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句“这种江山,不流传下去也罢“,恰如洪钟大吕,震得殿宇嗡鸣,更震得在场五人心神俱颤,如遭雷击!
刘备那张素来仁厚的脸,此刻血色尽褪,只余一片死灰般的苍白。他双唇翕动,却说不出半个字来。关羽那紧握剑柄的手,青筋暴起,指节发白。张飞那双暴躁的环眼,此刻也只剩下茫然与惊骇。便是那见惯风浪的曹操,脸上所有表情也在这一刻尽数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名状的震惊——他竟也有些不能自已了!
大逆不道!大逆不道啊!
这几人纵横半生,阅人无数,却万万想不到,如此大逆不道之言,竟能出自当今天子之口!这可是要诛九族的死罪啊!
正当几人惊骇欲死,欲要出言相劝之时,我却扬声再道:
“然则——“
声音陡然一转,如惊雷炸响:
“为了这天下苍生!为了今后我汉家子孙强盛不衰,永垂不朽!还需二位英雄携手并肩,自今日起奋力一搏,看能否创出一个再无饿殍遍野、凡我汉家子民无一不安居乐业的太平盛世来!“
这一句话如同甘霖,方才将那几位目瞪口呆、魂飞魄散之人的心神拉回朝堂。即便如此,这几位仍是心有余悸,面面相觑,吞涎瞪眼,生怕我再说出什么惊世骇俗的疯话来。
而我倒浑不在意他们那惊惧的目光,言语中带上了一丝不属于帝王的恳切之意:
“朕今日在此,替那天下黎庶百姓,拜托几位英雄了!“
话音未落,我便对着他们——对着曹操,对着刘备,对着关羽张飞那两尊门神般的猛将——深深地、郑重地,拱手作揖,缓缓将腰弯了下去!
这一拜,比方才那“大逆不道“之言更甚!
天子,向臣子行礼!
这超越了三纲五常,颠覆了君臣伦理,也将那四百年汉室积攒下来的威严,尽数压在了眼前这几人的肩膀之上!
台下众人反倒是松了一口气——至少陛下还知道这天下的重要,还知道为了百姓!
“陛下,万万不可!万万不可啊!“众人异口同声,虚扶于我。
“臣刘备,何德何能,岂敢受陛下如此大礼!“刘备“扑通“一声伏于地上,双肩剧烈颤抖,声音里竟带上了哭腔,“臣……臣何德何能啊!“
他身后的关羽与张飞,也几乎在同一时间“唰“地单膝跪地,头颅深深垂下。二人面上,再无先前那激昂慷慨之色,唯有凝重与骇然。
曹操立于殿中,身形如山岳般巍然不动。他抚须的手不觉攥成了铁拳,面上喜怒不形于色,唯有一股深沉阴郁之气,如乌云压顶般笼罩周身。
他心中暗道:吾非是接下一盘残局,实乃与玄德一同,将颈项套入了这少年天子的圈套之中啊!
我缓缓直起身来,声音穿过那垂下的冕旒珠串,清晰传入众人耳中:
“朕非拜君臣之礼,乃拜苍生之礼。“
我环视众人,声音愈发沉重:“皇叔若是不受,这天下的黎庶百姓,又何其无辜?他们的苦楚,又向谁去诉说?“
刘备伏在地上的身躯猛地一震!
他缓缓抬起头来,那张脸上满是纵横的泪痕,泪水冲刷着额头的尘土。那双曾充满挣扎、痛苦与迷茫的眼睛,此刻却燃烧起一种近乎悲壮的决绝火焰!
他看着我,然后对着我,对着这片疮痍满目的大地,重重地叩下了自己的头颅!
“咚——!“
额头触地,发出沉闷的声响。
“臣……刘备……“
他的声音沙哑撕裂,却字字如铁锤砸地:
“敢不为陛下、为这天下苍生……粉身碎骨,万死不辞!“
“我等,愿随兄长,万死不辞!“
关羽与张飞齐声断喝,声浪激荡,震得殿梁似乎都在嗡嗡作响!
