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最唐朝

第三十四章 名动襄州,指日可待

最唐朝 紫霄星河 3139 2019-12-06 07:00:00

  方星河依旧捧着茶盏,面不改色道:“孟将先生讲《礼》,目前只及《礼记》,以《礼记》观之,下晚窃以为‘孝’字之要当首重惜身。《礼记》云:‘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是故孝道之要首先在于爱护、保全、敬慎自己的身体”

  众人对一个小杂役要当众说“孝”本是抱着看笑话的态度,正如冯录事所言是“姑妄言之”,及至方星河这一段出口不少人开始改颜相向。

  世人谈孝道多是从子女关爱父母的身体说起,麻衣少年一开口却是先求诸己身,立论虽称不上太新鲜,思维却极清晰,而这恰恰是习经已窥门庭的典型特征。

  一个小杂役只凭平日听的几耳朵都能得窥门庭,这也太……

  周博文看着在人前侃侃而谈的方星河,如释重负与失落之余终于明白了他与对方最大的差距就在于一个稳字,细想想从去年认识他以来不管什么样的场合和紧急时刻他从来就没慌过,一次都没有。

  这个年纪,这份沉稳,简直就是大将之风啊!周博文由此再想到每每在他面前的张狂,一时脸上莫名的开始发烧。

  张玉池吊起来的心踏踏实实落了下来,一如踏青那日。这个方星河啊……不知怎地,她的思绪突然也有些走神,飘飘荡荡回到了乐乡月夜的琴笛合奏。

  众人反应不一,方星河的阐述还在继续,“孝之次在于等级和差别之分,身为人子对父母之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再下能养。所谓大孝是荣亲,是使父母双亲能得到他人之尊重;其次保护父母的声誉不使其蒙羞受辱;最下等之孝是赡养父母使其衣食无忧。”

  “还有吗?”

  “有!以上所言是由己身推及一家,而后是行天下”

  “怎么行天下?”

  “孝行天下,下晚之见识只在两点:一曰移孝作忠,《礼记》云:‘立爱自亲始,教民睦也;立教自长始,教民顺也;教以慈睦,而民贵有亲;教以敬长,而民贵用命。孝以事亲,顺以听命,错诸天下,无所不行’,此即子孔子立爱、立敬于天下之移孝作忠是也”

  “行天下之二曰:尚齿慈幼。尚齿者尊老也,《礼记》有云:‘贵有德,贵贵,贵老,敬长,慈幼’,孝道之要贵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推己而及人,亦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也”。

  至此,方星河对于何者为孝全部答完。

  冯录事终于端起了他一直捧着的茶盏,呷了一口后看向两侧众人,“诸位以为如何?”

  “由己身到一家,再至行天下,层次分明,每一层下的阐述亦是立论有据,此子所答可称妙论”

  “是啊,我仔细听过了,他所引《礼记》原文无一错漏,可见是下过扎实功夫的”

  “这要是州试五经题可得上佳,孺子可教,孺子可教也”

  听到这些赞语,张玉池面露喜色,私学学子们同样如释重负,张柬之也正色看了方星河几眼,这还是在私学中的第一次。

  冯录事又呷了一口茶汤,“你果真只是个杂役?”

  “是啊,能有这番见识怎会只是个杂役?”

  “嘿,这样的杂役还真是第一次见”

  方星河在众人探究的目光下温文笑道:“实不敢见欺于录事,下晚于此操杂役已两月有奇”。

  冯录事将方星河上上下下打量一番后又将目光看向诸学子,见他们面无异色知道方星河没说假话,遂似笑非笑的看向张柬之,“孟将兄以为他答的如何?”

  张柬之没有迟疑,“方家子所答甚佳,可谓正合《礼记》言孝之本义”

  “嗯,孟将兄所言正合吾心”,冯录事笑眯眯的,“只是如此佳才为何只是一杂役?”

  “我不喜他”,张柬之的回答干脆利落,引起一片哗然。

  冯录事抬起下巴拖着长音“哦”了一声,抬手指着周博文等人道:“看来尔等才是孟将先生的得意门生,那我且也问尔等一问,何者为忠?”

  这又是个大的吓死人的问题,而且还没法子套用方星河刚才那个思路。周博文等人感觉脑海中瞬间涌现出很多东西,但如何把这些东西组合成层次分明的体系,再以最言简意赅的话说出来却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做到的。

  他们需要时间,但冯录事却没给他们时间,稍等片刻后便即哂笑道:“得意门生反不及一杂役,孟将兄的私学还真是怪。素来为人师者首重择才,孟将兄负天下盛名久矣,今日一见倒让人有些失望了”

  张柬之沉默不语。

  冯录事见状也没再继续追问,笑着侧身道:“适才这方家子所言你都记下了?”

