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幻空间

量子血灵珠传奇

第12章 天机也可泄露

量子血灵珠传奇 张其金 3025 2019-09-27 18:30:23

  张其金有了这种意念后,神色疑重地对高僧说道:“我哪有这么厉害,我有一个问题想请大师帮我指点一下:你看现在的我,生活充满了矛盾,在享受着高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随之而来的却总是声声抱怨。例如,汽车的出现给我们的出行带来了无穷的便利,却总有人埋怨买得起车的人付不起高额的养车费,养得起车的人又交不出离谱的停车费,而停得起车的人又受不了堵不完的车和永远的红绿灯。站在十字路口的交叉点,每个人都有各不相同的烦恼纠结着内心,我们的生活越来越靠近忧郁症的边缘。我感觉自己也正在遭受着这种忧郁症的侵袭。”

  他说这话时,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僧房木桌的纹路。那桌面是老松木所制,木纹深浅交错,像极了他此刻拧成一团的心事——时而清晰可见的焦虑,时而隐入深处的迷茫,在指尖的触感中一一浮现。

  窗外的蝉鸣不知何时停了,夏日午后的燥热仿佛被隔绝在僧房之外,只有香炉里的青烟缓缓升腾,在透过窗棂的阳光中织出朦胧的网。

  那光影落在张其金的脸上,将他眉宇间的愁绪衬得愈发明显,连眼角的细纹里都似藏着化不开的郁结。

  他忽然想起前几日进城时,在繁华的商业街口看到的一幕:一个穿着西装、打着领带的年轻人,站在一辆崭新的黑色轿车旁,一手握着手机,一手烦躁地抓着头发,眉头皱得能夹碎蚊子,嘴里不断重复着“怎么又没车位”;不远处,一个骑着电动车的上班族,穿着湿透的衬衫,在车流中小心翼翼地穿梭,每到一个红灯前,都会忍不住抬头看一眼天色,脸上满是焦灼,像是在担心迟到被扣工资;还有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在人行道上慢慢挪动,走到路口时,望着川流不息的车辆,长长地叹了口气——那叹息声很轻,却像重锤般敲在张其金心上。明明是为了让生活更便捷的发明,怎么就变成了困住人的枷锁?他越想越觉得迷茫,连呼吸都带着几分沉重。

  张其金讲到这里,眼神渐渐黯淡下来,像是被一层薄雾笼罩,原本明亮的眸子失去了光彩。他对着香炉里跳动的烛火,缓缓地长叹一声。

  那叹息声轻得像羽毛,飘在空气中几乎要被忽略,却又带着沉甸甸的重量,落在时空的寂静里,激起一圈圈无声的涟漪。

  烛火被气流吹动,微微摇曳,将他的影子在墙上拉得忽长忽短,如同他此刻起伏不定的心情。

  “如果我真的天赋异能,”他声音低了几分,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自嘲,尾音还微微发颤,“我为什么还会遭受忧郁症的侵袭呢?”在他的认知里,“天赋异能”本该是超脱凡俗的象征,是能轻松化解烦恼的利器——就像神话故事里的神仙,挥手就能驱散乌云,抬手就能改变命运。

  可现实却是,他和那些被生活困住的普通人一样,被无形的焦虑缠绕,白天要应对学习与生活的压力,夜晚躺在床上,脑海里还会反复回放那些烦心事,连呼吸都觉得沉重,有时甚至会整夜整夜地失眠。

  高僧指尖的念珠轻轻转动,每一颗珠子碰撞的声音都清脆而有节奏,像是在为这寂静的僧房伴奏。他口中缓缓念了声佛号,那声音平和而悠远,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仿佛能拂去人心中的尘埃。

