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最唐朝

第二十五章 你以为你是麒麟才子?

最唐朝 紫霄星河 3514 2019-11-26 07:00:00

  转天起来就是学礼之期,州学中远比乐乡县学大的多的明伦堂内热闹非常,几十个特意挑选出的士子统一着装,进退趋让皆依古礼。

  所谓春社是在立春后用于祭祀土神,以祈丰收的活动,也即春田祭社者也,因为关乎土地五谷,是以极得民间和官府的重视,逐渐演变为一个大型节日。

  方星河以后世的标准看春社演礼时的动作感觉很别扭,尽管如此,他依旧跳的很认真,不出风头,不拖后腿,依旧是求个稳字。

  练习的间歇,明伦堂内就更热闹了,都很年轻的士子们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嚷嚷着两件事:一是张家孟将先生将要开山门的传闻;另一件则是水门柳氏花舫的一鸣惊人。

  这就是时下学子们的常态,左手圣贤科举,右手风花雪月,二者之间不仅不违和,反被视为风流渊薮。

  方星河听他们提到柳娘子,顿时来了精神,听的份外认真。

  昨晚,柳娘子一如前夜般现身,旗灯盛装唱了一首新的长短句,三叠歌罢飘然而去。不同的是昨晚目睹这一幕的人可比前天多了太多,其中许多人就是听说之后专为来睹其容,听其曲的。

  参加演礼的士子中昨晚去凑热闹的很是不少,津津乐道于柳娘子的容颜之余,文人心性发作,赞叹更多的居然是昨夜那首新的长短句。

  “到底唱的什么嘛,快说,莫吊人胃口”

  “是个新曲,你等洗干净耳朵听好了啊”,有士子当众朗吟了出来: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待其吟完,硕大的明伦堂内一片吸气声,方星河身边的兰东海就是其中之一,他明显有些懵,“长短句还能这么写?”

  胡志平也自点头,“虽立意上仍未脱儿女子情事之窠臼,但其词之美实是字字珠玑,字字珠玑啊”

  “何止这一首,昨晚那首亦是绝佳”,周博文得意的看了方星河一眼,又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吟诵了一遍。

  兰东海反复品味着更懵了,胡志平一声长叹,“以一歌姬而出此词,岂不令我辈愧煞?恨不能一睹芳容,把酒言欢”

  闻此感叹,就连从不言风月的兰东海都心有戚戚的点了点头。

  “这有何难?柳娘子从后日就开始见客,等春社结束,愚弟做东请两位学兄与佳人一晤”,周博文说完,目光刻意扫过方星河,意思不言自明。

  方星河看到他这样子只觉好笑,“明日之后柳氏花舫必定求见者众,岂是你想见就能见的,周博文你莫要大言欺人诓了两位学兄”

  周博文被扫了面子,恼了,“我若不能见你更是想都别想,怎么,不服?小爷有的是钱”

  “我没钱,但我要见柳娘子也无需花钱”

  周博文眼睛瞬间瞪的老大,随即忍俊不禁的笑出声来。胡志平伸手扯了扯方星河袖子,“学弟你这信口开河也太没个边际,别说了,小心惹人笑话”

  方星河想解释,兰东海也上来了,“星河、博文贤弟都莫再多言,你我四人忝为同窗,闹出笑话来丢的可是乐乡县学颜面”

  说都不让说,那就不说了吧,方星河一笑而罢,周博文无声的吐出四个字,只见唇形不闻其音,说的是“不自量力!”

  这时,有旁边同样赞叹长短句之美的其他士子说起了长短句并非出自柳氏之手,理由是一套打问来的消息,柳氏花舫来襄州水门已非一日,真要有这般手段岂能等到现在?

  所以,真正的词人当是昨天到访花舫的少年。据旁边花舫上的船娘所说,那少年身形挺拔,风姿特秀,望之便是麒麟才子,人中锦绣,非他不足以写出如此珠玑之词也。

  “什么船娘能说出这话?”

  “呃,就是这个意思嘛,为套她的话我可是花了整整一吊钱的”

  品味着长短句,再听到这些形容,众学子冥思苦想襄州何时出了这样一个人中锦绣,为何一点风声都没听说。

  “与柳氏娘子比起来,我倒更想见见此人”,周博文一脸的悠扬神往,看到方星河脸色古怪,忍不住了,“你笑什么?就好像人说的是你似的”

  鼓声响起来,学礼继续,所有的议论戛然而止。

  下午练完吃过饭,周博文径直走了,胡志平来了,“二位学弟,走吧”

  “去哪儿?”

  “水门,看柳娘子啊,据说今天是她最后一次当众演出,满州学基本都走空了,兰学弟,快!”

  兰东海终究是去了,见他都动了,不好意思扫人兴致的方星河也只得陪着。

  三人结伴赶往水门,远远的就发现根本没法儿看,盖因人来的实在太多,凑都凑不过去,他们身为士子又不好跟人挤,实在不雅相啊。

  方星河看着眼前的场面咋舌不已,即便是身为始作俑者他也没想到仅仅两天后场面能发酵到如此程度,要提前知道的话一定不会定三天表演,两天就足矣了。

  胡志平与兰东海目瞪口呆,对于他们而言,一个歌伎能引发如此场面实是超出了想象,不过这也更激发了他们想要一晤柳娘子的好奇。

  旗灯盛装的表演开始了,不过三人看的都模糊,看都模糊听就更不用说,最终只能算是凑了个热闹。

  方星河受不了了,“走,回吧”

  “慢着慢着”,胡志平一把拽住他的手,“好歹知道她唱了什么再回啊,要不今晚怎么睡得着?”

