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宜郡东南方,月江的中游地区,月江向东流过此处,呈现一个“几”字形的河湾,“几”字河湾有三边是靠河的,“几” 字的底部靠着一座高达千米的大山,西边是大山对着河湾衍生出来的悬崖峭壁,北边和东边直到江边都是一片平摊的原野地。而近一公里宽的大江对面皆是近乎垂直的绝壁凌空笔立,纵横连绵的群峰像看不尽的画廊,更远处,隐隐可见高峰入云的雄伟气势,说是“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也不为过。
宜郡此处本是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物产丰饶的地方。其中苏家牧场所在的原野,牧草更特别丰美,四面不是大山就是大江环绕围出了几百方里的沃野,仅有东南角沿江的地方有一条小道可供进出。形势险要,大山大江形成了牧场的天然屏护。
小道与牧场相接处设有一座一半靠山一半临江的城楼,墙高一丈左右,上面不时有兵丁巡逻。楼前开凿出宽三丈深五丈的坑道,横贯小道两侧,在坑道上面建有木桥,下面满布尖刺,须靠木桥通行以及吊桥通行,木桥与吊桥相连,闭关时,拉上吊桥即可,守关则要毁掉木桥。确有一夫当关,万夫难渡之势。
从这第三天早上开始,也许是昨天听说大小姐喜欢听故事,一路上杨三甲都紧跟在在杨大小姐旁边,时而谈论一些奇闻趣事、时而大谈文家马场的历史。间接的也让王清对这牧场也有了一些了解。
第一代建牧场的场主苏霸,乃是前朝的一位武将,其在任上时得罪了前朝显赫无比的袁家的一位嫡系子弟。为了躲避报复,率手下和族人向着西南大山之处避难,机缘巧合下找到这难得一见的河湾,遂在此安居乐业,建立牧场。
由牧场建成至西蜀国建立的两百多年间,苏格兰牧场经历七位场主,均由苏姓一族承继,具有至高无上的威权。其它分别为郭、梁、陶、吴、梅等各族,经过两百多年的繁衍,不住往周围迁出,组成附近的乡镇,至乎月江边上的的两座大城仰天城和月江城,其住民小半都源自苏家牧场。
苏家牧场亦是这区域的经济命脉,所产优质良马,百里闻名,但由于场主奉行祖训,绝不参与江湖与朝廷间的事,作风低调,一贯在商言商,所以在世间倒是不怎么出名。
第一代场主苏霸乃武将出身,深明有武在身的道理,鼓励手下族人研习武艺,宣扬武风,强身健体,保家为民,是以牧场大多都骁勇擅战,无惧土匪强徒,成为了一股能保证地区安危的力量,赢得附近城镇住民的崇敬。有点类似前世军区对地区的作用。
苏格兰牧场要用人时大多都在附近的子弟兵中招聘新人,少有求诸外乡。
说苏格兰牧场是一方豪强,并不为过,而且他还不是那种与官府敌对的豪强,而是能与官府合作的豪强。放在前世差不多就是一个造车大企业对地方政府的作用,而且他造的车有一部分还是军车。
这一代的场主是苏斌,据说文武双全,碍于远离江湖和朝廷的祖训,守着牧场。大儿子苏英豪,二女儿苏英瑶,夫人是本地人,一般人都见不到面,只知都叫苏夫人。
像天宝寨这种村镇级别的小黑道势力,当然受不到多大的重视。所以天宝寨的一行人,只能在城楼外面的一栋专门接待客人的大木屋里候着。
虽是木屋,但装饰的却颇有情趣,墙壁上挂满了各种奔马图,而且大厅极为宽敞,足以容纳百多人在此议事,通风效果也极佳。打开窗户还能听到流水声以及夏季特有的几种虫叫声。
几位衣著体面的下人,上完茶水后就离开了。
杨三甲怕杨大小姐等得不耐烦,就开始给他讲述自己知道的名马。
“小人曾有幸听军师说过,史料记载最早的是周穆王的八骏。”杨三甲对着杨大小姐说道,还故意停顿了下,好吸引大小姐的注意力。
杨大小姐用感兴趣的语气问道:“恩,那八俊?”
杨三甲恭敬的答道:“一曰,绝地,跑起来的时候,四蹄几乎不会踩到地上;二曰翻羽,跑起来的速度比飞鸟还快;三曰,奔宵,在野外奔走一日可以达到万里之远;四曰,越影,可以追逐太阳而奔走;五曰,逾辉,毛色亮丽无比,可与日月同辉;六曰,超光,快速奔跑起来,其身后能连续出现十个影子;七曰腾雾,能在天上云中奔走;八曰,挟翼,据闻它生有肉翅,天生能飞天。”
杨大小姐微微的张大了嘴巴,满脸的激动神色,对着杨三甲问道:“难道我们这次来买的就是这些马?”
