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爷乃顾国公次子,庶出,娶魏伯爵府嫡女魏氏为妻。顾国公府有个不成文的规定,鼓励顾家男子娶妻后独立门户,一是自强不息之意,二是为国之设计考虑。汉国的税收是以户为单位,一户交一份税收,是以朝廷鼓励早婚早育,分门别户。作为公爵之臣,自然应当响应国之政策。
平常二爷登门肯定是找父亲或者祖父,但今日齐聚聚贤斋,那就是拖家带口了。
古代的串门和走动,就跟吃饭一样平常,不过那都是男子或像母亲那样的管家主母做的事,再加上顾国公府是一等公爵,白天顾国公府门口就真如书中形容的门庭若市一般。当主母的每天都要接待最少十几号人,处理各项杂事,哪有时间争风吃醋,上演宫斗剧。无非性格不合,我瞅你不爽,就不爱搭理你罢了。
今日若不是下雨,顾梦雪应当是在母亲跟前学习了。虽说四姐妹平时住在一处,但启蒙教育后,各个姐妹培养的重点是不一样的。
其他三姐妹可以各凭喜好,比如顾锦兰喜欢书法,作诗,顾秀蕾喜欢绣花,顾丽莲喜欢画画。而顾梦雪,她学算数。因为将来不出意外的话,她的工作会和主母差不多,每天接待十几二十几号人,不仅要管府里的吃穿用度,还要管整个世家分支的利润分配,甚至子弟的出游,工作安排。
因为汉国没有科举制。想要做官,要么就像诸葛亮一般,圣名远播,自然会有大臣甚至皇帝来找你。要么,就自荐。朝廷每年都有官员的更替和增补计划,这些名额一出来,各个世家就会开始争夺。世家子弟需要三封开云(中国)信,才能去岗位上面试,面试合格了就可以出任官位。
换言之,这是要拼爹的。
这意味着,平民百姓如果没有奇遇,根本是不可能入仕途的。汉国开国已越百年,历经五个皇帝,皇族还是那个皇族,但世家却在一直壮大,他们依靠的是人才培养,技术传承。
但仔细想一想。世家有钱,又有事业,各自掌握着不同的技术。比如顾家,主要是掌握铁器锻造。祖母李家,以盐业为主。母亲苏家,掌控着造船交通业。另有崔家,赵家,张家,吴家,陈家等世家,分别掌控着茶业,丝绸业,瓷器业,商贾业等民生经济。
他们培养自家子弟,皆是完成启蒙教育后,就至各处游学,通过游学,既掌握了实际的技术,又开阔了视野,对真正的民生问题有所了解,等到回京后,自然也会比那些死读书的读书人要胸中有丘壑些吧。是以,历朝历代,贵族之所以能够屹立不倒,不仅仅是田多地多,更重要的是技术和人才,都把控着国家的关键职位,不是皇帝想动就能动的。
这些个政治上的事,顾梦雪不想当皇帝,自然不会无缘无故去思考这个问题。但是,这个情况其实是直接影响到世家的家庭结构和联姻的。想想汉族为什么这么重视家族,重视走亲戚,想想为什么要门当户对,想想为什么要开枝散叶,又为什么重视嫡子嫡女,这都是为了顺应这种政治背景啊。
所以,一个稍微有点脑子和见识的大户人家,是不可能发生宠妾灭妻的,更何况世家贵族,更是要通过联姻把这个利益体绑地更牢固,自然也不会出现后院妾室随便一个小计谋就能把主母的嫡子女搞死的事情了。
更甚者,世家贵族的嫡支这一派,当家主母每天忙的昏天暗地,连伺候丈夫的精力都没有,只要自己已经生下了嫡子和嫡女,就算是完成任务了,谁还有力气去花前月下,床笫嬉闹。
所以这夫妻恩爱啊,也就持续那么两年,媳妇刚进门,管事的还是婆婆,等你生完孩子,那这管事的事情,必然是要落在媳妇身上的。你不但得管事,你还得伺候婆婆。
这时候你男人呢,在外应酬,维护关系,然后回家来,不见你人,看着身边那群妙龄少女,就算是丫鬟,也抵不住十六七岁的青春气息啊,能不动心?换做顾梦雪自己,她都觉得,自己是忍不住的。她要是男人啊,肯定娶个十七八个如花似玉的大美人。
唉,想起这嫡女的责任,她就只得在心里叹气:人生啊,到哪都那么艰难!
