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中原大地朔风呼啸,一场秋雨弥漫,满地枯叶,凛冬将至!三晋总兵府,已然是快熄灯休息的时辰了。后汉朝,延续前朝大宁的军制,按照地理位置和防御范围分成了七大总兵府,相当于现在的七大军区,守护着全国21个布政司治下的百姓。这七大总兵府分别是:
三晋总兵府辖山西、河北、河南,辖开封兵马司护卫京城荥阳。
川陕总兵府辖陕西、川渝、甘肃、宁夏和藏疆。
辽东总兵府辖辽东和内蒙。
闽粤总兵府辖福建、广东。
云贵总兵府辖云南、贵州。
两湖总兵府辖湖南、湖北、安徽、江西。
东南总兵府辖江苏、山东、浙江沿海一线的水军,兼领山东卫戍、但江苏和浙江因其富庶、兵部不单独派兵护卫内陆,由布政司自行出银募兵守卫。
三晋总兵俞平坐在书房,一身紧身深蓝色劲装在身,书案上摆着各类文书和茶杯,还有一盘干肉,墙上一幅巨大的三晋军事地图,标注着各处关隘和城池的名字,屋子中央贴近书案处摆着两个烤火的炭火盆。俞平山西人,三十出头,身材高大,器宇轩昂,出身武将世家,祖上最高做到正四品的雁门关守将,因科举折桂武状元一举成名,历经十余年,凭军功当上从二品总兵,成就一方诸侯。俞平吃着干肉就着茶水看着公文,这时,门外一名校尉禀报:大帅,一个黑衣蒙面男子求见,这是他给您的字条,俞平接过字条,一个熟悉的笔迹跃然纸上”鱼跃云庭天地阔,同入朝堂四海平”,俞平很激动,但尽量保持理智,稳住心绪,召客人去帅帐奉茶,四周百步不许有人,校尉得令而去。帅帐,四下无人,俞平和章云庭相拥而泣,俞平难掩心头欣喜:云庭老弟,你我当年科举同进三甲,我是状元,你是榜眼,我俩相聚畅饮,甚是投缘,便借着酒兴做了只有你我知晓的这首藏头诗,相约今生建功立业,日后入朝为将为相,你我先留兵部衙门,之后我辗转战区,最后来到山西,你回了潭州在令尊帐下效力,可几年前你随令尊起事,之后听闻你被斩首,我心如刀割,但无济于事,没想到你还活着,快坐下,跟我说说详情。章云庭缓缓道来:余兄,实不相瞒,大宁朝太祖爷当年曾给一批亲信大臣下过一道诏书,假如他的后代皇位不稳,社稷有难时,这些近臣的后代要组织起来救国或者复国,可当时除了其中一位大臣作为召集人知道所有人的名单之外,其余的都是单独给的口谕,我家先祖乃大宁朝开国第一任兵部尚书二等世袭公爵武成公章仁杰,便是其中一个接诏之人,后来我曾祖父因外战失利,损兵折将被皇上夺了爵位,贬职去了湖南担任两湖副总兵分管湖南防务,南宫烈篡位,杀尽李氏血脉,我爷爷一直耿耿于怀,死不瞑目!我爹爹从爷爷那里承袭了先皇诏命,但不知道其他忠臣后代是谁,觉着百姓和军队还是感念大宁朝的好,决定自己起兵,结果计划不周密,泄露了消息,遭至多路夹击,最后失败。
我原本是要和爹爹一同被斩首的,可行刑前一晚,一个牢头告诉我半夜转别的牢房,不要声张,子时过后,我拜别父亲去了别的牢房,所有身份都已改完,三日后转到了川地涪城大牢做苦役,而父亲牢里,却多了一具尸体,说是我企图越狱被杀,我在涪城大牢做了几年苦役,苦熬岁月,今年初春被人救出,救我者就是当年谋划将我救出转牢之人,此人是大宁太祖皇帝这份手谕的持有人和后代召集人,准备召集忠臣后代谋划复我大宁。俞平此刻脸上已从欣喜转为平静:云庭贤弟,按说你是钦犯,但已经改头换面,因此为兄不拿你也不杀你,但我俞家世代在山西从戎,倒不是大宁朝不好,但后汉朝对我也是恩重如山,若是你没有了落脚处,留我这里可以衣食无忧,但若是劝我造反,恕难从命!章云庭回道:大宁绵延180年,历代国君至少都能勤政爱民,起码没有大的过错,最后一代景轩帝遭南宫烈谋害篡位,皇族涂炭。俞兄你出生时不也在大宁制下吗,这个大逆不道祸乱纲常而来的朝代的确不合天数!我此来也并没有奢望俞兄加入我们,一来是看看兄长,毕竟多年不见,心中的情义还在;二来想想日后假如起兵时,会和兄长刀兵相见,多有不忍,才过来商议。俞平沉吟一番,云庭,你说之事,现在我的立场和态度就是不加入,也权当没有见过你和听过你说的话,作为后汉的臣子这样已经仁至义尽,至于是否刀兵相见,我位在京畿防务,倘若你举兵来犯,我也会上马应敌,今夜我与兄弟畅饮,不再谈此事,人生如斯,今后各安天命吧!是夜,二人把酒尽兴,次日离别时,章云庭拱手施礼:俞兄,此一别或早或晚总会再见,如有事寻我,可以联络浙江东瓯城南薛家庄,珍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