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费英东等人到了锦州之后,赵率教和纪用将他奉为上宾,每日请他过府饮宴,商议如何挫败后金的进犯。形孤、周继祖、额亦都也时常出谋划策,大约过了七日,在正月初一这一天,皇太极率领大军杀到,在城外五里处扎营。
锦州四门守备森严,城上大炮蓄势待发。虽是过年,可锦州满城空气凝重,气氛无比紧张。
从锦州北门俯看之下,远处集结了皇太极的八万骑兵,浩浩荡荡,无边无际。
赵率教、纪用、费英东、额亦都、周继祖等人站在北城之上,正在酝酿着一场血腥厮杀。
诸寨的高手,在大虎山方天的带领下,于城楼内等待费英东号令,其余三个城门,各有数千兵士把守。
赵率教看敌人势大,他言道:“袁大人曾交代过本将,要以守城为上。想敌军所带口粮不多,不如假意议和,先托上一托。”
纪用也同意道:“将军此计甚好,不如派一人出城,和奴贼谈上一谈。”
英东听后,哈哈一乐,对着他俩讲道:“想当初,我就在西平堡外假意归顺,今朝若是再去,不知皇太极是个什么反应?”
赵率教一听,觉得不妥,言:“费大侠一身是胆,本将非常佩服。可若让皇太极看出了我们假意谈和,到也不太好,不如我另择旁人。”
虽是在命如草芥的战场,可周继祖依旧摇头晃脑、嘻嘻哈哈,他笑呵呵的言道:“我看监军大人最为合适,有地位、有身份,不如请他走一遭。”
纪用一听,额头上蹦出了三颗冷汗,他惊吓得回道:“这……鄙人……实没有经验……”
形孤听后,觉得纪用有官职在身,真要出了意外也不合适,他勇气一鼓舞,对着大家说道:“不如,由在下过去先送个信儿,如皇太极愿意谈和,请他派代表进城就是。”
几人听后,沉默了一小会儿,各个都觉得形孤的提议不错。费英东执意要一同前去,保护义兄。形孤言道:“兄弟若再跟去,就怕惹怒了皇太极,还是要以大局为重。”
周继祖左手一拍费英东的肩膀,右手一拍胸脯,言道:“费大侠前去,当真不很合适,不如让周某代劳了。正巧,为我的记录中,增添一笔浓墨重彩。”
听他这么一说,费英东觉得不好意思,道:“周兄武功高超,确是合适的人选。可你并非十八寨之人,岂敢劳你大驾,万一有个闪失,费某岂能心安呢?”
周继祖一摇头,道:“我与莫兄一见如故,保护他理所应当。再者,行走江湖哪有不冒险的,费大侠不必多言。就此决定!”
就这样,周继祖和形孤出城送信的事,定了下来。几人不敢耽搁,赵率教大笔一挥,写了一封谈和书函,交到了形孤手上。
现今大敌当前,四门不便打开。赵率教准备了一个大竹筐,本想将二人沿着城楼顺出城外,然而周继祖道了一声:“不必麻烦。”
他使用一招“大藏虚步”飞出了城去,形孤内力不深,使用普通轻功跟上,也跳出了城外。二人落地后,发足小跑,奔向敌人大营。
后金前营的数十名哨兵,忽然看到了锦州方向有二人奔来,霎时加强了戒备,待来人走近后,却发现是两个白面书生,心中倒不怎么害怕了。
其中哨兵的头目举起长枪,喝厉道:“来者何人?有何贵干?”
形孤表明身份后,将求见皇太极一事道了出来,那几十名哨兵顿时又戒了起来,然后飞速向中军大帐报告。
此番进攻锦州,皇太极用意甚多,一来是为父报仇,二来,想要削弱多尔衮三兄弟的兵马。三来,是为了自己顺利登极而积累功勋、扩大威望。最后,也是想保全大妃的性命。
此刻他正在与阿敏、莽古尔泰、岳托在中军讨论进兵之策,闻听有哨报传来,说是锦州明军派来议和信使。
黄太极心中一喜,以为锦州守军吓破了但,想要投降。他命令下去,放来人觐见。
形孤、周继祖在十几名军士的监视下,来到了黄太极营帐。
他和周继祖刚一进来,就看到了中央座椅上,一位黄袍主帅端坐。此人相貌堂堂,虽是眼目清秀,可却彰显着王者之风。
形孤和周继祖也没欠身,只是口中见礼。皇太极倒也不在意,吩咐人取来座椅。就在此时,形孤看到了自己的大仇人-阿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