  念珠转动的速度渐渐慢了下来,高僧的目光落在张其金身上,带着洞悉世事的温和,没有丝毫催促,只是静静地等待着他平复心绪。

  过了片刻,高僧才缓缓开口,他伸出手,轻轻拂去桌角的一片落叶。

  那叶子是从窗外飘进来的,边缘已经有些枯黄,他的动作缓慢而从容,像是在对待一件珍贵的宝物。

  “你的人生,就像这落叶,”高僧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本应顺应时节飘落,回归尘土,化作养分滋养新的生命,可若遇狂风骤雨,便会偏离轨迹,在半空四处飘零,找不到归宿。你的心,此刻便如这被风雨裹挟的落叶,被外界的纷扰与内心的杂念所困,难以归于平静。”

  他抬起头,看向窗外院中的古松。

  那松树已有百年树龄,枝干粗壮,松针翠绿,即便在夏日的微风中轻轻摇曳,根系却始终牢牢扎根于土壤,稳如磐石。

  “生活失真是现代人苦难的根源。”高僧的目光重新落回张其金身上,语气中多了几分悲悯,“你看那些为了利益尔虞我诈的商人,为了争夺一笔订单,不惜编造谎言、诋毁对手,夜里却因良心不安难以入眠;还有那些为了虚名辗转反侧的文人,为了获得一句赞美,刻意迎合他人喜好,失去了自己的创作本心。他们的生活早已偏离了本真,忧郁、空虚、颓废便成了挥之不去的心病。就像迷路的人,在漆黑的森林里越跑越远,却始终找不到出口,最终只能在无尽的黑暗中陷入绝望。”

  “我们常常带着成见看待生活,用虚妄的野心推测世事。”高僧的声音愈发低沉,像是在讲述一个流传已久的古老寓言,每一个字都带着沉甸甸的分量,“有人看到他人事业成功,便认定是运气使然,却忽略了对方在背后付出的汗水与努力——那些深夜办公室里亮着的灯,那些被反复修改的方案,那些为了谈成合作喝下的酒;有人遭遇一点挫折,便觉得是命运不公,抱怨上天不眷顾自己,却不愿反思自身的不足——是不是自己的能力还不够,是不是自己的心态太急躁,是不是自己的方法有问题。就这样,错误与偏见像厚重的迷雾一样遮住了双眼,让我们看错人生的方向,一步步陷入生活的僵局。喜乐与幸福本就像指间的沙,握不住也留不下,若不懂得珍惜当下的美好,便会在无尽的抱怨与猜忌中慢慢流逝,最终被痛苦彻底取代。”

  高僧讲到这里,目光在张其金脸上停留了片刻。那目光深邃而温和,仿佛能看穿他内心深处的迷茫与不安,直达他灵魂的最深处。

  “对你而言,能意识到自己正遭受忧郁症的侵袭,这正是你天赋异于常人之处。”高僧的语气中带着一丝赞许,“许多人深陷痛苦却浑然不觉,如同在水中溺亡的人,连呼救都不知道,只能在绝望中慢慢下沉;而你却能清醒地感知到内心的困境,能主动寻找解决的办法,这便是改变的开始,也是你与他人最大的不同。”

  “你对生活看得越清楚,就越能做出正确的回应与调适,从而获得想要的幸福与快乐。”高僧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每一下都像是在叩击张其金的心扉,“就像农夫耕种土地,只有看清土地的特质——是肥沃还是贫瘠,是适合种水稻还是种小麦,了解气候的变化——何时播种,何时浇水,何时施肥,才能顺应自然规律,最终收获丰收的果实。反之,若看不清生活的本质,不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便会像盲人骑瞎马,在人生的道路上横冲直撞,随时可能坠入深渊。这样不仅容易犯错,还会在无尽的迷茫中迷失自己,再也无法选择正确的行动方向。”