杨三甲脸色微微一暗,停顿了一会才回道:“此等天马,怎么是我们凡夫俗子可以妄想的。”
杨大小姐失望的淡淡“喔”了一下,算是回应了。
杨三甲没想到自己的一番话确实造成了这样的,再也不敢多言了。
一群人陷入了沉默中。
而杨三甲更加没想到的事,他今日的一番话竟然能对整个庞大无比的世界造成巨大的影响,甚至更改变了人类的历史走向。
蝴蝶轻轻的煽动了下翅膀,可能会引起风暴的,也是有可能被其它的什么作用给抵消了。
足足等了一个多时辰,才看到对面城门大开,紧接着五六骑穿过木桥,到了木屋。宾主一阵的客套含蓄,勾心斗角。
、、、、、、
几个时辰后,王清随着牧场的马队走过城门,行驶在碎石铺成的道路上朝牧场内部驰去。等来到可鸟瞰牧场的山坡时,只见到山下田畴像一块块大小不一的毯子,构成美丽的图案,不由心旷神怡。
在充满悦目色彩,青、绿、黄、红各色缀连起来的草野上,十几个大小不一的湖泊像明镜般贴缀其中,碧绿的湖水与青黄相间的牧草争相竞艳,流光溢彩,生机盎然,美得令王清内心也不由得屏息赞叹。
无论从任何角度看去,草原尽头都是山峰起伏联机,延伸无尽。
在这仿若仙景的世外桃源中,密布着各类饲养的禽畜——白或者灰色的羊、黄或灰色的牛、白或者黑色的猪,最多的是各种各样的马儿,各自优游憩息,使得整片农牧场生机勃勃。不同种类的禽畜分别被木栏分隔开来,牧人在木栏间的小路上来回奔驰,叱喝连声,农人则在田中辛勤劳作,耕牛不时发出低鸣,混和进马嘶羊叫声中去。
在西南角地势较高处,建有一座宏伟的山城,背倚陡峭如壁的百丈悬崖,前临蜿蜒如带的一道小河,使人更是叹为壮观。
这时众人下马步行,王清走在中间,看得心迷神醉,颇有不虚此行之感。忘记了自己要成为小马奴的悲惨命运,转而专注于一路美丽动人的如画风光。
从正面看去,苏家山城更使人叹为观止。
城墙是依山势而建的,垒石混泥而筑,顺着地势起伏蜿蜒,高达二丈左右,形势极其险峻。气象雄奇,好似飞鸟难渡。
队伍通过吊桥跨河入城,守桥者都神态举止亲切热烈,气氛融洽,予人以自家人和睦相处的感觉。
入城后是一条往上伸延的宽敞坡道,直达最高场主居住的内堡,另有两条稍小的支道通往两旁缓坡的屋宇连绵之处,坡道边还有更小的支道把那些屋宇连结往坡道去,一派山城的特色。
道上人车往来,俨如兴旺的大城市,孩子们更联群嬉闹,四处游逛,使王清眼界大开,啧啧称奇,想不到世上竟有如此繁华福地。
建筑物无不粗犷质朴,以石块大木堆筑,型制恢宏。沿途钟亭、牌楼、门关重重、朴实无华中自显建城者豪雄的气魄。
内堡更是规模宏大,远远看去,就有五个主建筑物,一大四小,五重殿阁,另有偏殿廊庑点缀其间。大小屋宇井然有序罗列堡内,隐约可见其中还有园林花树,小桥飞瀑,雅致可人,直有“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的壮观。至于更后面,王清却是看不清了。
王清这类马奴是没资格居住在山城内的,他们住的地方是山城向东北方向的一片石木结构的屋子,叫北奴区,进城只是半个手续。
对于牧场马奴的管理是由牧场管人事的梁管家手下的许执事负责。而整片北奴区则是交给许执事的下属蓝姑负责,生活上的事情皆由蓝姑管理,至于小马奴的技能训练则是由一个瞎了一只眼的老张负责。直接管理小王等几个小马奴的是蓝姑手下中的哼哈二将,一个叫梁鑫,据说当他死盯着一个人看的时候眼睛里面会冒金光。一个叫梁鬽,神出鬼没,你完全不知道自己说的话他有没有听到,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出现。
此时的王清躺在小马奴们的公共宿舍里的木板床上,回想着自己今天发现的事情。说是公共宿舍其实也就是一个不到四十平方大的木屋而已。
小木屋里其它的五六个孩子大约都是八岁到十一岁左右,这些年,随着官府势力加强,百姓生活日渐变好,马奴也是越来越少了,所以马奴这几年也就贵了起来。
“一匹普通的马值五十两白银,好一点的就要一百多两银子,更好的一米八以上的军马则要五百两银子,至于更好的名马那就不是银子的问题了,像天宝寨这种小型黑势力现在是没资格购买的。而王清卖给牧场的价格是一百两。”
“一百两银子,原来这就是我一生的价格。”
“这就是我的命运?我的价值呢?”
躺在干草堆成的枕头上,王清喃喃自语,稚嫩的脸庞瞧不出是悲伤还是欢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