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又去黄家看望了次黄宗羲,虽然现在的黄宗羲还不过是个半大孩子,不过朱由检知道这位后世成为明末清初三大家的人绝对不可能简单。雪中送炭永远比锦上添花更能收获人心,这么简单的道理朱由检不可能不懂。
三日过后,在朱由检与文震孟等人帮助下,挑了一块山明水秀的地方,姚氏终于入土为安了。坟前三个孩子哭得不成人样,再三劝慰过后,才扶住黄宗羲。一行人坐着马车返回城内。
这几日朱由检和黄宗羲已经逐渐熟稔,朱由检试着抛出橄榄枝道:“宗羲,你家突逢巨变。本王即将成亲就藩,宗羲可愿帮我?”
黄宗羲听后,道:“王爷厚恩,宗羲铭记在心。只是我现在学艺不精,就算跟王爷就藩也帮不到什么。何况母亲新丧,朝堂奸佞横行,实在无心仕途。学生欲在京守孝,拜一名师,若日后学有所成,定去助王爷一臂之力。”
朱由检这时也觉得贸然相邀有些仓促,道:“好,那你就在京城潜心攻读吧。要有什么本王帮得上的,千万不要客气。”
黄宗羲道:“谢王爷体谅。日后宗羲若有难处还要多请王爷出手相助了。。”
朱由检道:“只要本王力所能及,你尽管来找。”
不知不觉马车已经入城将至王府,吩咐车夫务必将黄宗羲,文震孟等各自送回府内。朱由检从马车下来回了王府。
却说朱由检亲事自从告诉了天启皇后已经是紧锣密鼓安排起来。明代王爷成亲极为复杂,依尚书成亲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进行。此外作为天启同胞兄弟,还需天启亲至太庙祭告祖宗。此外还需礼部订冠冕礼服,择良辰吉日,作三书。
周家也知晓了自己家女儿被钦定信王正妃,周奎丁氏喜出望外。虽是家里败了,可一旦成了皇亲国戚自己家自然能再上不知多少台阶。
何况自己儿子又在辽东充军,九死一生。若是能结了这门皇亲,找机会调回京城也是可能的。
见父母如此情愿,自己家现在又穷困至此,周菱虽然心中不大情愿,可女子亲事,自然要依父母媒妁之言。礼部郎中刘黯作为天启指定的媒人,纳采,问名,纳吉顺利定了下来。
作为天启唯一同胞兄弟,明朝又以优待王室出名,天启从内库专门拨出数万两白银做朱由检成亲之礼。一时间王府内装扮的红红火火,各处都洋溢着喜庆。王承恩作为府里的总管,也是忙得脚不沾地。
朱由检本人对此倒不大感冒,在朱由检看来宁可把这些银子带到辽东,也好过铺张浪费。不过自己现在人微言轻也只能任凭摆布。
宫里定了五月十八这天为吉日。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了,信王成亲成了最近礼部最忙的大事,各种礼仪教导被派到信王府,朱由检也是学的苦不堪言。。
不过今日皇帝要朱由检入宫。一是看亲事预备的如何,然后朱由检封地也要定下好开始修建王府。朱由检终于可以跟那些宫里的公公嬷嬷暂别半日喘口气了。
来至乾清宫,天启仍是沉迷木工中不可自拔。见朱由检到了,天启将工具放下,洗了把手道:“不必多礼,今日叫你前来主要是看就藩封地。你说说看,你想就到哪里。”
朱由检道:“臣弟自幼就在京城,此次就藩欲就藩到北方,如此和陛下也近些。”
天启笑道:“这倒是好。不过不都说江南风光好吗,朕倒想你就藩到江南,以后有机会朕还能去江南游览一番。看来是没这个福气了。”
朱由检道:“陛下国事繁忙,只怕是抽不出时间。”
天启道:“是啊,整日这些案牍之事真是烦的朕头疼。朕有时真是羡慕当年武宗皇帝,还能四处巡游。整日闷在这宫里,朕都要发霉了!不过北方现在朕看礼部呈上来的地方只有齐地,河南与辽东三处。福王封于河南,尽河南府库竟都不能供养他一府。辽东又连年兵患,朕看只能封你到齐地了。”
说到这里,天启确实有些为难了。要知道明朝开国皇帝太祖朱元璋起身草莽,家境十分贫寒,父母兄长都死于饥年。因此得天下后对天下百官可以说是严苛,但对宗室却是极尽荣宠。各地分封的宗室每年不需要任何付出,每年就可以从国库中分得大半赋税。
经过二百多年的发展,明朝宗室已经从太祖时期寥寥数十人发展到了将近二十万。有封地多的藩王当地赋税都不足一人所用,衙门军队只能是拖欠饷银抑或从百姓口中夺食。
现如今要封自己的弟弟,天启虽然想找个富庶地方,可放眼望去,长江以北能选的地方竟只有天子脚下的齐地。不过将信王封到距京城如此近的地方,想来那些言官的聒噪是免不了了!
既然谈到封地位置,事关自己大事,朱由检不能不上心。起身道:“陛下,我大明自太祖皇帝以来,王室用度无限,天下苦王室久矣。此外辽东虽说战火不断,但督师孙先生到了之后却捷报频传。臣弟愿就藩辽东,为陛下分忧!”
天启却是没想到这个弟弟还有这份心思。平日看信王也不是那种满嘴仁义道德,百姓疾苦之辈,自己封王时候却能如谦逊。
天启大喜,道:“信王竟如此体谅朕心,实在难得。既然你有报国之志,朕便封你辽东。不过京城朕也会为你建一王府,你逢年过节还要多回京城见朕。捡关外好挺好玩的给朕讲讲解闷。”
朱由检道:“臣弟虽赴关外,远离陛下。以后在封地定日日为皇上祈福,为我大明祈福。”
天启道:“好!信王如此明白事理,朕这便让礼部拟旨。你回府之后准备接旨就是。”
费劲心机,终于能去辽东了。听到天启发话下旨,朱由检这块石头总算落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