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沈棠一家三口背着背篓走上去县城的路。
这一次他们来得早,沿街卖吃食的商户还很少,他们挑了个好地段。然后将零零碎碎的东西拿出来摆好。
等到一切收拾妥当,赶早市的大妈大婶们已经挎着篮子开始沿街挑东西。
一个头发花白、穿着鲜艳衣衫,打扮得有些俏丽的老太太走到了沈棠家的摊位上。
她看着有些新奇的米花糖和米糕,好奇的问:“这些是个什么吃食?我怎么没有见过?”
沈棠扬起笑容,热情的招呼:“这位婶子,我们这是自己研究出来的小吃,独门秘方,味道一绝。”
她拿起一块切好的米糕,说:“你看,这个是米糕,用白米做的,吃着又软又糯,上面还撒了果干,酸甜入味。”
“婶子你是我们第一位顾客,这个米糕你可以先尝尝,要是觉得好吃,可以多来点。这一个也不贵,也就十文钱。”
“呵呵,你这个小姑娘小嘴儿真甜啊,老太太我一把年纪,还是叫我奶奶吧。”
老太太接过小块的米糕,没有为十文钱的高价皱眉。
这是沈棠观察过后暗中加的价格,原本他们定的八文钱。这个老太太明显是个富庶的,不会为了几文钱离开摊子,加些价格反而能让她相信这些小吃很美味。
“呵呵。”沈棠也跟着笑,露出甜甜的梨涡。“奶奶看着年轻,叫我错认了。”
老太太也也笑了,她翻转手里的米糕,瞅了几眼。然后,她咬了一口,细细咀嚼,稻米的清香混着果干的酸甜。米糕膨松,一口吃下,软和带着韧劲。
实在是令人惊艳的东西!
老太太小口小口吃完米糕,从袖子里取出一方手帕,仔细地抹了嘴。
“你这个东西,滋味不错。”
沈棠眉眼露出骄傲的意味:“当然不错。”这可是华夏民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老太太呵呵笑:“来,给我包二十块。”然后,她指着米花糖,说:“怎么不给我介绍这个?”
沈棠当然不能说这米花糖要求牙口好,她委婉歉意地说:“这米花糖有些黏牙,糖浆粘在牙上,不美观。”
“当然,这也是极美味的吃食,酥脆香甜。尤其得小孩子喜欢。而且这价格也不贵,也是十文钱一块。”
老太太了然,酥脆香甜,也就是说不怎么符合老年人的口味。不过想起家里的小孙孙,她说:“也给我包十块吧。要是好吃,我下回多买些。”
“好勒,”沈棠喜庆应好,接过旁边秋海棠包好的小吃,放进老太太提着的竹篮子里。“下回再来啊。”
“好说好说。”老太太提着竹篮子离开了。
有了一份开门红,接下来的客人也络绎不绝,沈棠让秋海棠专门把一块米糕切的更小,用昨日准备好的竹签戳上,放在一旁。让走到摊位上的人试吃。
即使是觉得米糕和米花糖有些昂贵的人,试吃了一小块后,就被勾起了馋虫,狠狠心买上两三块。
沈棠的生意一时火爆起来。不到午时,昨天做的东西竟然都卖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