  “许多人惧怕面对生活的现实,总找各种理由曲解现实,只为逃避现实的挑战。”高僧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惋惜,目光也黯淡了几分,“有人遇到困难便说‘时运不济’,将所有的失败都归咎于运气;有人遭遇失败便说‘怀才不遇’,认为自己的才华没有得到赏识,却从不愿直面自身的不足——不愿承认自己的懒惰,不愿承认自己的固执,不愿承认自己的能力还配不上野心。可这种逃避,不仅会造成与生活的疏离、与理想的挫败,还会一点点断送心智成长的机会。就像一棵小树,害怕经历风雨的洗礼,不愿将根系深深扎进土壤,只想着在温室里躲避一切困难,最终只能在狂风暴雨中被折断,永远无法长成参天大树,无法看到更高处的风景。”

  张其金静静地听着,脑海中却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天机”的话题。此前高僧提及他身负使命、天赋异能时,他便满心担忧——他自幼博览群书,曾在一本古籍中看到,泄露天机者往往下场凄惨,有的双目失明,有的病痛缠身;而被泄露天机的人,若命好便会懈怠不前,若命差则会破罐破摔,最终都会受到“三孤之罚”——沦为孤儿、孤老、孤残。这个问题,困扰了张其金很久。

  他曾试图在更多典籍中寻找答案,却发现不同的书籍有着截然不同的说法:有的说“天机不可泄露,泄露则遭天谴”;有的说“天道无常,唯善是从,心善者即便知晓天机也无妨”;有的说“命由己造,相由心生,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有的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一切早已注定”。

  这些相互矛盾的观点,像一团乱麻般缠绕在他心头,让他愈发迷茫,始终找不到一个合理的解释。也正是因为心中有这么多的迷惑,所以当高僧说出与他身世、未来相关的“天机”时,他才会如此焦急,既担心高僧会因此遭受天谴,也担心自己会因为知晓这些秘密而陷入更大的困境。

  高僧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看着张其金焦急不安的模样,脸上露出了一丝淡淡的笑容,那笑容如同春日的阳光,温暖而平和,瞬间驱散了僧房里的沉闷。“你只知其‘果’,却不知其‘因’。”

  “小民无德无志,往往会倒果为因。”高僧的语气中多了几分郑重,眼神也变得严肃起来,“他们不愿修心立德,不愿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反而寄希望于老天的垂顾,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天机’之上——若是得知自己未来富贵,便会好吃懒做,坐吃山空;若是得知自己未来坎坷,便会自暴自弃,放弃挣扎。若是将天机随意泄露给这样的人,不仅无法帮助他们,反而会让他们更加懈怠,更加依赖命运的安排,最终害了他们,让他们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而君子则不同,他们立志立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高僧的目光重新变得坚定起来,语气中也充满了赞许,“他们懂得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改变命运,懂得在困境中坚守本心,不被外界的诱惑所动摇;懂得在顺境中保持谦逊,不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将天机告知这样的人,不仅不会有害,反而能让他们更加明确自己的方向,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如同在黑暗中行走时看到了一盏明灯,从而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施主,你便是这样的君子,灵根通透,心怀善念,又怎能与那些无德无志之人相提并论?”

  高僧的一番话,如同醍醐灌顶,让张其金心中的迷茫瞬间消散,原本紧绷的神经也渐渐放松下来。

  从那天起,张其金像是变了一个人。他不再像以前那样被忧郁和焦虑困扰,不再纠结于“天赋异能”的真假,不再担心所谓的“天谴”,而是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学习和生活中。虽然张其金并没有把高僧对他所说的,他具有什么天赋异能放在心上,但从那时起,他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愈发地努力了。

  他生活在偏远的农村,父母都是勤劳朴实的农民,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脸上的皱纹里都刻着岁月的艰辛。

