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现实

从来没有发生过的

18. 天天向上

从来没有发生过的 零一的 3017 2021-02-14 17:00:00

  求知大道上的梧桐叶已经掉得干干净净,就到了划重点的季节。太阳升起来,人流纷纷,流向一个又一个教室。当求知大道重新变得人迹寥寥,教学楼里传来了上课铃声。

  军训后,同学们就正式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了。一零一室的学风很正,大面积翘课极为罕见。正式开课后不久,宿舍里以老夏为首的五个同学同时翘课,是由于上课时间正好偶遇了亚洲杯半决赛的中日之战。不是这种关键历史时刻,一零一不会反常到这么多人一起翘课。这就好像五十年前的那一场战争,要不是发生了中日之战,红军和国军也不会这么反常,不顾中国人喜欢窝里斗的传统,在关键历史时刻握手言和的……不过老夏后来经过论证,喜欢窝里斗也不像很多文人说的那样因为中国人有劣根性,而是因为中国人自古以来觉得神州大地包揽天下,窝外的世界是不值得斗的,也就窝里斗斗比较有意思。

  在宿舍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大环境里,懒神方自归却剑走偏锋。

  方自归学习的重点是经济学和哲学。

  当方自归第一次知道一等奖学金等于一百五十块钱时,也曾经心里一动。他曾经为了十块钱连性启蒙都放弃了,一百五十块当然是有诱惑力的。然而,方自归考虑到难度,也就是经济学上著名的机会成本,再考虑到兴趣和能力,也就是经济学上著名的自然禀赋优势,方自归心里一动后就转不动了。

  高考放榜后,方自归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了严重质疑,让方自归第一次意识到了能力和理想之间的差距。这种感觉像什么呢?就像中场塞了一记好球到前场,可因为球速太快,自己拼了命奔跑,就是不能再快一点儿跑到那个空当起脚射门。方自归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了这种感觉,就干脆不想射门了,觉得拿奖学金代价太大,便对大学四年的学习成绩定下了一个总方针——六十分万岁。

  按照这个总方针,方自归上课虽然关注一切未知的东西,可是完全不打算听仔细。古人云“读书不求甚解”,方自归觉得能解到六十分已经非常好。况且《大学》里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并没说大学之道在拿奖学金。方自归认为自己从小这么讲义气,早已深谙大学之道,学习成绩好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但第一学期有一门课,同学们几乎就没有特别认真的,集体拿出了“不求甚解”的求学态度,而方自归却在这门课的课堂上,听得相当仔细。这门课,就是曾经令反动派闻风丧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哲是必修课,并且这门课是四个班一起上的大课,可见马克思主义哲学确实是普遍的真理,也可见这门课也很容易浑水摸鱼。然而,这门课的最后一堂课却没人开小差,因为要划考试重点。划重点这堂课绝对是这门课画龙点睛的一笔,很多同学甚至认为都可以完全没有龙,但绝对不能没有睛。就好像佛教说肉体不重要,重要的是心。

  考试重点画完了,同学们都有了心。但此时,离下课还有二十分钟,课堂里一片沉默,有一些尴尬。

  “这就是本次考试的全部重点。”老师站在讲台上说,“同学们还有没有什么问题?”

  课堂上沉默了一会儿,方自归举起了手。

  “这位同学有什么问题?”

  方自归站了起来,“老师,我的问题是,到底是意识还是物质推动了历史?根据马克思的理论,是生产力推动了历史,而不是社会意识。我对这个说法有些怀疑。”

  “你怀疑什么呢?”

  “老师,生产力推动历史我想是没错的,可是我们再深入一下,是什么推动了生产力?”

  “实践推动生产力。”

  课堂上,开始有同学窃窃私语。

  同学们普遍认为,划完重点以后大家都有了心,方自归在划完重点的以后还跟老师讨论意识和生产力的关系,心理上有问题。

  方自归却侃侃而谈起来:“我完整表述一下我的观点吧。具体地说,是科技创新推动了生产力。这不是我说的,‘科学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是小平同志说的。那么再追溯一层,科技进步靠的是什么?我想,应该是教育和科学研究。而教育和研究虽然也要用到物质,比如教室和实验室,但它们本质上,不更是一种精神活动吗?所以我认为,是精神活动,即意识同样推动了历史,不仅仅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组成的物质,才推动了历史。”

  老师愣了一下,然后说:“这位同学的观点很新颖,但你的这个问题,超出了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们是唯物主义者,如果你在考试中说‘意识推动了历史’,肯定会被作为错误答案的。好了,同学们还有没有其他问题?”

  方自归以为,老师这么说,是自己的观点无法被驳倒。于是,方自归又问下一个问题:“刚才老师提到了‘实践’。而我们这门课,‘实践’这个词在教材里确实随处可见,我就产生了一个疑问:马克思主义理论问世的时候,共产主义没在任何一个国家,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国家实践过……”

  ……

  ……

  ……

  然后,老师和方自归就在这堂画龙点睛的课上,进行了广泛的讨论。直到下课铃响,讨论居然还没有结束。

  讨论的过程中,一些同学感到很不耐烦,因为这个讨论再进行下去,会严重影响午饭质量。工大食堂也是按照“先到先得”的原则配置优质资源的,特别是大学生不需要应付高考,拖堂非常罕见,而且这堂课又是这种不求甚解的课。

  难能可贵的是,老师竟然不生气,但他也终于觉得疲于招架了,想起了三十六计中的上计,看了看表。

  “哟……”老师看着表说,“今天这位同学提出很多新奇观点,可惜没有时间一一讨论。下课!”

  下课以后丁丁在走廊里碰到方自归,立即严正批评:“你怎么这么无聊啊?这会儿大排都卖完了。”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