就在这悲壮肃杀的氛围之中,一声低沉的笑声,打破了这凝重的气氛。
是曹操。
他一直站在那里,像个冷眼旁观的看客。此刻他缓缓迈步,走至刘备身前,先对着我深深一拜,行标准的臣子之礼:
“陛下有如此仁心壮志,实乃汉室之幸,天下苍生之幸!“
他扶起了我,又对着刘备虚扶了一下:
“既然如此,玄德公,且请起身吧。“
他脸上重新挂上了那深不可测的笑容,只是那笑容里,带着一丝冰冷的血腥之味。
他转过身去,望向殿外那明媚的阳光,声音陡然转冷:
“只是不知,陛下这扫清寰宇的第一刀,意欲指向何方呢?“
曹操话语冰冷又兼挑衅,却又见他手指连连摩挲,显是心神不定。我心中明白,这位乱世奸雄,较之昨夜,愈发动摇了。
我直视着他转身回来,那双闪烁着兴奋与杀意交织的眼睛,微微一笑,丝毫不怯:
“不急。杀人,也要讲个章法。当由内而外,由轻及重,循序渐进,混着来。“
我于御座之前左右踱步,目光扫过曹操,又落在刘备身上:
“朕欲使那些善于隐藏的门阀世家,在丞相的步步紧逼、逐渐清剿之下,走投无路,无处可逃,只能去投奔他们眼中唯一的希望——也就是皇叔你。“
我顿了顿,声音愈发冷冽:
“待他们一个个都自投罗网,尽数聚于皇叔麾下之后,你二人便可关门打狗,一举肃清!不留一个活口!“
“但那是后话。“我话锋一转,声音变得沉重,“当下之重,仍在统一天下,在于清缴那些割据诸侯。须得先解外患,方能再除内疾。这个道理,想必几位都明白。“
我停下脚步,开始定调:
“朕曾听闻,昔日董卓势大之时,那袁绍也敢在朝堂之上仗剑直言,怒斥董贼。暂且不提其中利益纠葛,单由此一事可见,袁绍还是顾及脸面名声的。“
“朕有意让你二人联名上书,招纳袁绍入朝。以正朝堂天子之名,为丞相正名,消解天下对丞相的误解与非议。“
我环视众人:“若那袁绍识趣,肯从命而来,便以怀柔手段,施以推恩之令,削其兵权,分其封地。若其不从……“
我声音陡然转冷,如寒冬腊月的北风:
“则你二人分兵出击,合力征讨袁绍袁术,立威于天下!“
“此次出征,朕会命丞相分兵于皇叔。你二人要制造一些假的摩擦给那些世家门阀的探子们看,为今后你二人在朝堂上针锋相对、明敌暗友铺平道路。“
我目光如电,扫过曹操与刘备:
“切记!切不可目光短浅,弄假成真,坏了朕的百年大计!否则……“
我没有说下去,但那股杀意,已是不言而喻。
我顿了顿,缓缓扫视着他们四人,声音忽然变得轻飘飘的,仿佛一阵风就能吹散:
“若朕这雄心壮志施展不成,愧对列祖列宗……朕也不怪尔等。毕竟人心难测,世事难料,朕能谅解。“
殿内众人闻言,心头一松。
可我下一句话,却让他们心头猛地一紧!
“但朕……也没有继续活在这世上的必要了。“
我声音平静得可怕:
“届时朕便寻一根白绫,就在这宫中自缢而亡,做个亡国之君。后世之人即便不齿于我,至少也会留三分敬意。至于这堆烂摊子,就随你们如何摆弄了。“
殿内死一般的寂静!
我嘴里说着“自缢“,双眼却微眯着,死死盯着座下几人,那眼中的杀意,如同实质般刺骨寒冷!
“还望二位……良心对我啊。“
“陛下!“
刘备再也承受不住,双膝一软,“扑通“一声重重跪倒在地,声音嘶哑如破锣:
“臣……臣万死不敢负陛下!万死不敢负天下苍生啊!“
身后关羽、张飞亦随之重重跪拜。但见二人面色,再无先前那慷慨激昂之状,唯有凝重与骇然之色。
我声音复归平静:“皇叔与二位将军且先退下。丞相留步,朕尚有要事相询。“
“臣……遵旨。“
刘备挣扎着起身,深深一拜,引着关羽、张飞二将,步履沉重地退出了大殿。
殿门“轰隆“一声关闭,将外界的阳光尽数隔绝。
偌大殿宇之中,烛火摇曳,唯有君臣二人对立而站,恍如弈棋对局的两尊石像。
良久,曹操方才松开那紧握的拳头。
虽觉自己步步入局,却又不由得生出一股澎湃的豪情壮志——恰似当年那董卓在堂、众人噤若寒蝉之时,袁本初拔剑厉喝“我剑也未尝不利“的英雄气概!
辅佐明君圣主,成就千秋大业!
