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短篇

回乡偶书随笔

元佑宫

回乡偶书随笔 河间散人 1097 2020-07-30 21:14:09

  小时候总以为元佑宫是一座道观,因其名字总让我想起道教,后来又以为是嘉靖皇帝的别宫。现在才知道,元佑宫是明显陵的配套建筑,王室和官员朝奉显陵和祭祀的焚修祝厘之所。

  虽然是显陵的附属建筑,却离显陵不近,单独建在小镇东南的镜月湖(南湖)边。风格一如显陵,元佑宫也是红墙碧瓦,高大雄伟,一副皇家气派。游览元佑宫似乎只有一次,那时它还是博物馆身份,陈列着诸多文物,其中有《阳春白雪》石牌,清朝女干尸等。如今莫愁湖边新建了博物馆,这些文物都搬了过去,宫内大概空空如也。

  元佑宫的独特之处,在我看来,是正门外的照壁。高大,厚实,朱红为底,黄绿琉璃砖瓦装饰。靠水的一面,没有任何图案。靠门的一面,正中有一个聚宝盆,盆内长出一颗巨大的琼花树,枝条伸展开去,占了墙面的一大半,四角也有琼花装饰。建造这面照壁自然大有讲究,但我不懂风水玄学,不做深究。每次站在照壁下,总感觉自己渺小,叹服明朝浩荡的皇家气势。

  四中(外一篇)

  提到元佑宫,就自然想到我的母校——四中。两者仅有一路之隔,上学时,站在教室里就能看到元佑宫的大照壁和朱红的宫墙。

  四中是一所袖珍学校,当时仅南北两栋楼,中间有一片小树林。南楼是普通班,北楼是行政楼和快班。入学考试时我因英语满分,被班主任(英语老师)看中,有幸在快班掉了三年车尾。那时实行末尾淘汰制,每学年期末考试的最后几名会被踢到南楼的普通班。而我比较幸运,每次考试都是未被淘汰的最后一两名,于是死皮赖脸的在北楼混了三年。当年的班主任大概碰到我就满脸嫌弃,只恨当初自己看走了眼。

  袖珍学校没有操场,所幸马路对面就是镇里的运动场,所以我们的体育课都是出校门去上。有一年,学校组织长跑,线路是从运动场出发,沿着公路向南,跑到郊区的中点,领取号码牌后返回。我坚持跑到中点,拿到号码牌后没有力气跑回去,就和最后的几个同学慢悠悠往回走。到校时,已是放学时间,终点裁判都散去很久了。那块号码牌没地方交,成了我的私藏。

  初二时,东面的池塘要填埋建教师住宅楼,大量的垃圾运进来,倒进去。正值夏天,紧邻池塘的我们班教室整日臭气熏天,绿头苍蝇遮天蔽日,天花板上,灯管上落满了。于是绿蝇与书本齐飞,垃圾共污水一色。等到冬天,头顶上黑漆漆一大片,全是苍蝇驻足时留下的痕迹。

  最难忘的是那片小树林。有天放学后,学校安静下来,我在小树林等另一位同学,一个浑身酒气的小青年拉住我“借钱”。翻遍口袋,没有找到一分钱,正好同学来了,小青年劫走了他身上仅有的一块三毛七。当时的一块三毛七,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可能是他一个星期的零花钱,意外失去令我们非常沮丧,回家的路上,谁都没了说话的兴致。事情过去这么多年,从身无分文的少年时期走过来的我仍记忆犹新。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