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
清脆的门铃声将沉睡中的陆子言从梦中唤醒,待他打开门后,三个穿着黑色西装的男子出现在他的眼前。
“陆教授,您好,实在不好意思,这么晚了还要打扰您。”站在中间的黑衣男子面带歉意的说道。
“你们找我有什么事吗?”陆子言有些疑惑的问道。
眼前的这位黑衣男子身材十分魁梧,一眼看去,就知道是个长期坚持锻炼的人。
只是此时,他的面色看起来有些不太好,似乎是长期疲劳所致。
“是这样的,我们知道您是国内知名的昆虫学专家,所以我们想请您参加一个会议。”黑衣男子道。
虽然黑衣男子的脸上始终保持着微笑,但陆子言心里清楚,那只是他刻意表现出来的而已。
“你们是谁?什么会议?还有,我好像不认识你们吧?”陆子言一连抛出了好几个问题。
“咳!”
这时,楼道里的感应灯突然熄灭,黑衣男子咳嗽了一声将其重新点亮。
“赵教授不好意思,我们是国家安全局的,我姓刘,单名一个浩。”
“国家安全局局?”陆子言微微皱了下眉头,随后有些不太确定的问道:“我只不过是个昆虫学者而已,你们确定真的是要我去参加国家安全局的会议吗?”
此时的陆子言心中堆满了困惑,为了确认对方身份的真实性,他再次开口问道:“你们有证件吗?”
“这是我的证件。”说着,刘浩从自己的上衣口袋里掏出了一个蓝色的本子,在陆子言的眼前晃了一下。
虽然没有完全看清上面的文字,但陆子言有一种感觉,站在他身前的这个男人应该没有骗他。
况且,如果对方真的是个骗子的话,以自己面前的生活状况,他们还不至于用这样的借口。
只是陆子言打死也想不明白,自己怎么会国家安全局这样的组织扯上什么关系。
虽然他参加过的会议大大小小加起来不计其数,但这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学术类的交流,而其他们之间交流的内容更是和国家安全局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咳!”
灯又灭了。
“什么时候?什么地点?”陆子言问道。
这一点,也是陆子言所不能理解的。
一般的会议举行时,都会有正规的书面通知,或者电子邮件来告知他会议的内容,时间和地点,好让他有所准备。
像眼前三位这样亲自上门通知,而且还是在这么晚的时候,他也是第一次遇到。
“现在。”刘浩道。
“现在?”为了证明不是自己听错了,陆子言又重复了一遍。
“对,就是现在。”刘浩收起脸上的笑容,一脸严肃的说道。
“不好意思,陆教授,因为时间紧张,所以已经来不及和你解释那么多了。但请您放心,我们一定会确保你的安全。现在请您立刻收拾一下和我们出发,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明天早晨你就能够回家。”刘浩的声音中,明显带着一丝着急。
“那好,等我换身衣服。”陆子言犹豫了一下,但最终他还是答应了下来。
十分钟后,陆子言坐上了停在他家楼下的奥迪车。
看着和自己同座后排的刘浩,陆子言主动开口搭讪,想要询问出一些有关于接下来会议的消息。
可刘浩对此,从头到尾都只是说“你到地方就会知道了”这一句话,搞定陆子言郁闷不已。
午夜的帝京依旧是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甚至要比白天显得更加热情,只可惜这份繁华,永远只是属于那些少数人的。
车开的很快,差不多三十分钟后,车子终于停在了一个大院内。
陆子言看了眼四周,不远处的高楼上,已经没有多少还亮着灯的窗户了。
看了一眼手机,已经是凌晨一点多了,这个时间点,绝大多数的人都已经进入了梦乡,享受着这来之不易的休息时光。
四周一片寂静,连个鸟叫声都没有,加上内心的紧张和不安,竟然让他在这炎热的夏季打了个寒颤。
“陆教授,请跟着我一起。”刘浩先下的车,然后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下车后,陆子言在刘浩的带领下,走进了一栋银色的大楼。
大楼门口站着两名保安,在认真查看完刘浩的证件后,他们才敬礼放行。
穿过大厅,他们两人来到了电梯口。
刘浩按了一下6层,在电梯缓慢上升的时候,刘浩突然开口道:“陆教授,我就送你到这里了,后面会有其他人告诉你怎么做。”
闻言,陆子言先是愣了一下,随后点了点头表示知道。
电梯门打开后,一个看起来二十多岁的青年人站在电梯外,似乎早已等候多时。
“陆教授,您请。”青年人道。
陆子言略微有些迷茫的看了刘浩一眼,随后还是抬腿走出了电梯。
走廊里很明亮,而在走廊的尽头是一扇木制的大门。
在木门门口同样一左一右站着两名身着制服的安保人员,在青年人的示意下,安保人员为陆子言拉开了他们身后的木门。
至此,陆子言总算是进入到了会议场。
陆子言进入会议场时,会议早已经开始了。
主持会议的是一名五十多岁的中年男人,他在看到陆子言后,并没有什么多余的举动,只是轻轻点了点头,示意陆子言自己找个位置坐下。
“就目前来说,水土流失还是很严重的问题。不仅在我国,就是在全世界,水土流失都是一个大问题,越是欠发达的国家就越明显。”
“一般来说水土流失的原因有三种,一、水力侵蚀,二、重力侵蚀,三、风力侵蚀。这其中水力侵蚀的危害最大,也与人类的生活最为密切……”
“郑教授,对不起,打断你一下,我想问一下水土流失虽然对人类来说百害而无一利,但反过来会不会对某些生物或者生态环境造成好的效果呢?”主持会议的中年男人认真的问道。
“王部长,请让我想一想。”短暂的思考后,姓郑的地址专家抬起头来,道:“如果换个角度来看,其实是有的。”
“很好,请你详细说明一下。”王部长道。
“一般来说,每种植物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态环境标准,生态环境越是贴合它们的地方,它们长的就是越好。而且在它们茂密生长的同时,也会渐渐改变它们周围的土壤生态,两者可以说是互帮互助,相辅相成的关系。”
“虽然多数的植物都喜欢阳光充足、水分充足和土壤肥沃的生态环境,但在自然界中,却也从不缺少喜爱恶劣环境,水分稀少的植物,例如胡杨。”
“胡杨这种植物一般只生活在沙质土壤中,在水分充足、土壤肥沃的地方,它们反而会生长不良。喜光抗干的习性,是它们千万年来与恶劣环境抗挣换来的结果。所以说,沙漠化在我们人类看来没丝毫好处的东西,在胡杨它们看来,确是再好不过的改变。”
“不过关于植物这方面的事情,我就不多说了,毕竟在专业人士面前说这些,岂不成了关公面前耍大刀。对吧?老李。”
说着,郑教授将目光投向自己座位的右前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