再不必忧虑天下那些悠悠之口,也不必惧怕史书上的谩骂污名!
名正言顺,光明正大,名垂青史!
何等正当,何等振奋人心!
彼时曹操对袁本初那一番厉喝,敬佩之余尚觉鲁莽。如今情况虽然完全不同,却又如此感同身受。
只是……这天子为何会突然转变?这器量,这谋略,实在让曹操心中难以不起疑窦。
想罢,他还是先开了口:“陛下,还有何事见教?“
曹操那充满复杂情绪的声音,在殿中回荡。
殿门关闭之声久久不散。烛影摇红,将二人身影拉得扭曲修长。
曹操立于原地,面色深沉如古井无波,仿佛方才那番惊天动地的言语,不过是庭院前落下的几片枯叶,微不足道。
我望着他,望着这柄被我亲手磨砺、又亲手加上枷锁的利刃,轻笑一声:
“呵呵,丞相何须如此拘谨。“
此笑声在死寂中格外突兀。
曹操双目如电,锐利如刀,紧紧盯着我:“臣不敢。“
我浑不在意其如刃般的目光,悠然踱步至龙座之前,却并不就坐,只是伸手抚摸那雕龙画凤的扶手:
“丞相可知,这天下诸侯英雄的豪杰之气,当如何节制?“
曹操默然无语,抚须沉思,眼中精光闪烁,显然是在思量此问的深意。
我不待其回答,自顾说道,声音在大殿中层层回荡:
“朕观这天下英雄豪杰,多是有勇无谋之辈,皆赖身边谋士以成大事。这天下间真正有勇有谋者……“
我顿了顿,目光落在曹操身上:
“唯丞相一人耳。“
曹操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异色,却仍是不动声色。
我长叹一声:
“唉……朕每每想及此处,便不禁忧心如焚,辗转难眠啊。丞相既要筹划军国大事,又要料理朝廷政务,更需暗中清理那些世家门阀的积弊……实乃劳心伤神,日夜操劳。“
说罢,我缓步走下御阶,龙袍拂地有声。
一步,两步,来到曹操面前。
在他那混杂着惊疑、审视与警惕的目光注视下,我伸出双手,轻而坚定地握住了他那抚须的手。
那是一双征战沙场、操持权柄的手,布满老茧,骨节突出,力量十足。此刻却因我的触碰而微微僵直。
我能感受到他掌心的温度,也能察觉到他身躯在瞬间绷紧。
我抬起头,凝视着他,目光真挚如赤子之心:
“丞相,万万不可不爱惜身体啊!“
整座大殿陷入前所未有的死寂!
曹操低头凝视着二人相握的手,目光深如沧海,内中波涛汹涌,绝非外人所能窥测。
他征战半生,权谋玩弄于股掌之间,却从未料到,有朝一日当今天子会走下那高高在上的龙座,握着他的手说出这般肺腑之言!
这或许是帝王心术,或许是权谋算计……
但这份胆识,这份气魄,这份不拘君王威仪、直击人心的手段,竟让他这位乱世枭雄,也不禁心中战栗!
但有些事情,即便明知有其目的,却仍能感人肺腑,燃人热血!
更何况他曹操饱受骂名,却又不得不如此行事!
正所谓“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更何况……我所说是真心,这忧虑是真情,这关切也是真意!
曹操久读人心,岂会看不出我这一片赤诚?
良久,良久。
他被我握住的手忽然反扣,以不容抗拒之力紧紧握住了我的手!
他猛然抬起头来,双目之中所有的疑虑、警戒、审视尽皆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见的复杂光芒——
既有感动,又有决绝!
“陛下……“
他的声音,第一次带上了沙哑之意:
“操自幼读圣贤之书,常慕那古之忠臣义士。今日得见陛下如此胸襟气度,操心中那块垒,竟一时尽消!“
“这天下,本就是陛下之天下!这副担子,也是陛下当负之重任!“
“臣操,不过是为陛下分忧解难之人罢了!“
“纵然肝脑涂地,也绝不负陛下今日这知遇之恩!区区这副身骨,又算得了什么!“
##【第八幕:内阁初议,网罗贤才】
曹操那充满复杂豪情的背影消失于殿门之外,带走了殿内最后一丝属于人间的温度。
空旷的殿宇,重新被死寂与冰冷所笼罩。
我松开与他交握的手,掌心似乎还留着他那茧痕粗糙的触感。
未曾回到御座,只是静静立于殿中,看那烛火在青铜香炉中摇曳,光影变幻不定。
“来人。“
老太监蔡伦无声无息从廊柱的阴影中滑出,躬身侍立。
“传荀令君入殿。“
“喏。“
不多时,殿门再次推开,一道清瘦的身影逆着光缓缓走入。
是荀彧。
他依旧身着代表尚书令的华美朝服,但此刻整个人却焕然一新!
