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这现实又奇幻的大宋

第三十五章 关云长牧民而治 孙灵秀初入临安

这现实又奇幻的大宋 胡瓜咸跃 2728 2020-02-25 06:44:58

  孙灵秀离开这半个月里,关羽在琉球西南积极设立军事和贸易堡垒。

  琉球地理位置优越,关云长希望将这片土地从政经文化等方面全融入大汉之中,以更好地为“大汉朝廷”服务。

  如今以夷制夷下的政策,正在为在琉球西南汉化提供同化理论支持。

  关羽制定了全方面的汉化统治。

  半个月前,北方三县切断了琉球海上通道,并对琉球西南的贸易加以严格控制。

  关云长在占领的了村镇推行开荒政策,所有田地只种植一种作物,确保其必须依赖三县产物才能生存。

  接着又重组琉球西南占领区的法令,推行汉法制度。

  云长于延康一千零四十七年五月下旬,派遣从海上拯救的学子,教育公羊学说,以大汉官话为媒介,培养以大汉官话为母语的酋长地主,进而消除闽越风俗。

  如今,鼓励夷人取得大汉百姓身份,宣扬“夷人与华夏乃是共祖”将“夷人”上升为“文化人”的行动在整个琉球举行。

  在关羽实施汉化之际,他发现居住在琉球西南的共有三类人,他们分别是夷人、闽越人和土著矮人

  因为有这三类人的存在,接下来关云长要面对的,就是切实的统御问题,在这方面,他也积极的在古人身上寻找答案。

  三千年来,华夏历朝历代的征服政策很多,关云长总结前人经验,得出三个结果。

  效仿先贤的三个结果中,其一便是学习漠北胡狄,这些胡人啥都不干,只要练好肌肉,然后专心杀人放火就行。

  其代表就是炎帝时的猃狁,夏之荤粥,殷商之鬼方、秦汉之匈奴、乃至以前的契丹、女真、党项、蒙,都属于这一类。

  他们最早活跃在北方,自农耕起,在太史公笔下,这种劫掠活动干了至少四千多年。

  这些游牧者在西域的所做所为也差不多,只因西域那个地方气候不太适合生活,所以西域那些部落算是逃过一劫,但是劫还是要抢的。

  这种方式最简单粗暴,储蓄物资也比较快,统治琉球自然不能这么做,但关云长打算将这一政策对外施为。

  其二便是想抢又没得抢,自己下场。

  如北方的辽、金、北魏便是如此。

  这些伪朝建立的基础就是因为那些容易抢的比如金银财宝什么的,早就被抢光了。

  如北魏、辽、金这种政权的前身,只好经营这些抢来的土地,过起自给自足的日子。

  但种地毕竟还是很累的,游牧者在管理的过程中,因为要如同生产者一般治理天灾人祸,这才逐渐变成生产者。

  这也是鲜卑变成了北魏,契丹变成了辽,女真变成了金的原因。

  他们不干涉许多地区的生活习惯,还会任用当地人做一些基层官员,到最后,其实他们自己也开始变成了华夏的一员了。

  这些游牧者放弃身份后也同时承担了生产者的管理成本,随便碰到天灾人祸之类的,都有可能就血本无归。

  占领地方、统治、镇压、保卫胜利果实,这都是要花很多钱的,况且从狼变成人,防卫问题也会增加。

  继续扩张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最终,昔日的武帝已经用罪己诏告诉了大汉的延续者,维持这些的成本,远远超过统御的收益。

  如此得不偿失的最后就只能是衰弱,这就是当年长安汉和洛阳汉面临的问题。

  其三,就是分封,这种统御方式对比前二者要容易得多。

  把自己人放出去,让他们自己去找吃的,不去管,只需要臣服即可,中央朝廷要保有足够的武力和文化物质优势,就能震慑宵小。

  当然了,在偶尔有些时候,也可以给点赏赐,让他们改善一下生活,或者让它们用大汉需要的朝贡物来换大汉的生产物资。

  如果分封的国家比较富裕了,就可以把他们招集过来,集中薅一下。

  分封不参与管理,但唯诸侯我所用,这种方式的代表就是。

  “夏、周!”

