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惟七月,立秋节气虽已过了,天儿还是热的连流浪狗都不愿出荫凉一步。这样的天气本不适合长程远行,乐乡县衙都头赵振东却打马疾驰在前往襄州的官道上。
头顶上太阳明晃晃的照着,赵振东头上的汗珠子冒浆似的往出涌,整个人热的已隐隐有了中暑的先兆,饶是如此,他也不肯往官道边的长短亭里歇马避个荫凉。
跟心里的燥热比起来,身上这点子暑气算得了什么?
两个月前乐乡县尉任满调走后县尉一职就空了出来,赵振东对此本没有什么心思。大唐朝的官和吏分得非常清楚,流内官就是流内官,流外吏就是流外吏,想以吏员之身跨过官吏分界的门槛成为由吏部管辖的朝廷官员,难度之大简直让人绝望。
原本是没心思,但架不住县尉一直空缺不补啊,一天天看着顶头上司的位置空着,自己实际上就干着县尉的活儿,赵振东心思越来越活的同时心中的燥热也就日甚一日。
他年届二十时以官差的身份入吏,历二十年升为主管三班衙役的都头,在县衙吏员中的前程已经见顶,年纪却只有四十出头,这让他如何甘心?
这次县尉出缺就是最好的机会,或许也是后半生惟一的机会,他不能不拼,与之相比,一点暑热算得了什么?
京中吏部吏部司的皮员外郎到了襄州,既是为主持山南道的官员考校,也是为调剂调补出缺官职,赵振东顶着暑热在官道上狂奔,为的就是去拜会这尊大佛。
终于赶到州城官驿时全身从内到外都汗透了,打问清楚皮员外郎的下榻之处,赵振东使钱让驿吏帮着安排了个沐浴之所,待其匆匆洗过穿戴一新来到地方后燥热的心顿时就凉了下来。
人太多了!
皮员外郎谢绝了州衙的安排暂住在官驿,这是最会看人下菜碟的所在,给他安排的院子自然就极大,但现在目光所及处,院子的门房早就爆了,院子里廊下树荫下凡是有一点荫凉的地方都坐满了人,看阵势比襄州漆市都热闹。
这些等着侯见的人中至少有一半都穿着品官服,另一半穿吏服的人中赵振东稍一打眼就看到好几个州衙的老出身,这些人论年纪比他大又大不了多少,论脸面手面更是不能比。
乍一打量是凉,稍一细看之后就是冷,冰冷!
在这样的阵势面前以自己的位份能见到皮员外郎的希望实在渺茫,即便托天之幸见着了,又拿什么与人竞争?就不说品官内部的调动补缺,单是州衙老吏他都拼不过。
心燥一去,身上那股子勃勃的劲道也泄了,赵振东刹那间就觉得全身酸累,心里还有些犯恶心,中暑的症状越发明显了。
本待转身就走,无奈心里终究还有一丝不甘心牵着扯着,递了名刺后人反倒彻底轻松下来,不管如何至少是给自己一个交代了。
递完名刺找个人稍微少些的荫凉挤进去,边不抱希望的假装侯见,边听老吏胡侃,心中打定主意等身上长程狂奔的乏劲过去后马上就回乐乡。
这一趟就当是白跑了。
老吏嘴里的吐沫花子伴随着身上的狐臭味一起四下飘散,赵振东强忍着越听越豁达,好家伙,既然光州衙中惦记着乐乡县尉空缺的老吏都不下四五个,且又是走了这个那个的门子,他还紧张个屁啊。
此时再想想策马狂奔而来时的激动,赵振东挤在人堆里自嘲的笑了笑。天天总是骂手下那些个公差毛糙不稳重,原来自己临着大事也是一样。
正说的热闹的时候院子里所有的声音都停了,正堂里走出一群品官,原来是这一波接见完毕,该换人了。
“你们看个囚嚢啊,品官都没见完,作吏的瞎激动个啥”,老吏嘴真臭,不过说的却是实情。
品官们走后,一个青衣书办站在正堂外的台阶上唱名:“乐乡赵振东,赵振东在不在?”
见没人答应,青衣书办又低头看了看手上的名刺,名字没叫错啊,“赵振东,走了?”
“在在在”,赵振东猛地从人群里挤出去,顶着明光光的太阳到阶下时刚刚凉下去的心哐哐乱蹦。
青衣书办脸色不坏,“员外郎命见,进去吧!”
赵振东左右看看,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就……就我一个?”
“就你一个,赶紧”
赵振东头昏脑胀的进去,院子里的议论声随之而起。
“这人谁呀,好大的来头!”
“我没看错吧,他就穿着一身吏员服居然能蒙员外郎越次接见?”
“越次算个啥,没见着人是单独接见嘛,这还是今天的第一个吧”
“对,对对,就是乐乡县都头赵振东,嘿,这囚嚢的藏得好深”
“完了,乐乡县尉的空缺这就算有主了,有此心思的赶紧换地方”
外面侯见的官吏们边嗡嗡嗡的议论边仔细留意着正堂,更让他们的咋舌的是赵振东足足在里面呆了一柱香功夫才出来,单独的一柱香啊!