那曾经苍白憔悴的面容上,此刻带着一丝健康的红润;那曾如死水般的双眸,如今精光内敛,却蕴含着洞察天下的睿智;他步履稳健,腰杆挺直,浑身上下散发着一股久违的意气风发之态!
他走至殿中,对我行了一个标准的跪拜大礼。但这一次,礼节之中透着真诚的敬意。
“臣荀彧,叩见陛下。“
声音清朗有力,再无先前那空洞干涩之感。
“荀令君,平身。“
我走至他面前,亲自将他扶起。
“朕,欲设内阁。“
我声音平静,却如投石入湖,激起千层波澜:
“既是为了广纳天下谋士,替朕分忧解难;也是为了斩断那些诸侯割据的智囊,断了这天下霍乱的根源!“
荀彧双目一亮,精神为之一振:“陛下圣明!“
我不给他过多思索的时间,继续道:
“明日朝会,朕即命丞相与皇叔分兵出击,分讨袁绍袁术。待此役为朕打出'御人之君'的威名之后,你便着手操办此事。“
荀彧神色肃然,拱手道:“臣定不负陛下重托!“
“朕这里有三个人的名字,你可以朕之名义先去接触。“
我一字一顿:
“第一个,姓徐,名庶,字元直,颍川人士。“
“第二个,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氏。“
“第三个,姓庞,名统,字士元,襄阳人士。“
我每说出一个名字,荀彧眼中的光芒便亮上一分!
他心中暗道:
“陛下久居深宫,竟能识得这三位隐世高人的名讳,着实令人惊叹!那徐庶徐元直,原名徐福,颍川人士,与司马徽水镜先生交厚,常师事之。好交游豪侠,中平末年曾为人报仇,被官府缉拿,乃改名单福。此人韬略过人,实乃不世之才!“
“那诸葛亮诸葛孔明,琅琊阳都人氏,每自比于管仲、乐毅,乃当世之奇才!人称卧龙先生!“
“那庞统庞士元,也与诸葛亮齐名,号称凤雏!水镜先生司马徽曾言:'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如今陛下二者皆有招揽之意,若此事能成,何愁这天下不能安定?雄主之才略,由此可窥一斑啊!“
想至此处,荀彧不禁由衷赞叹:
“陛下慧眼如炬,能识天下英才于未用之时,实乃苍生之大幸!“
“此事不必瞒着丞相。“
我声音平静:
“朕就是要让丞相知道,朕对他并无半分隐瞒,以示诚意。“
荀彧闻言,眼中闪过一丝钦佩之色。
他当然知道曹操最重诚信义气,当今圣上这察人御人的手段,颇有见地,实是大汉之幸!
他深深一拜:“臣,明白了。“
“臣即刻着手安排!只待陛下威名远扬四海,臣定要将这三位贤才请入朝堂,为陛下的宏图伟业添砖加瓦!“
我看着眼前这位重新焕发生机的王佐之才,心中暗自点头。
“荀令君,朕还有一言,请君参详。“
我声音依旧平静,却让荀彧神色一正。
“依朕之见,王者存在的意义,便是大庇天下寒士俊杰,使其安居乐业。若为君者昏庸无道,鱼肉百姓,此等王朝便是天下苍生之敌、社稷之贼,当诛之而后快!君以为如何?“
荀彧闻言,虽心有惊惧,但眼中光芒更盛:
“陛下此言,正是圣贤之意!'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为君者,自当常思此理!今日得闻陛下如此胸怀气度,臣方知真正的明主圣君,当属陛下!“
他声音激昂,毫不掩饰心中的崇敬:
“陛下以天下苍生为念,不拘泥于一姓之私利,此乃真正的王者风范!“
“此话,也要让丞相知晓。“
荀彧毫不迟疑:“臣定会如实转告!“
“退下吧。“
“臣,领旨!“
荀彧再次深深一拜。
他起身之时,整个人都透着一股昂扬奋发的斗志!
他整理了衣冠,转身阔步而去,步履铿锵有力,带着辅佐明主、匡时济世的凌云壮志,仿佛要去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崭新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