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第四十一章摘要《五月军政密谈》
咸淳三年五月十五
一场大朝会退去,冷灵蕴畅通无碍地来到了文德殿。
进入大殿,正看到一男子背对自己。
姜汉贞看到如此场景招呼着内侍退了出去。
冷灵蕴就这样大摇大摆无所顾忌地走了上来,只是他落地无声,走路不带风,一直走到楚华跟前。
小手轻轻拍在大宋官家的肩膀上,楚华吓了一跳,扭头看过来。
“你来啦?我正要找你呢”
“哦,还要来找我,真是稀奇”冷灵蕴脱去外套走了过来。
“帮我揉揉肩膀,也不知怎的,这几天就觉得头昏脑胀,浑身不舒服。”楚华假装疲惫的道。
“我看你脸上写个大写的(▼皿▼#)字,多半是被气噎着了。”
冷灵蕴嘴上虽然这么说,却自己半躺着在了龙椅中间,将楚华的头放在大腿上扶在龙椅上,两手在他头上一阵揉捏,就像在用太极神功揉面团一般。
这几日的朝会上争论不止。
整个朝堂不像是一个中央管理的机构,更像是一群互相不对付的老年黑社会。
楚华和冷灵蕴经过这些天的痛苦经历,最终将改革的第一个目标锁定在了权力集中上。
经过两人的商议,一致认为如今想要权力集中,要分为四个步骤。
一是把军、政、财权都收归中央。
二是将内、外廷行政系统分权制衡与监督制度进一步完善。
三是科举选官制度的普遍实行。
四是对恩荫的严格限制。
朝廷的核心其实很简单,不外乎一个权字,关键就在于谁在掌握着这个权。
大宋的人制的核心就在于“设科取士,得贤以共治天下”
这是一种基于“文治”的理念性,针对的是五代“国擅于将,将擅于兵”和皇帝与外戚、母后、宦官、膏粱子弟“共天下”的问题。
这制度的设计造成了大宋的行政、军事、财政和监察等中枢权力,都集中于皇帝一人。
君权主导下的分权制衡和强化皇帝的专制集权,这是根本前提。
至于理学家的“虚君”共识,即便有,也不过是一厢情愿。
然而皇帝不可能事事亲批,哪怕每件事批得都对,也不符合为君之道,何况也会有批错的,日积月累就是一大堆。
这“为君之道”就是韩非的人君南面之术。
即凡事让臣下去做,错了当然都是臣下的错,皇帝心里想什么,臣下并猜不透。
如果事事亲力而为,皇帝心里想什么,臣下都了如指掌,夤缘作奸的小人就有机可乘。
皇帝如果出错多了,不仅会丧失“神圣”的权威,也等于是授人以柄讲的是“垂拱”,说的是“无为”
所以,大宋宰相权力表面上好像很大,实际上是为了做了皇帝的挡箭牌。
说大宋宰相“事无不统”、“执大政”之类的话,其实都有些说过了头,如果非要说的话,宋宰相实际上是充当辅佐天子的角色。
宋朝的太祖、太宗对此看得很透,“以防弊之政,为立国之法”,“事为之防,曲为之制”。
在整个国家制度的设置上强调“使臣下无专制之私”,以保证专制之权收放自如,始终不脱皇帝之手。
如果皇帝优柔寡断,过分依赖宰相。“与士大夫共天下”就会变成“与奸臣共天下”。
楚华道:“如果我们不收回权利,那什么也做不了。”
冷灵蕴道:“如今权力倒是有,只不过如今你的威严早已在几年前就丧失了,要夺权利还得靠自己的力量。”
楚华道:“你有什么看法不妨说说看。”
冷灵蕴道:“凡事有先后,我建议先从禁军入手”
楚华道:“如今大宋的禁军就在我的控制之下,但一个操作不好,可能我还会陷入困境。”
“就如……当年的芸梦天界”
芸梦禁卫是造反专业户,拍卖宗门的大世界和宗主之位这种骚操作就是他们搞出来的,他们甚至成为了仙界中举足轻重的独立势力。
即使是仙人也有盛衰,这大宋之前的王朝到了中后期,军队逐步失控是一个必然事件。
如汉末的群雄割据解体时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乃至唐末时期就更不用说了,坐上皇位不直接统领军队,可能会被手下的节度使卖掉。
说句难听的他老赵家就是这些军队里最不干净的一个。
禁卫军成为政变或革命的主力已经不胜枚举。
楚华道:“大宋如今阶级固化,上下离心。”
“军官的不满随时可能受到宵小之辈煽动投敌”
“上层将军又习惯于高高在上而不知道自己的统治基础从何而来。”
楚华这里所说的上层将军,说的就是名义上集中了全国最优秀中下层军人的禁卫军
在王朝中后期上下离心的矛盾只会更为严重而不会更为缓和,那么禁卫军搞事情就一定是必然发生的。
王朝中后期饼子只有这么大,只能分饼子,可是人希望改善自己的生活,所以人人都想给自己分一块更大的饼子。
接近权力中心的禁卫军自然会受到最大的诱惑,同时又因为上层原因有最大的官兵矛盾,导致他们成为霍乱的根源。
冷灵蕴道:“不如再来一次赵匡胤那样的解除兵权,只要一步一步来,就不会出差错”。
楚华道:“不能操之过急,先从禁军开始吧,要真的是把大将全撸掉了,那让谁来守卫边疆?”
