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的生活是清苦的。
但在那个普遍贫穷的时代,相较于山下的贫困,山里略显富足一些。
采仙家比母亲家稍宽裕一些,常常送米送菜给母亲。
她母亲住在洪关镇上,是个非常顶勤快的人。
她平日里靠卖粽子维持一家的生计。不赶集的时候,她每天都挑担粽子,走街串巷,不辞辛劳。
镇上每个月都有3个赶集日。没到集会日,她就在集市上支个摊位,架一口钢蒸锅和浅口平底锅卖粽子。她的粽子,只有两种,红豆馅的甜粽子和火腿肉馅的咸粽子。
钢蒸锅里保着温的是水煮的热粽子,每次掀开铝盖子都有一大团蒸汽冲将出来,仿佛妖魔出洞一般。
平底锅上煎烫着的吱吱作响的是油粽子。红炭烧热锅底后,挑块猪油冻或倒点茶籽油,拿块猪油皮抹几抹匀开来,粽子剥了皮搁在上面慢慢的煎。
她的大儿子当兵的时候回来探亲,就常常孝顺的陪在她身边。她卖粽子,他坐边上,人高马大,穿整套绿色的军装,威武极了。他退伍后,一直在安徽工作。成家立业以后,回老家的次数也变少了,母亲过世后就几乎没回来过几次。他去世的时候,电话打到老家来,采仙带着几个子女坐了大巴,去了一趟他家,也仅此一趟。老家拆迁的时候,他老婆回来过两次,把拆迁分到的宅基地卖了,带着钱回安徽去了。
她丈夫则要闲散的多,平日里也懒怠干活。他常常出去赌钱,输到后来把家里的仅有的几亩薄地都贱买出去了。
她白天黑夜地干活,靠着卖粽子这唯一得小生意,一点一滴地积赞,才又悄悄地把地赎了回来。
不和睦的二人,掐了大半辈子,直到她丈夫六十出头就死去了。
他是喝盐卤自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