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郎到了清河县衙门口,守门的衙役拦住了他,对他呵斥到:“谁家的小孩儿,到别处玩去,衙门不是你来的地方!”
原来是那个衙役没有仔细瞧他,竟然把他当成了在这里玩耍的孩童。
武大之前从未来过衙门,本来心里就很害怕,不知道该怎么进去。突然又被这个衙役呵斥,双腿不受控制的抖了起来。
衙役见武大没有走开,双腿发抖,料到此人必有问题。于是便走上前去,这时才发现武大原来并不是小孩,而是个矮子。于是向武大问道:“来衙门可是有事?”
武大见此人的声音平和了下来,心中也没那么害怕了,于是回答道:“小人的父亲早上死在城东头的集市里,听说尸首被衙门抬走了,想要领走老父的尸首。”
衙役闻言,不由心头一震,原来他就是那个倒霉鬼的儿。于是向武大说道:“你跟我进去,等知县大人审理完,就可以领走尸体了。”
于是武大就跟着衙役到了公堂,现在公堂上只有一众衙役站在两旁,县太爷还没有来。衙役对武大说:“你先在这里等着,我去禀报老爷。”于是便向后厅走去。
过了很长时间,县太爷才缓缓的从后厅来到了公堂,同行的还有个穿着黑衣服文人打扮的中年男子,一看就知道是师爷。县太爷坐下后,用手拿起惊堂木喝到:“堂下何人?见到本官还不下跪?”
武大连忙跪下回答:“草民武大,因家父早上突然失足摔死,特来领回老父的尸首。”
县太爷见武大全然没有追究自己的父亲的死因,也以为是失足摔死,。不由得暗自高兴,知道自己的侄儿没有事了,于是脸色变得平和,对武大说:“经过本官派人调查,你父亲的死并非失足,而是被人活活殴打致死!”
武大心里一惊,暗道:难道这厮,突然良心发现,不想包庇自己侄子了。
正在思考间,只听县太爷喝到:“带犯人曹榆!”
两个衙役走了下去,不一会儿便押了一个戴着眼镜,身材微胖,相貌倒是端正,甚至有一点清秀的青年书生。
武大此时还很迷茫,害自己老父亲的人不叫曹榆啊,话说曹榆是本书的作者啊。县太爷道:“大胆曹榆,你可知罪?”
那个眼镜说道:“小的冤枉啊,实在不知所犯何罪?请老爷告知。”
县太爷大怒:“岂有此理,你犯了杀人之罪,竟然还装作不知道?不是你写的,武大郎一家四口,现在还幸福美满的在一起。你的一支笔把他们写的家破人亡,更是让我的侄子成了杀人凶手,毁了我“小包拯”的一世清名!”
武大这时才明白原来罪魁祸首并不是贾正经,而是这个眼镜!顿时恨得是咬牙切齿,恨不得寝其皮,啖其肉。
县太爷仿佛看出了他的心思,喝到:“曹榆,你罪大恶极,本官叛你斩首示众!”
曹榆连忙哀求道:“不要啊!大人,我死了,这书就结束了。我把武父写死,也是剧情需要啊!”
县太爷沉思了一会儿,说道:“好吧,念在你是本书的作者,先留你一条小命,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就把你发配到沧州吧。暂时押入大牢!”
曹榆连忙答谢:“感谢老爷不杀之人恩。”然后就被两名衙役给押了下去。
武大见仇人发配到边疆,知道他这辈子不会有一天快活的日子,也感到心中十分畅快,大呼:“您真是青天大老爷!包拯在世啊!”
县太爷道:“本官念在你们武家家境贫寒,生活艰难给你50两白银,回家安葬好你父亲,剩下的银子做个小生意吧。就这样,退堂!”
武大顿时对县太爷心中只有感激之情,大呼道:“老爷,您真是大清官,大好人啊!”然后就领了银子,雇了一辆牛车把父亲的尸首领回去安葬。
至于本书作者曹榆,正在流放到沧州的路上,押送他的两名差役,一个叫董超,一个叫薛霸。而曹榆身无分文,来孝敬他们……
作者流放,本书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