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茂生和巧儿走后,刘府院内一切恢复正常。巧儿他爹刘秀为了今年考试的盘缠,又跟随刘贪财回了耳房。刘秀刚进耳房,丫鬟就端进两杯茶来。刘秀和刘贪财两人在耳房里,干巴巴地坐了好一会儿,茶水喝了好几杯。
这就是,不在一个档次的人在一起,没有磁场,互相不吸引,没有话题。刘贪财有点坐不住了,他起身伸展了一下身子,刚要端起茶杯却又把茶杯放下了,然后他对刘秀说:“刘先生,晚宴快要准备好了,咱两人吃酒显得太孤单,今日我府上来了一位你相识故友,我去客厅把他请过来,我们一起乐呵乐呵。”
刘秀忙说:“有故友相见,那甚好,这就劳烦员外了。”。
刘贪财走出门后,刘秀心想,他虽然是秀才出生,但在上层社会里,认识并相识的人还真不多,这人到底是谁呢?
没过多久,刘贪财走进房间,身后相随两人,一位是秦家沟举人秦世人,还有一位是个财主。刘秀对这两个还算认识,但不熟,更不能说是故友了。但刘秀还是和这两人寒暄几句,套个近乎。
这位秦举人和刘秀是同年乡试考上的秀才,也算和刘秀相识。不过,他后来中了举人,这也就意味着一只脚踏入了仕途,日后即使会试不中,也有作个学官、当知县的机会。所以秦世人平时和刘秀并没有来往,就是偶尔在哪里碰到彼此,他们也装作不认识。至于这位财主,刘秀只认识,连他是哪里人,家住何处刘秀都不知道。可今日,这位秦举人一反常态,对刘秀特别客气。
在过去,同一个府学出来的,也就是在县里共同考试的人,都叫同学。这个秦举人也许是酒喝多了,进屋就坐在刘秀身旁,并拉着刘秀的手,同学长同学短地叫个不停,热情似火。并给刘秀戴高帽子,抬举刘秀。秦举人对刘秀说:“老同学,你不要灰心,你逢时之日定能考上,一不小心高中状元郎,那时候光宗耀祖,指日可待。”
秦举人说的这几句话,句句说在了刘秀心窝里,听的刘秀心里暖暖的,很是受用。说实话,秦举人一反常态的对刘秀客气,抬举,刘秀活了大半辈子,这还是头一回。不过刘秀心里明白,今日在坐的都是有头有脸的人,对他客气,肯定有求于他。但刘秀想来想去,他没有什么,他手无缚鸡之力,家无半分钱财,他现在只有一女。他想到巧儿,心里明白了,也许是刘贪财想打他女儿的注意。
没过一会儿,管家备好了丰盛晚宴,随后有一下人端来一坛好酒。刘秀晚饭吃得饱,看见这么多好菜,他是吐槽眼馋,所以现在吃起菜来,细嚼慢咽很是斯文。
这四人在耳房里,吃饭,喝酒,八卦聊天。他们讲着天南海北的事,吹着各自的所见所闻。这时,刘员外对着站在他旁边的管家说:“守财!”
“老爷!有什么吩咐。”
“今日你对刘小姐多有得罪,还不赶快向刘先生,赔礼!”
“是的。老爷。”管家拿起酒壶走到刘秀旁边。刘秀赶忙站起,拿起空酒杯,管家提壶满上。管家一边往刘秀酒杯里倒酒一边说:“刘先生,今日之事还请多多包涵。”
刘秀看着管家被女儿抓伤的脸和头上的伤疤,他觉得不好意思,忙说:“哎吆!您可不能这样说,是小可,教女无方啊!”
