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明朝帝国

第十四章:搅屎棍愣头青

明朝帝国 白马飞白 2024 2019-02-23 12:59:00

  第二天早朝。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崇祯看着下面的大臣一挥手高声说道:“行了,今天其他事等会再说。先商量这二百一十万两白银的钱款怎么解决。”

  下面的大臣一听到这话就在心底里骂着。没登基之前装得就是和他们那边的人一样。是个彻头彻尾的文青士族代表人物。谁知道这才刚刚把他扶上位就反咬一口在他们口袋里掏钱。果然姓朱的都一个性子。

  崇祯看着没有一个人说话无奈说道:“既然没有其他办法那就认捐吧!这税收的都给你们了,剩下的认捐。或者你们能想出其他办法来。”

  等了好一会,兵部尚书阎鸣泰出列行礼说道:“启禀陛下,臣昨天筹得白银十万两整,认捐十万两白银。”

  “启禀陛下,臣认捐………”

  ……

  有了阎鸣泰开口之后其他大臣也开始陆陆续续认捐。有上万的,也有认捐几十两,几两白银的官员。

  一旁登记的太监计算清楚后行礼说道:“启禀皇爷,认捐钱款一百一十万两整。”

  崇祯再次在心里叹了一口气,这一百一十万两有七层是所谓的阉党认捐的银两。那些清流还津津乐道做出一副两袖清风为荣。谁知道那些身穿着明显故意缝补的衣服后面贪污腐化了多少钱。

  “众爱卿,怎么满朝文武大臣才凑出这一百一十万两白银。还缺口一百万两白银缺口可如何是好?可有哪位爱卿有良策解决?朕虽然说让大家将剩下的钱认捐,但是只要这钱只要解决了。其实认捐不认捐不重要的。”崇祯装模作样地看着下面的大臣说道。

  下面的大臣自顾自地站在那谁也没有出来接话的意思。一股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意思。

  在崇祯以为就这么下去时。一个靠后就站在言官简正旁边身穿崭新官服的年轻人兴奋略带紧张准备走出去行礼。言官简正不动声色地伸手去拉了拉微微摇头示意不要冲动。

  那年轻的言官只是微微点头一笑走出行礼高声说道:“启禀陛下,臣有一计策不知当不当讲。”

  崇祯一看这满脸傲气的年轻人就知道是今天新补位上来的官员。昨天一连空出十多个职位,在昨天晚上时吏部和内阁就已经拟好官员名单递给了崇祯批阅。

  崇祯看了一遍就发现几乎六成是东林书院和其他党派的影子在后面。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崇祯能先知先觉地清楚他们结党为营的意图。所以他怎么能如那些大臣的意愿。

  所以崇祯连夜让魏忠贤找了一批有真才实学的没有势力的寒士替补了进来。

  可以说这个年轻的言官还是他一手提拔的。

  崇祯微笑地问道:“爱卿好面生,怎么称呼?”

  那年轻的言官连忙行礼说道:“臣松凌乃江南人氏,今天第一天上朝。”

  崇祯一听是江南的人就微微皱起眉头了。原本江南士族就尾大不掉,现在又来一个不知道和江南士族有没有的寒士。希望他能不和那些士族勾结吧!

  崇祯看着那个愣头青松凌点头说道:“爱卿有什么良策?”

  松凌高声说道:“臣以为,现在豪绅众多。而且豪绅也占有巨额财富,不如就向豪绅募捐剩余的钱款。区区一百万两白银臣觉得不是难事。”

  其他大臣听到后都在心底里对松凌嗤之以鼻。连朝廷的基本状况都没有弄明白还到处蹦跶。不过也没有太多理会像没听到一样事不关己的模样。

  崇祯在心里感叹这个愣头青天真。他还真的怕这个松凌下朝之后会发生什么意外。

  松凌见崇祯没说话以为是等他继续说,所以深吸一口气高声说道:“臣愿意负责此次募捐事宜,望陛下批准。”

  “准了,朕派和你一同晋升的官员和一队锦衣卫协助你一起进行募捐。爱卿办事的时候要谨慎,可不能出了乱子。”

  得了,人家不怕死。崇祯干脆就同意了,就算不能弄来银子也要恶心一下那些豪绅。至于说派锦衣卫协助,还不如说是派去保护松凌这个愣头青的。这些新晋寒士要成材还得多打磨去棱角。只有多磨炼才能真正地能练出本事来。

  至于为什么说是其他人协助这个言官松凌。在这些人里面言官松凌可能不是最优秀的。不过可以肯定是最能作死和蹦跶的人。崇祯就是需要这样的愣头青将朝堂这趟水搅浑,虽然这样的人可能不能做出的贡献。只要他们敢闯敢拼,将这潭死水搅动搅浑就是好事。

  现在满朝文武一到事实就懒驴上磨出工不出力。只是希望这些愣头青别那么快被同化。

  松凌连忙行礼:“臣一定不负陛下所托全力完成这个任务。”

  崇祯挥手示意松凌退下说道:“其他爱卿可还有其他办法?”

  这时那些和言官松凌一起晋升的新官员都嫉妒不已。不过一个个都在犹豫不决要不要学他一样出来说一个方案。最后还是没有勇气站出来将他们藏在心底里的方案说出来。

  崇祯看着差不多了微微给了魏忠贤一个提示。

  等了半天的魏忠贤会意地行礼说道:“启禀皇爷,微臣有一个不成熟的方案。”说完把奏折给了旁边的小太监拿上去。

  又是你!你怎么这么多事,哪都有你?东林党为首的官员全都冒出这么一个吐槽。

  崇祯接过奏折认真的看了几遍确认没有问题之后把奏折传给大臣互相传阅。

  那些看过的大臣脸色微微变了还不自觉地看向崇祯。希望能看崇祯的态度或者其他信息。不过崇祯脸色没有变化,好像在等大臣的处理意见一样。

  那些东林党的大臣微微松了口气。崇祯这两天的表现应该不是自己的意见,肯定是魏忠贤或者其他人在背后动了手脚。

  不然一个十七岁的小屁孩能一上朝就来一个下马威?况且还是东林党为首培养的儒教文青和极力扶上皇位的人。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