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这现实又奇幻的大宋

第三十九章 不惧蛮夷也尊儒 万事之虑首思危

这现实又奇幻的大宋 胡瓜咸跃 2357 2020-02-25 00:30:23

  漆黑夜色里的临安在薄雾弥漫中逐渐清晰起来。

  一大早,楚华在两个内侍小太监的服侍下穿戴整齐。

  今日乃是上朝日。

  他看着自己身上穿着的裘衮冕、通天冠服衬履袍。

  感觉这衣着材质虽然贵重,却一点也不华美。

  楚华心生感叹。

  “大唐光华不在,宋取而代之,布政虽然开明,经济也不弱,却没有那种庄重豪华的感觉。

  他总觉得,无论是朝廷还是郊野民夫,都是死气沉沉的,就连衣着都是如此简洁。

  再回头看了看这寝宫模样,他摇摇头,这种低调他欣赏不来。

  仙界十大门派,哪个不是恢宏万丈,哪个不是灵气如虹,霞光万道

  就连最内敛的蜀山剑派,也有上古天宫倒悬天地,宗门内宏伟剑阁如林叠嶂、十万日耀神君无间巡猎。

  各大门派在这些表面的恢弘上,也是下了十足的功夫,两者之间并非是物资上的差距,而是气质上的差距。

  大宋就好像小家碧玉的娘子,而那些辉煌的朝代宗门更像是大家闺秀。

  楚华穿戴整齐后不过一时三刻,就来到了大庆殿,此时整个临安城上空仍是漆黑。

  大庆殿中,左右有东、西偏殿各五间,殿庭广阔。

  楚华仔细一看,殿内空间纵横数百米,可容数万人的场地并不拥挤。

  文武百官如星罗棋布,此时四品上的京官也基本到场了。

  左侧首席乃是同平章事兼太师贾似道的位置,不过此时对方的位置上却空空如也。

  右首席太尉吕文德镇守襄阳缺席殿中,接下去,大小官员按官位高低排下去。

  他走到龙座前,转过身子,一挥袖袍,坐在龙座上,看向文武百官。

  文武百官左右展开三叩九拜,齐声道:“臣等叩见陛下”

  众官员说罢便站在原地,此时天还没亮,偶尔会有几道哈欠声在殿内响起,楚华看见大多数人都是睡眼朦胧的。

  其实……楚华此时也是半梦半醒间,因为此时的时间相当于蓝星上的凌晨五点……

  说起来这些当官的还真不容易,等会儿散朝了,正是太阳刚出来的时候,他们还得要回各自的衙门休息,一直睡到中午才能起来办公。

  楚华眼皮子打架,他揉揉眼睛对大庆殿中的文武百官道。

  “贾平章今日可有来上朝,不来的话,咱们要不先散了?”

  李常、陆秀夫、文天祥、程元凤、马廷鸾、马光祖、呼延德、江万里、叶梦鼎、留梦炎、赵顺孙、李廷芝等人:

  “……”

  姜汉贞凑过来在楚华耳边轻声说。

  “启禀官家,贾平章还在来的路上……”

  楚华点了点头,大殿之下默不作声。

  其实满朝文武对于官家如此信赖贾似道的态度大多也是认可的。

  那些反对者大多也是敢怒不敢言,甚至推崇他的也大有人在。

  贾似道的上位,主要是因他在在抗蒙前线的扬州治军理政成绩斐然。

  他曾在淮南局部战场上,数挫蒙军兵锋,深得朝中知兵之人的青睐,就连名将孟珙生前也曾举荐过贾似道。

  贾似道此前也是个勇气可嘉者,当年蒙军久攻鄂州不下,军中将领推诿说是士人劝忽必烈少杀人,导致鄂州没有出于恐惧而投降。

  忽必烈以贾似道为标杆驳斥道:“彼守城者只一士人贾制置,汝十万众不能胜,杀人数月不能拔,汝辈之罪也,岂士人之罪乎!”

