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大将军身死,哀家能靠的也就是你们和车骑将军了。
传我命令,封车骑将军何苗为大将军,录尚书事。
那个护卫宫门有功的杨林封左中郎将。
至于袁绍等人,立刻撤回西苑。”何莲也是很有手腕的。
她知道这会不是悲伤的时候,必须立刻稳定朝政。
十常侍要的就是这个结果。
只要袁绍等人退了回去,就可以徐徐图之。
拿到太后懿旨,十常侍连忙去宫门口传令。
“司隶校尉袁绍,谏议大夫种邵,助军校尉曹操,尔等速速退去,既往不咎。”十常侍之一的赵忠在几十个手持兵器的太监护卫下,走到宫门口进行宣读。
这时候,卢植,菜邕为首的保皇党也都带着家丁护卫过来护驾。
袁绍等人一看,这事没法进行下去,总不能当着卢植等人的面攻打宫门吧?
那不是犯上作乱?
于是袁绍等人连忙退去。
这场动乱造成了大将军何进身死,而杨林却因为表现良好,获得了宦官一党的青睐。
本来只是普通军官的他,竟然火速提拔到了左中郎将的位置。
杨林第一时间就是去收拢军队,毕竟吴匡张璋和董雯等人都是大将军帐下的北军五校将领。
这一次死了三个军官,最少有几千士兵找不到组织。
杨林的手下,一瞬间竟然有了过万的军队。
在整个洛阳城都是顶级的将领。
所有人都对他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将军感觉到神秘。
而杨林呢?
收拢完了军队,第一时间就是开始训练整编。
毕竟乱世马上就要到来了,虽然因为自己的出现,导致何苗并没有死,反而是因祸得福的成了大将军。
而袁绍等人,并没有杀了十常侍,反而是彻底的得罪了人家。
至于说洛阳城外的董卓带着三千骑兵死活进不了城。
毕竟没有救驾的名义,他可不进不来城门。
可是皇帝年幼,地方混乱,朝廷党争不断,很明显就是大厦将倾。
而何进死后这一时间,整个洛阳城都是风起云涌,波涛如怒。
皇宫里面。
随着保皇党的出力,再加上杨林的出现,使得了朝政竟然形成了一个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的局面。
一方面是袁绍,袁术,曹操,淳于琼等西园八校尉对皇宫里的太监们想要赶尽杀绝。
另一方面十常侍对于袁绍等人也是非常的怨恨,毕竟要不是杨林的出现,光靠何苗那个草包可挡不住袁绍等北军将校追杀。
到时候万一北军五校士兵再加上西园八校一起攻打皇宫,光靠那5000御林军,可没人能够抵挡的住。
于是在安稳了几天之后,十常侍开始收集证据,并且聚在一起准备商议对付袁绍等人。
“你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作为十常侍的老大,张让的头脑是特别聪明的。
不过一个人的计谋终究是有限的,所谓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
其他几个常侍一起加起来的话,那想出来的办法肯定是比张让自己一个人瞎琢磨瞎研究的要好的多。
常侍赵忠摸了摸那种太监独特的面无胡须,脸色苍白,但却很有精神的说着。“那就请太后下旨,前袁绍等人前往地方上任,这样就剥夺他们的兵权,换上我们自己的人。
只要他们手上没有了军队,在前往地方的路上就可以把他们绞杀”。
“恐怕不行吧,万一他们不听命令,执意要带着军队去上任,那可怎么办?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啊。那西凉董卓不就是如此,抗旨不尊。”十常侍也不是那种完全都是蠢货。
有些人能够看得出来,如今的天下已经不是以前的天下了。
就连一个小小的袁绍都敢私自带兵攻打皇宫。
虽然说打着为大将军何进报仇的名义,可是谁不知道袁绍这种世家子弟从心眼里就看不起这种屠夫?
所以有些聪明人已经看得出来,大汉朝要完蛋了。
但是,张让赵忠等人不怕啊,连黄巾军那种起义都被快速镇压了,还有什么力量能够脱出朝廷掌控吗?
在这种安排下,十常侍等人在朝廷开会的时候当场发难。
“太后,皇上,袁绍等人冒犯宫廷,臣以为应该逐出京城。”一个投靠了宦官的议郎得到了十常侍的命令,在朝堂会议的时候说了出来。
袁绍等人大惊。“皇上,那只是为大将军报仇而已,根本无意冒犯宫闱。”
“是啊皇上,臣等都是被蒙蔽了啊。”一些心向朝廷,但是又投靠了大将军何进,被袁绍鼓动的大臣也都求了情。
可是他们不知道,小皇帝刘辨对于这些带兵想要攻打皇宫的世家官员可没有什么好脸色和好印象。
再加上十常侍等人随时都在皇宫里面,耳需目染之中对袁绍等人的印象也是非常差。
于是小皇帝刘辩就听从了十常侍等人的说法。“袁绍,你带兵冒犯宫闱想要攻打皇宫,朕就撤了你司隶校尉上军校尉的职务。
不过念在你家世代为朝廷效力的份上,就去渤海郡当太守吧。
除此之外,所有参与攻打皇宫的都要调离经常一个不留。”
“臣等接旨。”眼看着事情无法挽回,当今的太傅袁槐也就对自己的侄子使着眼色。
至于说已经当上左中郎将的杨林冷眼旁观并没有痛打落水狗,也没有为他们求情。
自己来到这个世界,要想打开这个世界的通道,必须统一国家。
而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的袁家可是自己的心腹大患。
在十常侍的操作之下,袁绍前往渤海俊担任太守,袁术前往南阳俊担任太守。
曹操被调到兖州的陈留郡担任太守。
整个京城里,西园八校尉空了出来,北军五校死了三个,剩下两个也被撤了职务。
至于说大将军何苗完全就是一个草包。
杨林自己,则是以为时机到了。
夜里,杨林依然是无日无夜地进行着训练。
而明面上不敢和朝廷翻脸,被迫离开京城放下军权的袁绍,袁术曹操等人则是在出城之时共同聚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