  等了好久,柳娘子今晚所唱的长短句总算口耳相传到了人群边缘,依旧是个新曲子。

  方星河心如明镜,脸上偏还要在胡、兰二人面前装出一副好期待的样子,做个戏精当真辛苦。

  “我只吟一遍,尔等可听好了”,那人清咳了好几声理完嗓子后才肯念词,词曰: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回去的路上胡志平长吁短叹,兰东海沉默不言,既惊叹于长短句之美,又着实被打击的不轻。

  襄州城中一歌伎都能唱出这样的曲子,读书学诗之路长漫漫何其修远啊!

  方星河大约知道他们的想法却苦于无法安慰,因为照理他也应该是被打击的一个。

  转天的学礼间歇,明伦堂中此起彼伏的全是柳娘子和“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隔不了几秒钟就能听到有人喊定要一见柳娘子。

  “柳娘子这一遭算是彻底红了”,人群中只听不说的方星河嘴角露出淡淡笑意,脑海中油然回想起在那艘花舫上经历过的点点滴滴。

  能帮到曾经帮过自己的人,这种温暖的感觉真好。

  “周学弟,我跟你去”

  兰东海突然蹦出的一句话把周博文听愣了,他正兴致勃勃的与人猜那麒麟才子到底是谁呢,这一嗓子突兀的,“啊,什么?”

  “春社演礼完毕,我跟你一起去见柳娘子,花销上我愿竭尽所能”

  “我也去”,胡志平紧随其后。

  素来口不言风月的兰东海居然主动说出这话,再加上胡志平的火上浇油,直让本就起兴的周博文越发兴致高涨,“早就说好的嘛,去,我做东来一场三人行”

  四人同来,三人行,这意思够明显了吧,周博文的眼神不出所料又飘到了方星河身上。

  学礼持续了三天,后两天及随后一天的休息是全封闭,谁都不能出州学一步。休息完的第二日,二月初五,襄州春社如期举行,满城齐出,盛况空前。

  今天的主角是襄州刺史,也即黄教谕口中的使君,谁也不能也不敢跟他抢风头。

  方星河老老实实跟其他学子一起站班,演礼,再站班,直至结束,算是圆满完成了乐乡县衙及黄教谕交办的任务。

  春社结束如释重负的学子们彻底兴奋起来,州学还准许他们住三日,这也就意味着有三天假期,简直不要太快活。

  回到州学,胡志平,兰东海及周博文三人吃过午饭不久就开始沐浴更衣,然后是焦灼的等待。

  天咋还不黑,咋还不黑呢?平时那么快的。

  等星星盼月亮,天际终于见了暮色,本就聚在方星河和兰东海房中的周博文慨然而起,“走,兵发水门访佳人去也!”

  胡志平,兰东海站起身,兰东海踟蹰道:“方星河,要不你跟我们一起去吧”

  周博文偏头上昂,下颌翘起的角度至少四十五,他倒没急着走,也没出言反对,就是全身都洋溢着“求我啊,快来求我啊”的倨傲。

  方星河偏就不看他,“你们去吧,稍后我自己去看看”

  “哼,胡学兄,兰学兄,咱们走”

  他们走后方星河也出了门,在州学憋了好几天,上午又被春社大典所拘,今晚确实需要出门发散发散,再则也想去看看柳娘子那里的情况到底如何,毕竟前面都是做广告,现在要看的是真实情形。

  另外也是告别,这次离开襄州后下次再来就不知是什么时候了。

  一路漫步,在水门附近闻到香味,方星河奢侈了一把,花三十文吃了一碗河鲜汤饼,贵是贵了点,但汤浓面鲜,滋味绝佳。

  面吃完,汤喝尽,天色已经完全黑透,远处岸边及水中的花舫都已燃起花灯,朦朦胧胧,溢彩流光,单是这景也很值得一赏。

  方星河闲庭信步般走去,眼观景致,耳边不时传来丝竹管弦之声,并有若有若无的轻歌隐隐而来,唱的是本地民歌《襄阳乐》:

  朝发襄阳城,暮至大堤宿。大堤诸女儿,花艳惊郎目。

  江陵三千三,西塞陌中央。但问相随否,何计道里长。

  大胆热烈的民歌被歌伎甜腻荡魄的声音唱出来,散落于夜风中每一声每一缕都是风情,愈是隐约滋味益佳。

  方星河在风情中一步步找到柳氏花舫,远远看着高高挂起的旗灯,心先就放了下来。

  当众开云在线登陆入口表演的三天早已过去,现在还能挂旗灯那就说明柳娘子实实在在是火了,这是唯有当红阿姑才能享受的待遇。

  走近些就看到花舫前站着许多人似在争执谁该上船,若非岸与花舫交界的边缘处站着两个佩刀大汉,怕是要挤闹的不成个样子。

  没生意愁,生意太好了也是愁啊!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