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三国之新儒定汉

第七十二章 徐州牧

三国之新儒定汉 错误的乘号 2104 2018-12-05 19:04:36

  听到陈到的话,程皓微微感慨了两句就匆匆随着一同到了府衙之中。

  在路上也碰到了陈群和简雍等人,不过也只是微微见礼,点头示意,就继续匆匆地赶路。

  尽管无言,尽管面上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忧伤,但透过眼睛,似乎能够看到心底的一抹喜悦和振奋。

  因为众人都明白,刘备,马上就要成为徐州之主,徐州牧了。而众人,也不必带着豫州的一个个空头官职,而能够成为掌握大权的实职。

  哪怕是程皓也是如此。尽管程皓对于陶谦的感官还算不错,对他施政的成果也算得上认可。但毕竟陶谦的存在成为了刘备势力的障碍,也是程皓的阻碍。

  陶谦去世,刘备势力正式入主徐州,这也意味着刘备真正地完成了独立,成为一条投身角逐天下的大鱼。

  再也不是那个只能守着自己的一郡、一县之地,只能统率数千人马的孱弱势力,而是掌控天下十三州之一,统兵数万,一举一动天下皆惊的顶级诸侯。

  当然,还需要等刘备真正掌控徐州内部大大小小的势力之后,而且与袁绍和袁术势力自然还是没法比的。

  但这,足以让众人感到振奋,因为他们看到了盼头,看到了未来。

  众人一同走到大厅之中,陈登和糜竺已经在那里跪坐,而陶谦的二子也在一旁。没有太多废话,互相见礼后各自入座。

  不多时,关羽也带着张飞、甘宁走了进来。

  刘备见众人都已到齐,正色说道:“元龙带来了消息,州牧病殁,临终之际,指定某继承徐州州牧之位,不知各位以为如何?”

  众人还未有所言语,一旁落泪的陶谦次子用力地拭掉眼窝上的泪珠,拱手道:“刘叔父,我父既已将徐州托付给叔父,还望叔父能够担起徐州的重任。我与大哥自知不才,不敢有所妄念,愿为叔父效犬马之劳。”

  陈登也是附和道:“刘使君,州牧既将大任托付给使君,还请不要推辞。”

  程皓也说道:“主公,所谓天予弗取反受其咎。更何况,这还是徐州牧的一片好心,还请主公不要辜负了徐州士民啊。”

  刘备点点头,站起来握着腰间的佩剑说道:“好!既然如此,那某愿接下这徐州州牧之位,一切都是为了天下万民!还望诸位与某共同努力。”

  众人也是跟着站起来,应和道:“一切为了天下万民!”

  程皓在心里还默默地添了一句“刘玄德,出动。”

  满满的即视感啊。

  当刘备带着众人来到徐州城下时,陶谦的两个儿子已经带着陈珪、曹豹等徐州文武出城迎接,而许多徐州当地的百姓也在一旁围观。

  陶商手捧象征着徐州之主的州牧印玺,拜倒在刘备面前,“家父病重之际,言将徐州举州托付给叔父,请叔父接印。”

  刘备庄重地双手将徐州牧大印举起来,承诺道:“请公子放心,备绝不会辜负州牧的期望,也绝不会辜负徐州百姓的重托。”

  热闹场面不用多说,不然就成了水字数了。

  刘备第一天入主徐州,第一件事不是享受这期盼了好久的位置,而是立刻投入到了忙碌的工作中去。

  之前虽然刘备已经被陶谦认定为徐州的下一个主人,但是毕竟还没有正式接过州牧的职责。所以现在对徐州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是十分必要的。

  古时候太子登基之前,也就只能在父皇御驾亲征或是病得不理人事的时候,才能在辅政大臣的辅佐之下,处理天下事务,平时只能处理自己的东宫和属地的政务。

  更何况,刘备之于陶谦,相比起太子之于皇上,还差了许多呢?至少,刘备可不是陶谦的亲儿子啊。

  最关键的自然是钱。虽然后世的马总第一个鲜明地提出了“经济是基础”这样一个概念。但其实在历史上,中西方的古人们早就对此有所认知,只不过没有将其概括成一句话而已。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句话虽然是兵家至理,但事实上,也被广泛地应用在各个领域之中。

  不过因为糜家的效忠,再加上徐州官员的颇多配合,徐州的钱粮短短时间也就统计清楚了,没有多少波折。

  徐州的财政状况总体而言还是比较健康的。虽然上半年遭受了曹操的屠杀和抢掠,但是所幸囤积在郯城等地的钱粮没有多少损失。

  但是如果这部分钱粮被曹操所得的话,或许曹操也就没必要为此而大肆屠杀,使徐州的人口和经济基础大为破坏也说不定。

  而由于人口的减少,秋收也遭受了损失,粮食极大减产。当然,这也和夏秋之际的旱灾与蝗灾有关。虽然这场灾害主要爆发在兖州,但是徐州也受到了不小的波及。

  不过,由于徐州府库内还有不少的存粮,在老好人陶谦不断地赈灾之下,没有引起大规模的饥荒,相比起隔壁的兖州,倒是好了不少。

  不过,也是因此,徐州大量的存粮显得有些不足,倒不是短时间内,若是按照如今的消耗速度,徐州的存粮还能够至少撑到来年的秋收。

  但这也是很危险的。

  如果一个势力的存粮只能够恰好支撑到下一次收获之时的话,一旦来年的春播或是秋收遭遇不测,那就将导致青黄不接,进而使得社会动荡、人心思动。

  不过众人对此还是比较乐观的,因为徐州四周,青、兖、豫三州,自顾不暇,而袁术最厉害的部将孙策正在规划江东,屯兵丹阳。所以也并不担心有什么意外,除非有人想不开跟自己鱼死网破。

  另外一个,就是人。人口是一切势力的基础,这毫无疑问。

  三国乱世,之所以被称作乱世,除了诸侯混战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口的锐减。根据相关统计,东汉156年,全国有人口5007万,等到208年赤壁之战后,仅剩140万。

  现在的徐州虽然比历史上赤壁之战时还少了吕布、刘备、曹操三家混战的几年,但是人口也不多,仅仅只有90多万。

  虽然从绝对数量上好像不少,但是要知道,这是在中原之地的徐州,以富庶闻名的徐州。

  那这些人都去哪儿了呢?都死在战争和灾难之中吗?

  不完全是。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