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刘备的叙述,程皓不禁有些懵了。
记得历史上张飞就是抢来的媳妇,还是夏侯渊的侄女。不过那时是在刘备跟曹操彻底撕破脸,替袁绍骚扰曹操后方期间的事。
本以为现在有了自己的辅助,刘备势力不会再有像历史上那样焦头烂额、狼狈不堪的局面。但是没想到,这三爷,竟然又搞出了这么一件事情?
而且,听起来那个姑娘也是大家闺秀,又是在兖州境内,不会真的还是那个人吧?
程皓越想越觉得奇妙,不禁笑了出来,“呵呵,呵呵。”
刘备听了,更加郁闷,叫你来是让你来帮忙帮忙说服张飞,打消他那固执的念头的,怎么还笑上了?
刘备和关羽对这个三弟可以说是十分了解的。虽然平时的大事小事都会听从他们俩的,但是固执的性子一上来,那是说什么也没用。
以前二人也就随了他了,但是这次不同啊。婚姻,那可是一辈子的大事,怎么能就这么草率地抢来一个少女作为妻子呢?
更何况,也不知道是兖州哪家的大户小姐,这事情若是传了出去,苦心经营的名声还不得毁于一旦?
张飞见到程皓在笑话他,也不在意,昂首说道:“军师你也别笑话俺老张,俺也不管那些有的没的,反正俺就是要娶她。”
程皓却是笑道:“嗯,最好再给三将军办一场大大的酒宴,就用皓的剑南春。”
张飞笑了,笑得很开心,咧着嘴说道:“对对对,哈哈。还是军师懂俺老张啊。”
刘备等人一听,感情你结婚就是为了喝酒?虽然说,那酒,嗯,的确是绝世美酒,自己等人也很喜欢。可是,再怎么样那也只是口腹之欲,若是仅仅为此就要成亲?
可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了!
关羽更是忍不住了,呵斥道:“三弟,休得胡闹!快快把那女子送还回去,给人赔礼道歉。”
张飞却是死活不干,嚷嚷道:“大哥二哥都早就成亲了,自然无所谓,可俺老张都快三十了,还未娶妻。如今俺就要成亲,谁拦也没用!”
关羽面色一滞,接着又说道:“三弟,你若是要成亲,大哥二哥可以给你寻觅良家妇女,经过六礼,明媒正娶,岂不美哉?怎能如此草率,为天下人所笑?”
刘备也跟着劝道:“三弟,你先把姑娘送回去,大哥这就给你找个妻子,你看糜子仲的妹妹,国色天香,温婉有礼,如何?”
张飞还是有些不情愿。一辈子没怎么和女人打过交道,刚刚在路上短暂的相处,莽张飞已经有些喜欢上了这个姑娘,但是却不知道怎么说,所以显得很是扭捏。
程皓一看张飞那样子,就知道恐怕张飞是真看上那姑娘了。而且,若是所料不差,还是他历史上的原配,可能这就是缘分吧?程皓也是这般感慨,爱情来的时候,往往是猝不及防而又莫名其妙。
于是,程皓倒是起了牵线搭桥的念头。
见张飞不知道说些什么,程皓也是笑着对刘备拱手道:“主公,如今就算我们将姑娘送还回去,恐怕天下人也会以为……”
其中意义,不言而喻。
“而且,那户人家可能也会觉得受到了极大的羞辱,恐怕会与主公拼命啊。”
刘备一听,却是更愁了,叹了一口气,说道:“不知军师以为,该当如何?”
程皓呵呵一笑,“主公,既然事情已经发生,而三将军又有意成就好事,那我等不妨就成人之美,生粟煮成熟饭。到时候,那户人家或许会因为有三将军这样的乘龙快婿而高兴呢?”
嗯,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关羽一听,愤怒地拍了一下桌子,将众人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去,然后愤怒地喊道:“荒唐!”
程皓也很无奈,二哥一直是这么有原则的人,早年之所以“游览天下”,就是因为打抱不平得罪了当地的乡绅。如今自己的三弟却要做出这等掳良家妇女为妻的不义之事,自然是不可能接受的。
不过程皓也没说什么,一方面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估计不管怎么说都不可能消除二哥的怒气。另一方面,自己和关羽的关系还挺微妙,虽然关羽对自己很尊敬的样子,但是内心还是没有接受自己,自己如果强要劝说,恐怕会使二人的距离越来越远。
这种事,还是要靠我们的张飞啊。混不吝的性格,能够战胜一切亲近的人。像后来的程知节,不也是生生靠着这一利器,当了瓦岗的头头?
只见张飞嘻嘻一笑,说道:“二哥你别生气啊。这件事是俺老张做的不对,但俺跟那些豪强绝对不一样,俺会对她好的。”
关羽一见张飞这副表情,在心里无奈地叹了口气,只能接受这个现实了,不过还是补充道:“给那户人家多送点聘礼。”
张飞闻言,哈哈一笑,拍着胸膛说道:“放心吧,二哥!俺老张绝对不会亏待老丈人的。”
程皓一听,再看着张飞那洋洋得意的大黑脸,不会亏待?呵呵你一脸。
所谓的不会亏待,就是厚葬吗?
说实话,这件事差不多是尘埃落定了,刘关张三人基本达成了一致的目的,所以程皓心里看好戏的想法不禁冒了出来,向张飞问道:“三将军,不知道姑娘的娘家是……”
“这……”张飞懵了,自己还真没问过。
刘备一见,不禁更头疼了,就这,你还敢说不亏待呢?你连人家是谁都不知道。然后没有任何表情地说道:“把那姑娘带上来,让我和你二哥见见。”
“诶,好嘞!”张飞笑嘻嘻地答应一声,屁颠屁颠地出去了。
望着张飞离去的身影,刘备不禁长长地呼出一口气。程皓一见,好戏还没来呢,您可别就以为结束了啊,恐怕是高兴地太早了。
不长时间,张飞就领着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女走了进来,“大哥,这就是俺未来的妻子。”
那姑娘也是规规矩矩地行礼,“民女夏侯氏,见过刘刺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