  这两个朝代不搞全面占领制,只是控制某一些点,然后把领土分封出去。

  前期靠强大的军事实力,保障他们的统治地位、财产以及他们的文化和制度,形成更大的影响力,

  这种分封的方式比直接统治优势更明显,它关云长唯一需要防范的就是,不能让那些分封国,进化成一群狼子野心的家伙。

  只要能有实际收益,大汉不但希望琉球和平、统一,还希望琉球经济繁荣,因为贫穷的琉球不能提供更多的财富给大汉提供物资征战四方。

  经过关云长的深思熟虑,他决定了今后的方针,三步政策,从分封到集权,他打算分别在根据地,占领地和开化地进行实施。

  那些相对落后、贫穷的小国,今后将是大汉的重点扶持对象。

  关云长不会让他们强大,因为一只羊、可不能长成一头狼。

  如今,大汉在琉球西南推行的汉化政策,是汉领土扩张的产物,其实质是为大汉利益服务。

  琉球的以夷制夷政策还在继续,来自大宋的技术正在有条不紊的推进,公羊学说也在流行,新征召的琉球军团也已经在训练中。

  大汉的时间不多,必须争分夺秒。

  六月初六,蒲源义和卢永一同给徐飞虹介绍了一个粮食大宗批发商人郭祀,徐飞虹通过这位粮商购买粮食物资,转运到琼州,又从琼州出发分发两路,往妈宫、琉球等地运粮。

  此时的关羽扩充军机令司卫所,由孙灵秀全权负责,又任命左右司隶校尉,持寿亭侯节,人数从朔海军中挑选有功的良人担任,合计千人。

  六月初九,大汉琉球军士卒“石虎·山海之灵”经寿亭侯激发潜力,得天赋“通灵”。

  次日,寿亭侯改琉球军为万兽屯田军,汉人(其中有一半为归化琉球人)编制两千,良禽编制四百,猛兽编制一千,海兽营编制七十。

  同日,寿亭侯升石虎为万兽屯田军都督,允许琉球本土生物的潜力激活权。

  六月初蒙古以中都、顺天、东平等处蚕灾,免民户丝科料轻重有差。

  数日后,蒙元复以史天泽为中书左丞相。

  同日,忽都答儿、耶律铸并降平章政事,伯颜降中书右丞,廉希宪降中书左丞,阿里、张文谦并降参知政事。

  六月中,蒙元降诏责高丽王黑的、殷弘以高丽使者宋君斐、金赞不能导达至日本来奏,降诏责高丽王王禃,仍令其遣官至彼宣布,以必得要领为期。

  两日后,孙灵秀在福州迎来了第二批军情司卫所人员,带领着新成立的对宋军情机构。

  这些人以右都司隶校尉向心为主,他们将负责整个大宋南方的所有军讯情报。

  从向心哪里,孙灵秀得到了琉球内部“以夷制夷”的策略已经开始实施,只是未来如何尚未可知。

  三日后,孙灵秀接到汉寿亭侯诏令,令其北上临安,送汉国诏书,孙灵秀领命。

  同日宋庭传来消息,大宋官家赵祺自领制置使、宣抚使,都统制的指挥权,满朝文武哗然。

  王爚求免职,乃罢其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准奏。

  六月下旬,孙灵秀已经准备好福州军讯司卫所分部,一切规划已经安排妥当,此时他已经准备好前往临安。

  福州这边还需要徐飞虹负责接引朔海军运输物资贸易以及进行海上交通的统筹,因此不能离开。

  徐飞虹得知孙灵秀北上临安的消息,想到如今要和孙灵秀分别,他心中也是难受万分。

  离别时,孙灵秀又跟徐飞虹的父母告了别。

  在徐飞虹家的这几十天中,徐飞虹父母已将孙灵秀当成自己的亲生女儿看待。

  孙灵秀即将离开的消息传遍了莫门。

  莫门兄弟都能通情达理,明白“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的道理。

  当天晚上,众人又从福州各处赶来,在顺意楼又一次举行了宴席。

  第二天一大清早,莫门兄弟给孙灵秀送行。

  徐飞虹的母亲又做了一顿丰盛的早餐,孙灵秀吃完之后,就准备出发了。

  “好了,我们就此别过吧!”孙灵秀对众兄弟说道。

  “妹子此去一路小心”张乾拱手道。

  “诸位兄弟放心”孙灵秀冲众人一抱拳:“各位,告辞了!”说完便一路北上,离开了福州地界。

  五日后,孙灵秀与临安都司隶校尉郑茹萍一行两人,来到了繁华的临安城。

  此时时间已经来到了七月初。

  【主角都介绍完了,什么,你说道士还没出场?你一定看错了(•̥́ˍ•̀ू)】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