冷灵蕴道:“你不明白,你那“野生祖宗”篡位初期,对他威胁最大的是外藩而不是禁军,宋祖也要禁军平叛。”
楚华这话听着不是滋味,用力的在对方屁股上拍了一下,“诶呀!”
冷灵蕴绝地反击,两人开始龙椅上的战争,闹了许久蔡平静下来。
冷灵蕴呼着气道:“老赵别的能力暂且不论,作为篡位小能手自然有手段控制武将。”
老赵可不是铁憨憨,否则如何吞掉世宗的遗产,其人起家之快,政变布局之严密在历史上都算的着的。
而且一番运作让世宗本支“消失”了.世宗可是他的大恩人....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五代的军人问题不是赵宋一朝解决的。
而是五代历朝都在解决的,在后周时期本就处理的差不多了
很简单,是皇帝一家的命索全在禁卫军手里,而不是禁卫军全家的命索在皇帝手里。
这个问题关键就是在于无论你皇帝怎么蹦哒,你全家老小性命还是要看禁卫军面色,而你又拿不出任何东西来制约禁卫军。
钱其他人也可以给,而权力你给不起。
但是别人可以承诺,皇帝最后的办法只剩下一条,那就是自己弄多一支亲兵保护自己。
而其实禁卫军并不是问题的关键。
关键而是朝野,可以收买禁卫军的那个人。
大宋的禁军造反倒是不会,可他们就是一帮工匠,毫无战力
楚华若有所思的道:“你还记得蜀山的纯真吗?以一人之力建立无上权威”
冷灵蕴道:“你我都是长生不死,这点倒是可以利用,仅仅依靠如此,可打不过蒙元”
“可以从小开始洗脑,这些都是底蕴,你有空多收几个义子什么的,或者控制几个宗室、宦官来统帅军队”
冷灵蕴想了想,补充道:“这些法子勉强可用,但需要的时间都太长久了”
“如今蒙元虎视眈眈,军队建设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还需要大量的时间,恐怕我们会来不及!”
其实两人都清楚,不仅是以上的困难,大宋如今就是用产力牢牢控制住军队的后勤、升迁、调度的。
正是因为控制了这些,将军有异心皇帝也不怕,但这样一来将军本人没有办法调动军队
军队造反失去了根据地就失去了后勤补给,粮食打一天少一天,士兵死一个少一个,当年的中兴四将,张、韩、岳、刘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栽倒的。
这一点非常吃操作,统治者必须要特别强势才行,因为最高指挥就是皇帝。
这种格局下,皇帝一旦弱势,就只能想办法亲自把控一只强力军队。
中央的禁军在大多数时期都比地方军实力更强,出任中央禁军的大多数是皇帝的亲信、外戚还有太监,大唐如是。
更弱势的皇帝受困于时局,外有游牧民族南侵、内有四方百姓造反。
时局把各地将领和中央绑在一起,但是这种控制力最弱。
最弱势的君主根本控制不了军队,军队经常哗变,弑君篡位,五代、南北朝如是。
两人都想到了这一点,冷灵蕴率先发问,“你打算怎么改变现如今的局面”
楚华想了几个法子,他深思熟虑了一会儿,开口道:“首先就是控制军饷。”
“要落实每一个军饷不被克扣的发放到每一个军士手中。”
“这是最重要的,朝廷穷死,也坚决不让将军自己发军饷”
“要让士兵知道,朕养的他们,跟着朕走,才有饭吃。”
楚华想起了前几日和烟茹惑的谈话,又补充了一句。
“思想教育,必须要让他们知道是谁在代表他们的利益。”
“我们必须掌握唯一募兵权,除非我授权,将领私自募兵是死罪。”
“而且需要法度约束,保证一旦叛变,后果会很严重。”
“那么绝大多数人除非被蒙在鼓里否则不会跟随一起叛变”
“给将军优厚的赏赐和”
“改变枢密院的职权,削弱其管部队的调动。”
“设三衙管部队日常训练,将领由皇帝临时指定,彻底分权,就是将军有统兵权而无调兵权。”
冷灵蕴越听越不对劲,她皱着眉道:“这不是走的老路嘛,大宋如今不就是这样的体质吗?”
楚华吸了口气,呆呆的看着梁柱道:“并不矛盾,我自有办法解决,你不必担心”
冷灵蕴道:“那好,你有什么想法随时跟我说,必要的时候我可以在中枢门下,枢密院暗中做些手脚来配合你”
楚华听到媳妇儿如此贤惠,他笑了笑接着又补充了一句。
“辛苦你了,有空的话,巴蜀、荆湖、江淮都安排人过去处理吧,这些蕃军才是最难啃的骨头,我们要提前安插人手过去。”
冷灵蕴露出微笑,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