你羡我左簇右拥,锦服华袍璎珞满身?又有何人看到,那只不过是陷入时代的一颗棋子,不由自主,不能自主。
祖母是接受了自己的命运,所以活的明白。而顾清,那个她只在梦里见过的生母,就是反抗命运的结局。
而她,就像一颗棋子,替代顾清,被安排在了缺失的位置上,继续滚动这历史的红尘。
申时钟声一报,顾府画廊里丫鬟嬷嬷小姐皆簇拥而出,朝那聚贤斋鱼贯而入。从客厅方向泰然而来的一群男子,皆着常服,大爷和二爷并肩,公子和小厮并排其后。紧跟着的,是主母和二伯母,顾锦兰已回,落在后边与堂妹顾萱葇携手而来,后边跟着一众丫鬟。
三姐妹则与祖母一道,由西面画廊,穿过荷花池,就到了聚贤斋门口。虽平日男女不同席,但今日宴客,子女可陪坐。一张二十人位的黄花梨大圆桌,坐了十三人,还颇有余裕。妾室丫鬟小厮皆立于一旁伺候。
大爷和二爷,一边喝酒一边聊着各种杂事。几兄弟也各自说着话,祖母则和母亲,二伯母聊着家常。
顾锦兰拉着顾萱葇说话,顾秀蕾则缠着顾致和问这问那。唯有她和顾丽莲在专心吃饭。确切地说,是只有顾丽莲在专心吃饭。
“大哥哥,致轩侄儿十七了吧,致永侄儿也有十五了吧,可有准备出游事宜?是准备先娶妻啊,还是先出游啊?”四两酒下肚,二爷已有微醺。
“是准备今年就去游学了,等他回来再娶妻不晚,致和侄儿也有十六了,弟弟可有打算?”
“正是为此事着急,致和也到了该出去游学的年纪,可他母亲不放心让他一个人出去,说是怕学坏了,这是出去历练,哪有学坏了的道理,古来圣人皆游学于天下,才能胸中有丘壑,成就栋梁之才,躲在家里,再好的教育都只是纸上谈兵罢了。”
“那让致和和致轩结伴而行啊,两兄弟互相照料,我们都放心一些。”母亲插话道。
“致轩,致和,你们怎说?”父亲转而看着他两道。
“听凭父亲安排。”
“听凭大伯父安排。”
这事就这么定了。宴席的氛围又浓郁了些。
“看看这几个丫头,还是这般散漫天真,这上巳节快到了吧,是该让她们出出门了。”祖母乐呵呵地看着一众孙女。
汉国十四可婚嫁。是以除了顾丽莲,今年十三,其他姐妹都算是到了适婚年龄了。
“说到这次上巳节啊,可是个大日子,皇后娘娘在渭水河畔设了郊宴,宴请大臣未嫁之女以及世家子弟。除了为祭祀祓禊,实际上啊,是想为太子选侧妃。”母亲显然也收到了请柬。
“这太子选不选侧妃,倒是无所谓,毕竟太子侧妃只有一个,不是还有那么多世家子弟,王公贵爵嘛,平日里见不到人,真是要趁着这三月三,好好端磨端磨。你们几个,听到没有啊,一年里也就几次机会能让你们看到那些王公贵族的公子哥儿,可别顾着害羞,连相貌都没看清哦。”二伯母是个直爽的,说完话自个儿也笑起来。
“母亲,就知道打趣我们几个小的,那母亲没见过父亲,不也嫁了吗?”顾萱葇回嘴到。
“哎呦呦,所以才叫你们逮到机会了,要睁大眼睛去看看啊,有属意的,门当户对的,母亲我肯定愿意帮你们去跑跑腿,不至于下聘了连人都没见过,两眼一黑就嫁了。”
“咳咳,夫人,难道你对顾某不满意?”二伯父插嘴到。
“没有的事,我们姑娘家说话呢,大老爷们别偷听。”说的大家都乐起来。
二伯母魏氏,和母亲差不多大,魏伯爵府嫡次女,嫁与二爷后就独立门户别住,既不用伺候公婆,也不用管世家一脉之事,只需要管好自己府内用度,养儿育女即可。虽略施粉黛,依然不减娇容之姿,神情明朗,与二爷的关系也颇为亲近,不像母亲,即使抹了蜜粉,仍难遮掩眼角细纹。和父亲之间,虽然相敬如宾,但哪里还有浓情蜜意?
这就是嫡女,嫡长女的命运!
顾梦雪脸上笑着,心里想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