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的青春期,有多少人暗自发誓,长大后我觉不要像父母一样。
或许因为父母的管教,少年在那个不懂事的阶段甚至会讨厌这对最爱自己的人。
“其实有时候你也挺执拗的,别人说啥都听不进去。”一次闲聊朋友说着久凌的性格。
久凌尴尬一笑,想起家里的父亲。
父亲一向执拗,甚至有些独断专行,很少会因为别人的意见改变自己的观点。
一个同学悄悄的把久凌拉到一旁,低声指控着朋友背后诋毁孤立久凌,未等同学说完,久凌便转身离开,亲自询问朋友,他相信自己不会看错人交错朋友。
久凌中考后表示自己不想去外地读高中,奈何父亲早已做好决定。高考完想放弃学业,也在父亲坚持下读了大学。
久凌的母亲一向很少抱怨,发生了事情首先会考虑解决的办法,不会过多的指责抱怨。
同事辞职自然会交接手头的资料,领导检查发现资料漏洞百出。有些接手了资料的人在一旁抱怨前人不负责,骂骂咧咧下浪费不少时间。久凌只是心中吐槽片刻,便开始着手整改。
记得童年时期,比久凌年长五岁的哥哥在学校打伤了人,母亲被学校传讯,哥哥在家里忐忑不安,估计母亲回家不免一顿责罚。等待了整整一个下午,父母才回家,饭桌上说起才知道,母亲从学校出来便叫着父亲一起去伤者家里慰问,稳定伤者一家情绪后,谈好了解决办法才回家。
我们身体里留着你们的血,或许是基因的力量让我们身上有你们的影子。
久凌很小的时候,他的爷爷就去世了,扫墓的时候叔伯家都在,一大家子的人聚在一起聊天,久凌才知道自己的爷爷是个暴脾气,对这些儿女侄子很是严厉,一生气所有人大气都不敢喘。
久凌偷偷瞄了一眼自己的父亲,他也是个出了名的暴脾气。
久凌刚入社会,家中长辈就提醒自己,你也挣上钱了,有人问你借,可不敢太慷慨,救急不救穷,小钱买人品,大钱立字据。
并且这位长辈以自身经历结合身边朋友的故事讲述了一些案例。
早在二三十年前,一人想做生意便向长辈的朋友张嘴借启动资金,朋友考虑二人是发小,便东凑西凑,甚至自己找别人借,凑足给了这人。
当然因为关系亲密彼此知根知底,朋友并未打欠条,最终这人生意越做越红火,朋友却生活拮据,借的钱至今没给,而这老板都不承认借钱一事。
人不是一尘不变的,人性总是预料不及的。
在社会行走,就得与人接触,或许这就是人情世故。
久凌也不可避免,虽然手头没有大钱,但是三两千来块还是能拿出来的。
也有朋友向久凌张嘴寻求帮助,久凌自然也不免俗套,关系近一些的会尽量满足,关系远一些的坚守本分。
而这借出去的钱有如期返回的,自然也有迟迟无果的,而无果的债却恰恰是久凌认为关系很铁的朋友。
记起长辈教导的小钱买人品,久凌便也不多催促。
早些买断一个人,可能会避免日后更大的隐患。
借钱一直是社会的热门谈资,从古至今每个时代都有借钱引发的悲剧。
恶劣的情况也并不止这些,之前说到,早些的时代通过网络电视谴责九零后“非主流,不务正业”。现在八零九零的时代却又在网络上谴责零零后“精神小伙”。
这些人性的丑陋在时代的推移下并没有消失,后人永远不能以前人为鉴,反而像是轮回一般,久久不息。
而丑陋的对立面,我们长大后感受着自己与父母长辈的相似,心中不免一抹温暖,家人的陪伴,朋友的帮助,伴侣的温情也如同轮回一般,环绕整个世界。
时代是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