刘秀这句话一出口,惹得秦举人和财主都笑了。刘贪财为了给刘秀留点面子,忍住没笑,但嘴角上扬,脸也逼得通红。旁边坐的这位财主是个粗人,他听到刘秀说这话,开怀大笑,并且笑着说:“教女有方就应该不还手,不嚷嚷,任随他人……”但他把话说到,觉得不妥,还是压回去。不过这位财主这么一说,连管家都不知道下面该说什么好,房间里充满了尴尬。
刘秀这时端着酒杯,坐也不是,不坐又不是。
管家端着酒杯,好像没听见财主说什么,他端着酒杯主动碰了一下刘秀手中的酒杯说:“刘先生,来,来,来,我们喝酒。不管啥事,一切都在酒中”
刘秀听到这话,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刘秀坐下后,秦举人也端起了酒杯,并对着刘秀说:“来,老同学,我们也喝一杯。”
刘秀一饮而尽。秦举人接着说:“同学,今晚随那壮年出去的是你女儿?”
刘秀:“正是小女。”
秦举人接着说:“同学啊!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咱侄女看体重也老大不小了,你得赶紧找个婆家,你也知道,女大不能留啊!侄女经常抛头露面,这样下去可不好。再说了,你就不怕败坏了你这秀才的名声?老同学,我们可是孔圣人的门徒啊!来来来,喝酒喝酒!”
两人举杯,同时一饮而尽。
这时旁边坐的财主插话说道:“这女人啊,长大了就得嫁人,不能由着她们的性子来,年轻人,年少无知,有些事儿得让我们替她做主。我看你女儿长得还算水灵,一定能找一个有钱有势的婆家。刘秀才,听说你这一生就这一闺女,你得靠女儿养老。你想想,你女儿嫁得好,你以后才能有幸福日子过。”这位财主说完这话,向刘贪财看了一眼。
这时候刘秀有点为难了,这种话,本应不是男人之间在酒桌上谈论的,更何况这二位与自己并不相熟。但刘秀碍于面子还是对这二位回话说:“,二位仁兄说的皆是,那还请二位为小女寻得如意郎君,让我也好了去这一桩心愿。”
秦举人说:“哈哈!这个好说,这个好说。”
话说到这刘贪财突然举杯站起说道:“各位,在下忽然记起还有一急事要办,先失陪了,还请各位继续畅谈。”
刘员外说完这话,四人一同举杯,一饮而尽,刘贪财转身离开了耳房。
刘贪财刚走,这位财主继续说道:“找什么如意郎君啊?刚才不就走了一位吗?”
秦举人说:“你说的是刘员外?”
财主点了点头,秦举人陆续说:“刘员外家大业大,在这方圆也是数一数二的,不过要让刘小姐作妾,也不知道我这老同学是否愿意了。”
财主接着说:“作妾怎么了?宁在富家门上哭,也不在穷在门里笑。再说了,只要我们刘员外心疼刘小姐,这什么话都好说。要是这事成了,你刘先生可就是刘员外的老丈人了。”
秦举人和这位财主,一问一答在酒宴上唱起了双簧。但他们不知道,刘秀早就有这心思。这就是为啥,刘秀今天出门,非要带上巧儿,还让巧儿穿她妈的穿过的红衣服,最好看的衣服,他刘秀就不知道刘员外家有丧事?访客不能穿红?因为刘秀现在已经走投无路了,他为了他的状元梦,已经卖掉了所有的财产,他现在只有哪三间瓦房和这闺女了,他不能卖了房,他卖了房就没地可住。可给闺女找个好婆家,他也能占点光,万一以后考不中,混不上一官半职,也能靠女儿吃香喝辣。他还觉得,这也是对女儿的好。再说了,女儿嫁给王茂生有什么好,王茂生没钱,没地,爱情又不能当饭吃。俗话说:“宁在富家门上哭,也不在穷家门里笑。”过日子讲究的是财米油盐酱醋茶,而不是为了爱情饿肚子。想起饿肚子,他是深有体会的。
秦举人对刘秀说:“老同学,你看这事可好?”
