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月,似乎带点愁绪,又有几分潇洒。
此时的丞相府大小姐千雅澜,才六岁。
“千雅澜,你下来!大半夜的不睡觉,上屋顶干什么?”千家夫人又一次被她气得失态。
“哦,我……我在看月亮啊。”她一翻身,熟练的跳下来。
千家夫人一边把她往屋里领,一边训她:“你一个女孩子家,怎能整日玩弄兵器?千家大小姐!”
“夫人!”一个小丫鬟急急忙忙地跑过来,“轩儿和玥儿醒了,您快回去吧!”夫人瞪了她一眼:“明日再来收拾你!”
啪的一声,门关住了,千雅澜的心也跟着落了下去。她躺到床上,“爹是宰相,阿哥是要出去打仗的,阿弟阿妹才一岁,怎么看都是我最自由,为何要看女戒那种鬼东西?我真的不想这样啊……”她小声嘀咕着。
不知道为什么,母亲一直对她很严,其实真正懂她的,还是她的哥哥--千墨澜,她最喜欢哥哥了,每次哥哥出征回来,她就会缠着哥哥讲军营里的事。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也是一个月夜,她跪在哥哥的墓前,一身白衣,手里拿着哥哥送她的最后一件礼物,一把匕首。
匕首划破指尖,血染红了墓前的白月季。
……
千雅澜也喜欢偷偷去茶馆,因为那里不仅有吃的,还有说书人。她喜欢听江湖上的奇闻异事。
此时正是游侠四起之时,侠客在长安城内也是人尽皆知的“职业”,达官贵人们都不想与江湖人士有任何交集,更不愿得罪他们。
江湖上有五大家族:风家,墨家,凌家,绍家,宫家。
四大家族皆有所长,风家子弟习剑术,凌家世代学医,绍家精通音律,墨家习刀法,但主攻读书,元家是实力最强的,却有些蛮横无理。
千雅澜从说书人那里听到的并记住的绝对比从双亲那里记住的多。
有一年春天,千家随皇族来到长安城外的大理寺祈福。
日暮时分,人们准备离开。
千雅澜甩开母亲的手,没等母亲说话,她跑上山,白色衣带在身后随风舞动。又到山顶时,她轻轻一跃,解下树上绑着的一根红丝带,踏着石板路,奔进出来还不到半个时辰的大理寺。
“那个。。。打扰一下,我有个问题。”本来宁静的大理寺被千雅澜的脚步声打搅了。
老和尚缓缓睁开眼,微微笑了一下“该来的……总会来,大小姐,你问吧。”
千雅澜抿紧嘴唇,迟疑了一下,“我想问您……何……为侠?”
老和尚还是微笑着,看向窗外的鸟语花香:“你说呢?”
“那江湖又是什么呢?”
“那只能靠你自己去闯荡了,说书人说的只是他们的经历啊……”
出了大理寺,她糊里糊涂的拿着红丝带,往山下走去。
“小雅,快点走吧。”一个身影在山下等着她,这声音是多么的熟悉……“哥哥!”她把红丝带往天上一抛,在空中转了一圈,落在石阶上。她还没看清哥哥的脸,突然感觉掉进了一个很大,很大的洞。
“哥!”她猛的坐起身,额头上全是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