  张其金从小就心疼父母的辛苦,只要放学回家,就会主动帮父母干农活——春天播种时,他会跟着父母一起在泥泞的田里插秧,弯腰弓背,一站就是大半天,冰冷的泥水浸透了裤腿,太阳晒得皮肤发烫,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流,滴进田里,却从不抱怨一句;夏天收割时,他会拿着锋利的镰刀,在金黄的麦田里穿梭,割下沉甸甸的麦子,手臂被麦芒划伤,留下一道道细小的血痕,他也只是用袖子简单地擦一下,继续埋头干活;秋天丰收时,他会帮着父母将装满粮食的麻袋扛回家,麻袋压得他肩膀生疼,累得腰酸背痛,可当他看到粮仓里堆满的粮食时,脸上还是会露出格外开心的笑容;冬天农闲时,他会帮着父母劈柴、挑水,把家里的杂活都包揽下来,让父母能坐在火塘边休息一会儿,喝上一杯热茶。

  除了帮父母干农活,张其金把所有能用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他清楚地知道,农村的孩子想要走出大山,想要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学习是最好的、也是唯一的途径。白天,他在简陋的教室里认真听老师讲课,眼睛紧紧盯着黑板,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知识点,手中的笔不停地在笔记本上记录,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及时向老师和成绩好的同学请教,直到完全弄懂为止;晚上,他回到家,吃完简单的晚饭,就会坐在煤油灯下看书、写作业,常常学到深夜。煤油灯的光线昏暗,时间久了,眼睛会酸涩难忍,他就揉一揉眼睛,继续坚持。

  有时,父母担心他太累,劝他早点休息,他总是笑着说:“没事,我不困,多学一点知识,将来就能多一份能力,就能让你们过上好日子。”

  他的书桌上,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那些书有的是从学校图书馆借的,有的是他用省下的零花钱买的,还有的是亲戚朋友送的,每一本都被他翻得卷了边。

  其中有天文方面的《天文爱好者手册》《星空图谱》,书中精美的插图和详细的文字,让他对浩瀚的宇宙充满了好奇,常常在夜晚仰望星空,想象着地球之外的世界——火星上是否有生命?月亮上的环形山是怎么形成的?那些遥远的星星上是否也有人像他一样在思考?

  有地理方面的《中国地理百科》《世界地理图鉴》,书中介绍的祖国名山大川、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让他大开眼界,也让他萌生了“走遍天下”的梦想——他想去看看雄伟的长城,想去看看美丽的西湖,想去看看遥远的埃及金字塔。

  有历史方面的《上下五千年》《史记故事》,书中记载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让他从中学到了很多智慧,明白了“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道理——从秦始皇统一六国,他看到了统一的重要性;从岳飞精忠报国,他懂得了忠诚的可贵。

  有心理学方面的《心理学入门》《情绪管理》,这些书让他更加了解自己的内心,学会了如何调节情绪,如何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当他感到忧郁时,他会按照书中的方法进行自我疏导;当他遇到困难时,他会告诉自己要冷静面对。

  还有自然科学方面的《昆虫记》《物种起源》,这些书让他对大自然的奥秘充满了探索欲,常常在放学后跑到田野里观察昆虫、植物,记录它们的生长变化——他会蹲在地上看蚂蚁搬家,会趴在草丛里观察蝴蝶破茧,会记录向日葵每天的生长高度。

  在短短的时间里,张其金就读了大量天文、地理、历史、心理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许多书籍。这些书籍,就像一把把钥匙,打开了他认知世界的大门,让他看到了一个更加广阔、更加精彩的世界;这些知识,就像一股股清泉,滋润了他干涸的心田,让他的内心变得充实而强大。它们不仅丰富了他的学识,拓宽了他的视野,更塑造了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更加明确了自己的方向。而这些积累,也对他未来的人生变化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催化作用,为他日后面对人生的磨难、实现自己的理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张其金

《量子血灵珠传奇》从2012年10月29日开始创作,历时六年零五个月,跨越时间2330天,于2019年3月19日创作完稿。之后又经过6个月的修改和润色,最后成稿时总字数为12368967个字(WORD文档统计),计1236万字,3329节,共计60部。欢迎读者朋友们提出中恳的意见,并支持正版。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