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完了一天的课,龙宇就急匆匆的回家了,他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实验他的猜想。
他一回到家就把身上东西卸下,立刻修炼起了它的本命法学--《灵》。
随即龙宇就进入了一种奇妙的状态。
全职法师的世界等级从低到高分为:初阶,中阶,高阶,超阶,禁咒。
大等级的进阶方法需要沉淀与机遇。
除了禁咒阶级外,其他阶级中间又分为三个等级。
而修炼小等级的方法就是不断的凝炼星子和吸收足够的能量。
明天七颗星子可以释放一个初阶魔法。
中阶则是7×7,高阶则是七的三次方颗星子,超阶则是七的四次方颗星子。
而到了禁咒就不是星子的问题
了。
不过龙宇的修炼方法显然不一,虽然二者之间差的不太多,但是龙宇的修炼方法可以跳过凝练星子和吟唱咒语的过程。
释放魔法速度更加的快,更加的简便。最主要的是少了吟唱周已经些骚包中二的过程。
龙宇此时在修炼中,静静等待着明天的到来……
“这两个系统是修炼,是不是太慢了呀?”龙宇无奈的叹息道。
他昨天修炼了一晚上,但也只是五颗星子。
昨天他们老师给他们发了一个保留进度的魔器。
虽然龙宇的修炼并不是依靠磨练星子。
但这五颗星也代表了龙宇的进度。
这种速度要是让别人知道,那还不得气死。
历史上最快的速度是一个月释放出初阶魔法。
他这花了十个小时时间,就凝炼了五颗星子,这种速度快到变态了,好不好?
不过修炼一夜之后,她感觉自己的身体素质,灵魂韧性都有提升。
《灵》的作用简直就是全属性提升。
龙宇洗漱了一番,穿起校服又奔向学校了。
他在学校时候四处乱逛,原因就是希望触发系统任务。
因为他昨天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地方,那就是这个系统没有新手大礼包。
他怀疑新手大礼包需要完成第一个任务后才能获得,而且系统商店里面的很多东西都需要万界装逼值来购买。
对于初期的他来讲,系统任务至关重要。
龙宇找了一会儿,却没有触发任何任务。
算了,还是顺势而为吧!龙宇心中想到。
上完了一天的课,容易感觉有点疲惫,他毕竟是地球人,上魔法理论课,总感觉有点扯淡。
他在今天中午的时候进度已经达到了六颗星子,他准备今天放学回家后突破初阶。
放学后他就立回家,随便吃点东西就直接开始修炼了……
凌晨3点40分。
“叮!恭喜宿主提升未知魔法系至初阶级别。请宿主为魔法系取名。”龙宇突破初阶后,感觉身体里面怪怪的,他查看了一下体内的星尘,运动的频率好像比平时快了一些,不过龙宇现在也懒得想这些了,他只想尽快了解一下魔法的威力。
于是他给这个魔法系继续取名道:“光系的第一个技能叫光耀,缧绁第一个技能叫雷印。那就取名叫耀雷系吧!”
龙宇缓缓的睁开双眼,感受着充斥在身体里的魔力,龙宇不禁发出了一声赞叹。
“先试一试这个魔法的感觉。不知道这个叫做耀雷系的融合魔法施展出来是个怎么样的样子。”龙宇激动地说道。
龙宇走出家门,找了个没人的地方,开始了自己的实验。
“游离在空气中的魔法元素啊,请听从我的召唤,耀雷印!”龙宇十分中二的说道。
‘兹拉’一声,一股冒着金光的雷电轰向前面直径有成年人半臂长粗的树干,金磊与树干发生了激烈的碰撞。
“轰”的一声,前面这颗直径半臂长粗的树干,直接被轰断,树干断口处被雷电轰的焦黑,但是却散发着淡淡的金光,仿佛正在消散一般。
那淡淡的金光就是光系的净化之力!
看来这个耀雷系对邪祟之物的伤害很大啊!
雷器本身就具有至阳至刚的力量,而且穿透力极强。对应属性的邪说克制很大。
全职法师这个世界里面光系就是所有邪祟以及黑暗系的克星。
这几样要是遇到鬼魂一类的怪物,利用雷系的穿透能力,把光的净化之力打到对方的体内,那造成的伤害可以大大的增加。
龙宇对这个伤害非常的满意,嘴角间露出一丝不可察觉的上扬。接下来的时间他也不打算修炼了。虽然彻夜修炼对肉体没有什么伤害。但是会导致精神虚弱,所以他打算剩下时间回去睡个好觉……
“叮叮叮叮叮叮。”闹钟发出了响声。
龙宇睡眼朦胧地从床上起来。他抱怨的说道:“困死了,今天又要上课。”
其实魔法师在没有到达高阶之前,身体素质其实跟普通的人类差不了太多,他昨天半夜起床而且之前又修炼了那么久,自然是睡眠不足。
但在下一秒的瞬间就精神起来了。
“叮宿主触发任务,藐视老师后装逼。时间不限,不可放弃任务。”
“完成后可获得‘新手大礼包’一份,万界装逼值100点。”
这段系统的提示音让龙宇立刻来了精神,系统终于发布任务了。
这个万界装逼,只让他突然想起来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些万界装逼,只是除了做任务外,还可以怎么完成呢?
系统与他的精神相连,立刻就给出了答案:“其实宿主只需要以装逼的方式影响这个世界原本的剧情都可以获得装逼值,你的装逼对这个世界影响越大,获得装逼值也就越多。”
不过藐视老师,然后又装逼,这样要如何达到呢?
龙宇想了一会,无意间他看到了自己身体里的那股星尘,先是震惊,然后嘴角又扬起了一个微不可查的笑容。
看来这次任务有办法了。他暗暗的的想到。然后他又倒头大睡了。
按照他的猜想,这个任务肯定是可以完美完成的。
所以他倒头就睡,养足精神未名的装逼做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