大唐就一个吏部,吏部就一个主司吏部司,主掌着天下六品及以下官员的升迁调转,吏部司里就只有两个员外郎,明白这些,这一柱香的含金量也就不用多说了。
一柱香后,赵振东出来了,是跟在皮员外郎身边出来的,这一幕简直让好多人的眼珠子差点瞪出来。
单独越次接见也就罢了,皮员外郎居然还亲自送他,连官场尊卑都不要了。
这个赵振东……简直深不可测!
“皮员郎万请留步”,眼见员外郎脚要踏出正堂门槛,越发头昏脑胀的赵振东弓腰控身的给拦住了,官场自有官场的规矩,两人身份差距太大,他万万受不起。
“好吧,那某就送你至此,回去好生干,尤其是不能再让黄九作祸地方”
赵振东忙不迭的点头,恨不能现在就把乐乡积年盗匪黄九掐脖子献俘于员外郎面前。
刚才一柱香的接见时间里他发现皮员外郎对他,对乐乡可谓知之甚清,不仅详知他二十年的从吏之路,就连黄九这蟊贼的经历都一清二楚。
皮员外郎笑着点点头,赵振东拱手要去时,对方像是偶然想起什么似的问道:“听说你属下有个姓方的公差甚是得力?”
赵振东愕然一愣,昏沉沉的脑袋中电光闪过。
越次接见的殊荣、一柱香的面谈、皮员外郎对他和乐乡的熟悉乃至此刻明显是不符合官场规矩的亲送,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方家啊。否则皮员外郎知道他是谁?
电光闪过的同时,赵振东脑海中蓦地又浮现出去年在兰若村见到的那辆马车,那八个骑着五花连钱马的侍卫,以及那个始终连车都未曾下一步的绝美女子。
是方星河!刹那间赵振东什么都明白了,“员郎所言不差,方之广精诚勇毅,实是小吏属下最得用的干才”
“好好好,有你和方公差在,乐乡县的靖安吏部是放心的,朝廷也是放心的,好生做去吧”,皮员外郎说完转身回去了。
赵振东走下台阶,只觉四周荫凉处投射来的热辣辣目光比天上日头更炙人,他是个聪明人,知道出了这么大风头后此地不宜久留,遂挂着一脸谦善的笑容径直走了,目光碰到谁都是笑,嘴却锁的紧紧的一字不吐。
走出驿站,长长一口气吐出去,心清气爽,身上的暑气也早已不翼而飞。
瞅瞅天色还早,赵振东决定即刻赶回乐乡,如果刚才接见时领会话意没错的话,最近就该是他由吏转官,鲤鱼跃龙门的节骨眼,乐乡治安万不能出问题,尤其是黄九那一伙子,务必要下重手给办了。
来时身燥心燥,回去春风得意马蹄疾,一连赶了近三十里路才停下来到官道旁的十里长亭歇马,孰料进亭就看到个熟悉的身影,顿时惊喜道:“方星河,你怎么在这儿?”
赵振东看看他手里的书,再看看身边的行囊,“张孟将散学了?”
能在回乡的路上偶遇赵振东,方星河也很高兴,收了书上前帮着牵马,一并笑着摇了摇头,“孟将先生讲的是《三礼》,我学完《礼记》就先回来了”
“你也坐,为什么呀?”
方星河笑着坐了,“因为朝廷科考只考《礼记》,再则也是出来的太久,确实是想家了”
赵振东哈哈大笑,“回来的对,科考用不上的东西学它作甚”。
边笑边打量,数月时间不见,方星河又长高了些,身量越发颀长的同时眉眼也因长开的缘故更加清俊疏朗,身上的书卷气更重了,配上那身熟悉的麻衣不仅不见寒怆,反倒多了几分清新飘逸。
总之,这个堪称命中贵人的少年望之就如同山谷间青绿劲直的修竹,眼睛看着就觉得舒服。
既然偶遇两人自然结伴而行,途中赵振东出言探问后才知方星河也不确知那车中少女的身份,当下心中称奇的同时打定主意绝不再探问此事。
一个能驱使吏部主司员外郎的少女该贵到什么程度?她既然不想让方星河知道身份,自己再去探问该有多傻?
由是,赵振东连今天的遭遇都没跟方星河说,打定主意不多嘴不多事,把人照顾好了就行。
当晚在小旅舍中投宿一夜,第二天上午顺利回到乐乡,两人同行到县衙门前方星河正出言告辞,钱差官忽地从远处跑过来,“都头你回来了就好,出事了,出大事了”
“看你毛躁的样子,慌什么慌,有话好好说”
赵振东脸色一板不怒自威,钱差官居然真就不那么慌了,“黄九一伙人闯进虞清臣的庄子了,方之广一人在那边支撑局面,让我回来请援”
“什么!”
“什么?”
方星河慌了,赵振东心里也有些慌,手上一把拉住闻声要走的方星河冲钱差官道:“还愣着干什么?先进去叫人,然后骑我的马速往虞家庄,沿途敲惊闻锣号令青壮齐出把所有的路都封死,黄九个贼囚嚢的我要让他来得去不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