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心神不宁,思绪有些空白,常想写一些长篇大论,才发觉自己水平不足,并不能很好传达自己的想法,反而是小段文字写得顺手。
我也曾日耕万字,但都是在高中之前。那时,从诗词歌赋、散文、叙事、小说、童话到正叙、倒叙、插叙、朴实真诚、华丽词藻,全都可以上手写一些。思绪不停,感悟不断,想象不乏,活脱脱的一个文艺青年。如今,则提笔忘字、逻辑不清,只能写一写报告等文体混口饭吃。
这框架约束了人,人又制定了框架。
之前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他人爱看不看,只要留下了我的“墨宝”即可。如今,却思前想后,顾虑极多。从小就常听长辈教导“要好好看别人是怎么做的,向他人学习”。那这个学习到底是学什么呢?如今我才明白,我不过是学了样子而已。于是,从学校走出来的我,变了样子。那么,李白是向谁学的呢?杜甫向谁学呢?屈原向谁学呢?诗经中收录的那些诗歌的作者又是向谁学的呢?也许是有了这些人之后,才有了样子,有了框架。
我想,也许是这样。学习,学会一个道理,真理为上策。写作如果顾虑重重被框架约束,就出不来好东西。反而是按道理写,有自己的文风,又能浅显易懂。
人嘛,是一块儿有体积的海绵,不会无休止的吸水。所以,还是要过滤一下再吸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