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代言情

记得沽酒人家

第十二节

记得沽酒人家 苏泠夏01 2225 2020-03-02 11:32:06

  小憩起后,用以晚膳,食完没多久,月出进来禀告。“姑娘,老太爷、大老爷、大太太、四太太、奶奶们都探望来了。”

  “好,过会儿便来。”由陶陶、花汀伺候换衣,一瘸一拐地来到外院中。

  “诶呀,妹妹可慢点。”大嫂走过来,由花汀手里接过我,扶着坐到爷爷、父亲身边。

  “还疼吗?”父亲皱着眉头问。

  “好些了,就上药时吃疼。”

  “这几日可得好生调理着,别留下病根。”父亲对着母亲说。

  “知道了。”

  “我屋里还有些上次圣上赏赐的鹿茸,到时候唤丫鬟拿了去。”爷爷拍拍我的手。

  “太爷还是自己留着用吧,府里还有些人参、燕窝,到时候给颃之拿去。”母亲一旁说。

  “这有何的,我如今也吃不了那么多东西,给囡囡补补也好。”

  母亲似要再说些什么,父亲举手止了,对着我说:“既然太爷如此说了,便依了,你还不快道谢。”

  “谢过老太爷了。”我笑着对着爷爷说,爷爷也慈爱的看着我。

  “养好身子便算谢了。”

  与众人谈笑。

  “九皇子是在府中住下了,还是?”

  “住下了,由你四哥、五哥陪着。”

  “此次还多亏了九皇子,若只是你和颉之二人,还不定出什么事呢,”父亲抿口茶,“但你二人在礼节上还是不为妥当,虽是情急之下,但传出去还是有伤名声,日后定不可如此!”

  嘟喃着嘴,低头听着。

  “诶,人没事便好,礼节、名声难道比身子重要?”爷爷开口。

  “太爷你知道我不不是这意思。”

  “好了好了,你这作父亲的有时也别太绷着脸,责怪她作何?再则说,是在府上发生,要也是些丫鬟、婆子嚼舌根,你媳妇自会惩治的。”

  被爷爷说的父亲有些无奈,一旁的母亲含笑的拍拍父亲,“就听太爷的吧。”

  “这可要把这丫头惯上天。”

  说得让底下几个丫鬟偷乐。

  闲谈了半个时辰后,众人便纷纷告退,只有母亲还留着同我谈话。

  “如今伤了腿,便不要出院了,好生调养,在院里多多练习其他技艺,如若此次’御’得不上名次,也好用其他来补。”

  “知道的,但’御’为拉分项,我可不会放弃的。”

  “不理其他,伤养好便可。还有半个月便要到’清月宴’,待十日后,你便同颉之、辉澈一同下江宁去,先到外祖母那住上两日,与表亲们熟悉熟悉。”

  “好,听太太安排。”

  母亲交代下其他,意欲离开,这时脑中又想起前花汀说的话,轻轻拉住母亲衣袖。

  “太太再坐会。”然后示意屋里的丫鬟全部离去。

  “怎么了?”

  “九皇子可是要夺储?”我低声对母亲说。

  母亲没有过多反应,只是轻蹙眉头,“你听谁说的?”

  见母亲的反应足以猜到真如花汀所言,“此次’清月宴’无端的、请来皇子、官宦世子们,不正是为争储而铺设,况这九皇子向来是处在西北的,此次竟前往江宁办案,不是过于奇怪?只是不知老爷、太太是如何定夺?”

  母亲没有马上接话,而是沉吟一会后说:“你还小,有些事还无需知道。”

  “可我是陈家人。”

  “如今的情势不是一言两语可以同你说清的,再则说,我也是久居府中,对于朝堂也全由老爷口中得来,你要我说什么?”

  “太太……”

  母亲抚摸着我的发丝,“颃之为陈家所想之心,我作母亲是知道的,可有些事仍待斟酌商榷。你如今只需记得,不论是九皇子,还是其他皇子,都尽量建立联系,以便日后的路,有更多抉择。”

  “女儿知道了。”

  “嗯。你放心,若非到必要的关口,我与你父亲都不会让你淌这趟水。”

  “太太。”

  “不过今后,你也该同老太爷、兄弟那处知些朝堂事,我也会同老爷说,让你也多读读经史子集,对你都是有益的。”

  “谢太太。”

  “如今你便不要瞎想,安心养伤,技艺别落下便好。”

  “嗯。”

  母亲叮嘱完后便离开。

  “姑娘,老太爷把屋里的鹿茸拿来了。”月出前来屋中禀告。

  “知晓了,夜也静了,你们都早些歇息。”

  一夜无眠。

  第二日,因受了伤,也没再按往日的时辰起,反是顺其自然,没想一觉醒来已经辰时。爷爷、母亲也免了我这几日的定省,轻松下来却无事可干。

  在书房里百无聊赖的翻着书卷,听到院中有声音。

  “姑娘可起了?”

  “起了,在书房呢。”

  不一会便见颉之、辉澈进了书房。

  “妹妹可好些?”四哥关切的问道。

  陈辉澈是三叔之子,自小便是同我们在陈府长大,年纪相差无几,便格外要好。

  “吃过药便好些了。四哥、五哥,你们今个不陪着九皇子,怎么跑到我这儿来了。”

  “九皇子已出发前往江宁。”

  “这般早吗?”

  “九皇子本昨个便意欲下去,但因为你这一事折腾,便改今下去了。”

  “小妹,那九皇子去时,还反复问你身体,要我们一定叮嘱你安心养伤。”

  “承九皇子用心。”如若没有想那么多,定会觉得欢喜,但一旦猜想多了反而觉得一切虚假的很。

  “看得出他对你是好的,”辉澈笑着说,“颉之,还不把那拿出来。”

  “哦对,四哥不说我倒快忘了。”说着便从衣袖里取出一张纸,摊开递于我。

  “是什么?”接过,轻声读了出:

  草染露侵寒,抚笛明轩窗。香浸一床花好梦,缺月孤桐仰。

  茶冷盏留暖,百里山红晃。载酒青天去水长,絮柳随风响。

  “今辞别时,九皇子交托的。”

  “嗯,”小心地把纸收起,“他有心了。”

  颉之、辉澈笑看着,倒要把人看得羞死,“小妹何不和词一首相赠。”

  “嗯。”羞涩答应。

  月出早早便备好纸墨,边吟边思,写下:

  白露揽清辉,春夜邀香谧。扁叶披乘九洲月,轻石东相倚。

  酒荡满山茶,马嘶如人泣。漏过三更何处寻,梦里平波雨。

  “妹妹写得真好,倒要看不出是和词。”

  “哥哥可别取笑了,这词还得托五哥你寄过去。”

  “自然没问题。”

  “小妹可得署个名,别让颉之偷了去。”

  “哈哈哈,你不说倒没什么,一说我还真想了。”

  白了两个人一眼,在词下注上:自在人,三字。

  “自在人?不错,自在院里自在人,你倒玩起这等把戏。”

  “还不是跟你们这两个好哥哥学的。”

  “那还学了些什么把戏,给我们瞧瞧。”

  与颉之、辉澈又吟诗作对起,消遣去大半时日。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