“啊?你说啥?”刘秀让秦举人这么一问,打断了他自己的思路。
“我是说,如果老同学同意,我愿做此大媒。”
刘秀喝了一杯酒后,慢腾腾地说道:“同学!刘员外家刚去世,我们现在说这事,还早,这事要等到老爷子入土为安,百日过后,再议这事不迟。”
“老同学,过几日我也要进京赶考,你也要准备乡试了。你这盘缠是否有着落?”
“这个……”
“我这刚好带有二十两文银,你先拿着用。”
刘秀嘴说不要,不要,但眼睛却盯着秦举人手里的二十两文银。
秦举人把手里的银子轻轻放到刘秀眼前说道:“我俩什么关系,再说了你以后做了刘员外老丈人,还缺这点钱花。”
秦举人说这话的意思,刘秀已经听明白了,他只要拿了这银子,就等于答应了这桩婚事。刘秀犹豫不决,白花花的银子放在八仙桌上,显得时分耀眼。刘秀虽然缺银子,为了银子他也想把女儿嫁给刘贪财,但正真让他做决定的时候他还是犹豫不决,他现在拿了这银子就等于自己卖掉了女儿的一生幸福。不拿,自己又需要这银子,他现在的良心就像喝多了酒的肚子,上下翻腾着,翻江倒海。
秦举人看着刘秀还在犹豫,他干脆一手抓起桌上的文银,一手抓住刘秀的手,把文银强塞放到了刘秀手中。刘秀看着手里的文银,心生惭愧,但他还是默默地放入怀中,并随口说了句:“那刘某在此谢过了!”
这时坐在秦举人旁边的财主说:“二十两文银,这可是四亩水田啊!这最起码也得写个文约吧?”
秦举人忙摆手说道:“不可,不可。我和刘兄是什么关系。”
这财主又说道:“还是写一个好,再说了,在你们读书人眼里写几个字怕啥呢?又不耽误功夫。”
秦举人楞了一会儿,然后说:“不过,写一个也好,咱都是文人吗,我也借此机会瞻仰一下老同学的墨宝。”
服侍这几位的下人,听说要写文约,早已把文房四宝端了上来。刘秀提笔写到:
借据
今刘秀借秦世人文银二十两,限定三个月,原数奉还。
特立字据!
债务人:刘秀
债权人:秦世人
六月十四日晚
刘秀刚把笔放下,财主说:“刘先生!这样不对吧,你应该把我们说的事也写上。”
这时秦举人说:“我老同学也是一位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大丈夫,也是个说话算数之人。”
财主点了点头说:“那好!那好!这事就有我来做个见证人。”
秦举人收起借据,端起酒杯说:“来,我们敬未来刘员外的丈人干一杯。”
刘秀听到财主叫他刘员外未来丈人,不知怎的,心里总觉得不舒服。从此时以后,刘秀猛地喝酒,到最后喝的人事不知,晃晃悠悠回家了。
接上文,巧儿在他家门口看见远处走来一人,等这人走近,巧儿才看清楚,原来是她爹回来了。
刘秀走到巧儿身旁,酒气冲天,巧儿忙扶刘秀。刘秀看见自己女儿,含糊不清地说:“女儿啊!我、我给你找,找了个婆家,以后是苦是甜,是享福,还是受罪就看你的造化了。”
巧儿听到吃苦受罪,她想到了王茂生。她对他爹说:“爹!我不怕。”
巧儿扶着烂醉如泥的父亲进了屋,并打热水洗脚,扶上床睡觉了。
她走进自己闺房里躺在床上,刚眯上眼就想起了王茂生,他总想着王茂生现在是否已经安睡。
其实此刻的王茂生并没有睡,他在翻墙倒柜地找一样东西,是王大爷交给他的。王大爷交给他时说:“王茂生啊!这件东西是你娘留给他的,是让你送给她未来的儿媳妇儿,现在物归原主,你可要保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