒没有成为深圳人。
-
苏家屯的变迁
伊人李
现实已完结75.6万
《苏家屯的变迁》,70万字左右。 60年代初,山村苏家屯,出身卑微,人单势薄的苏老二,与队长的千金康素贞同年同月同日生,在开云(中国)上高中的时代,他没有资格上高中,而上了高中的康素贞却因对苏老二的暗恋中途辍学。两人恋爱的过程,极具凄美,终因“改革开放”的春风,怒放了两人爱情的花朵。 在“改革开放”年代新旧两种思想的碰撞中,作品用事实证明了农村宗族势力的野蛮和强大,同时也证明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改变命运中的强大动力。 作品通过康苏两家不同社会背景所产生的矛盾,从苏家屯风物的变迁等,反映了中华民族每前进一步的艰辛,反映了任何社会都需要不断地“改革”才能进步的道理,更反映了那个年代各色人等的处世哲学,以及“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必然性和不完美性。 康素贞和苏老二等人从“童年、少年”到“青年、中老年”的过程,反映了康素贞的善良纯洁和苏老二的刚正不阿。 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悲喜交加,笑中有泪,泪中含笑,弘扬了真善美,有鲜明的思想导向。 主人公的人生,同时也是那个时代芸芸众生的人生缩影,清晰地再现了50、 60、 70后丰富的苦乐年华和奋斗历程。
-
南海一家人
李慕江
现实已完结42.76万
【中国作协2021年网络文学重点作品扶持项目】 【第五届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优胜奖】 70年末80年初的滨城,李立笙在打铁铺做学徒,他只有起满老茧的手,不知道路在何方。跟着一个叫“老秦”的师傅混,学会了制刀本领。进入国营刀厂后,他就像个异类,捣鼓电动鼓风机、机械磨刀机、冲压机......不但被刀厂领导赏识,还靠这份特立独行娶到了厂里销售好手徐瑶。 可突如其来的经济浪潮让国营刀厂宣布倒闭,几百人的去留瞬间成了问题...... 李立笙毅然“下海”,从小作坊到从龙头企业,从中国制造到民族品牌,背后糅合了无数刀匠的梦想与汗水,造一把好刀,是他们内心最真实的夙愿。 日后一方熔炉,养活了一户风雨飘摇的贫苦人家,造出了拥有1500家企业的刀具之城;制出了国货自强不息的匠人精神,谱写了一段南海之滨的产业升级史。 这方寸熔炉,成就了一座城。 一座城,一把器,千把刀,造一城。一座刀城,故事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