  一个青衣文吏模样的人物躬身答是。

  “嗯,回去之后尽快整理出来下发地方县乡里社作为教民之材料,一并通知地方,此次教民孝道关乎风俗淳化,切不可等闲视之,凡本州辖下之民虽山野荒僻也要务使周知。对了,适才这场面也要在题记中作一说明”

  先秦时孟子提出仁政学说为后世所取用,仁政学说包含养民和教民两个层次,唐朝对教民的落实就是每个村寨里社都设有闻教亭,除了发布文告外也会发布一些讲道理的文章向百姓宣讲。

  冯录事的意思是要把方星河刚才的论孝之说整理成文字全州发布、全州宣讲,尤其是还要说明他说这段文字产生的背景。

  此令一出,冯录事身侧一片看向方星河的目光里满是羡慕,这个幸运的小杂役一夜之间就要名动襄州,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

  方星河躬身拱手,“下晚才识浅薄何堪教民,万请录事收回成命,切切拜请!”

  “此州中公务,岂容你置喙,诸君,走吧”,冯录事一挥袍袖笑眯眯的走了,他走的倒是利索,却把方星河高高的架了起来。

  冯录事所言的文字一发出去,方星河固然是名动襄州,却让这些私学学子,尤其是张柬之何以自处?他们可都成了方星河扬名的踏脚石。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官场阳谋之恶毒竟至于斯!

  “孟将先生,我……”

  “此事与你无关”,张柬之说完目光转向周博文等人,“日日高坐教舍却不及一杂役,尔等宁无愧乎?”

  说完,他也一挥袍袖而去,留下院中面面相觑的众学子们一片沉默。

  方星河孤零零的站着,眼神偶然遇上一学子,对方偏头直接躲过了,此后如是者再,几乎无一例外。

  方星河无奈的笑了笑,心中满是对冯录事的愤怒。

  最终他将目光投向张玉池,看到的却是她匆匆离去的背影。

  方星河低下头看看洒扫了两个月已经无比熟悉的院落,再抬头看看教舍,尤其是每次所站的窗外那个位置,长叹一口气。

  当天私学没有再开课,下午有消息传回说冯录事的决定已不可更改。

  方星河闻讯,一如往日般来到私学开始洒扫教舍和院落,每一下都无比用心。

  洒扫完到灶房吃晚餐,里面已经有不少学子先到,见他进来不约而同住了口,也没人上前与他说话。

  一切都回到了上巳踏青前的状态,只不过那时候他至少还有兰东海和张玉池,现在……

  方星河默默吃完饭,回到小偏房开始做功课,功课做完开始收拾东西,一样样一件件收进包裹又检查了并无遗漏后洗漱上榻。

  第二天早晨起身洗漱完,方星河没有去灶房,回到小偏房将所有东西一一复位到初住进来时的样子后默立良久,背起包裹,转身,出门。

  该走的时候到了,那就静悄悄的走吧,没有告别,也无人可与告别。

  穿过空无一人的前院,走出学子们日常出入的角门,门外便是当日周博文拉着他问张玉池之事的那片竹林,旧事历历,如在目前,事中人却要永远的离开了。

  穿过竹林时脚踩在陈年竹叶上沙沙作响,就在沙沙声渐细渐悄时,身后突然传来一个声音,“为什么不去灶房用朝食?”

  方星河猛地转身,愕然道:“孟将先生……”

  张柬之站在竹林深处,浓浓的绿意映在脸上,使其眉眼之间愈发多了几分苍古之意,他就像没看到方星河肩后的包裹一样,“快去,再晚灶房就没有了,也该上课了”。

  说完,张柬之负手而走,方星河愣了愣忙快步跟上,最终落后半步随行。

  “何者为忠?”

  “嗯?”

  “昨天冯易之留下的那一问你该如何作答?”

  方星河沉默了七八步的距离,“学生不知”

  张柬之似乎叹了口气,又似乎是没有,脚下不停,“留你只为怜才。我不收你束修,不解你疑难,所以你并非我门下弟子,学生之说尽可休矣。灶房到了,你自去吧”

  “是”

  方星河看着张柬之的背影远去,他知道孟将先生想听什么答案,无奈他想听的却不是他想说的。

  穿越者要怎么和一个学《三礼》的唐人去讨论忠,没办法的!

  放回包裹,到食堂吃饭,而后站在教舍窗外听课,就好像刚才的事情没有发生过。

  下午课后,方星河正在洒扫时张玉池来了,手里依旧拿着一片捡来的树叶,“我听阿耶说了,我……”

  “没事儿的”

  “你真不生气”

  方星河笑笑,灿烂明净。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