  但七年前,贾似道挟功入朝拜相后,一切都变了。

  其拜相绝对是众望所归,天下士人也寄望这位中兴名臣“早早归庙廓,天下尽欢娱”。

  士人们以为只要贾相坐镇,从此天下无事,西湖歌舞可以永远的跳下去。

  然而,……贾似道经过几次改革之后,自知能力不足,在执政后期已经有急流勇退的想法。

  他多次辞相而且并不都是所谓的“弄权要挟”,真正的原因只有一个。

  贾似道是真的干不动了,最近几年的“倦政”也显示了他对中兴大业的幻灭。

  毕竟他要面对的,不止一个蒙元,还有一个既得利益的“士人集团”。

  直到最近,冷灵蕴替换了贾似道,这才勉强算是“老骥伏枥”。

  如今她和楚华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因此楚华也不用担心这位大宋权臣会反对自己。

  两人反而可以一人唱红脸,一人唱白脸,把整个朝廷控制在手里。

  贾似道虽然没来,但这五日一次的朝会还要继续。

  枢密院签书将奏章递交上来交到姜汉贞手里,再由姜汉贞把这些奏章放在楚华案前。

  楚华象征性的看了看,经过两个月自己和冷灵蕴的雷霆手腕,这些奏章总算是正常了许多。

  只是这些奏章格式仍然太过坑长,动辄数千字,不够精炼。

  楚华浏览着奏章,给那些关键的奏章划上蜡痕,这是上朝前必要的奏章一览。

  大庆殿外,冷灵蕴大摇大摆的走进来。

  众文武官员齐刷刷的看过来。

  好家伙,包括楚华这个皇帝在内所有人都在等他来,可真气派。

  也不知明日的新闻小报还不知会如何编排她。

  冷灵蕴走到平章位子,给楚华弓着身子行了礼。

  楚华看到了冷灵蕴骚包的样子和不可言喻的站姿,目光不敢停留,立即收了回来。

  旁边姜汉贞就喊着调子唱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姜汉贞言罢,一人指着牌子,大步蛐蛐的站了出来,楚华一看,是礼部侍郎李常。

  李常道:“禀奏官家,蒙元于敕上都重建孔庙,收拢北地儒士人心,不少士人自深山而出辅助蒙元,此举危及我大宋江山社稷,望官家重视”

  楚华放下手中的奏章,李常既然沾出来禀奏,那就一定是通过中书省商量过却没有谋定的大事。

  奏章不急,可以晚些回去看。

  “爱卿以为如何?”楚华看着这个垂垂老朽的礼部侍郎问道。

  李常按着调子慢悠悠说。

  “朝廷应当重访圣贤之后,以贤能者录用,提拔科举新晋人才,崇廉耻、严乡学、择守令、黜贪污、谳疑狱、任儒帅、修役法方能与蒙元相争。”

  楚华看向贾似道,贾似道眼睛转了转却没有说话。

  “贾臣师以为如何”楚华主动问的。

  “侍郎虽言之有理,但如今襄樊、江淮、巴蜀战事紧急,搏二兔一兔不得,如今需先供应前线将士,才能考虑兹事”冷灵蕴一本正经的道。

  从冷灵蕴的语气中,楚华听出了她对这提议并不赞同。

  为什么冷灵蕴会如此表态呢?原来在穿越之前,几人已经做了许多功课。

  原来她了解到,在这蒙元数十年的占据下,孔庙由“破”到“立”的转折迅速。

  如今的北方儒在蒙元支持下发展数十年之久,这股势力早就足够重大,绝对不是李长所言的这些举措能够阻止的。

  她深知李常说的这些陈词滥调,无论是在真正的布政理念,还是人才理论上都已经远远落后于北地了。

  冷灵蕴此时虽有万年阅历,这一时半刻,却也想不出什么法子,来阻止蒙元对天下士子的收买。

  拥有楚华一部分蓝星知识的冷灵蕴非常明白,这不是常规文化战争,而是一场四面楚歌的全面战争。

  此前除了耶律楚材等北方儒学世家外,蒙古统治者并不把儒家作为有用的学问,甚至有时都不作为信仰。

  当时的宋也正是因为蒙元的这些作为,才能在管理上比蒙元技高一筹。

  而如今的蒙元正在自我标榜儒学正宗,给儒士人才所掌握的知识赋予了价值。

  是人都需要物质生活,知识也是一样,价高者得。

  此时的蒙元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实力,人口数量,物质产出上都远远超过了大宋。

  在这种不对等的竞争之下,大宋能够给这些士人的,只剩下不能吃不能喝的“正统性”了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