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幻

我有一株建木苗

第二十一章 汉中(求开云(中国)票票)

我有一株建木苗 黔余 1850 2020-10-04 23:57:27

  故事的后续,两个俘虏在天魔音的蛊惑下坦白了真相。

  这是他们数以百年来的传统,囚禁每一个路过的旅人,用铁链将他锁在那木屋中。

  给他们讲述外界的变化,自己听过、经历过的故事,亦或者自己发挥想象编的故事。

  一直讲,一直讲,讲一辈子,讲到死去。

  最初的起因是一个路过的说书人。

  他在这里停留了好一阵,一个月还是两个月?

  反正是比较长的一段时间。

  在这里的日子,他每天给村民们讲述着故事,无论是自己听来的,编造的,还是经历过的。

  村民们沉醉在他的故事中。

  那段时间,他们开始有了唯一的夜间娱乐。

  幻想,也就是意淫。

  意淫自己是书中的主角,意淫自己有如花美眷或是帅气郎君。

  意淫自己面临如书中主角一般的人生抉择时,要如何如何。

  他们迷上了这种感觉。

  夜晚,成了他们唯一能摆脱祖祖辈辈日复一日的时刻。

  说书人在讲完书后,就欲在第二天离开。

  就在那天晚上,有村民借着夜色的潜入说书人自己搭建的木屋。

  把他锁了起来,不愿让他离开。

  那说书人初时倒是硬气,明白前因后果之后,死活不再张嘴。

  又是一个黑夜,曾潜入他家的村民抱着一不做二不休的念头,折磨于他。

  听说,那响彻全村的惨叫声一度成为村民们的噩梦。

  至此,这个习俗就传了下来。

  囚禁着一位又一位的旅人,又或者是逃难而过的难民。

  强行从他们的嘴里索取着一切外界信息。

  整个村子,害怕着外界,害怕着改变。

  又憧憬着外界,憧憬着改变。

  于是开始从别人的嘴里了解外界,又在梦里经历改变。

  最开始的时候,他们都是粗暴地举着夜灯,趁着旅人睡着之际,一拥而上。

  而往往有旅人因夜灯过亮醒来,奋力挣扎,伤了不少村民。

  直到他们在某一位旅人的行李中找到了迷烟。

  这是那位旅人主动交代出来的,大概抱的就是凭什么就自己这么惨吧。

  不过也不算太意外,一位能随身携带迷药的人,人品能好到哪儿去?

  加上这两名没有夜盲症的俘虏。

  村民们的阵容就这样成型了。

  另外,若是男的,当然就是讲故事,而若是女的,谁知道呢。

  至于这次的意外,主要就是迷药折子年份久远坏了,反而打草惊蛇扰了余明他们。

  ……

  天亮了,雨停了。

  余明驾着小母驴哒哒哒行在路上,侯希白如往常般飞驰在一旁的林木上。

  对这个村子最好的处理是什么,

  余明不知道,他不懂法律,这也不是个法治的时代。

  毕竟每个时代的道德,伦理,法律都有着自己的特色。

  他只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处理。

  但是当他和侯希白找去村长屋的时候,却发现村长已经自杀在家里。

  兴许是他见两个村民迟迟未归,明白了不妙。

  即使脸色再怎么阴沉,他突然也做不下心里最初的打算。

  反倒是侯希白,这位印象里的好人。

  趁着夜色,走访了所有村民的家,将所有的成年男性一并杀了。

  至于两名俘虏,则是用铁锁穿了他们的肩胛骨,锁在那木屋之中。

  两百余人口的村子,在这一夜间,少了一百来人。

  妇女,小孩是一个未动。

  侯希白还特意留下名号:花间派侯希白,巴蜀人士。

  回想着有的没的,余明又是转头看向他,问道:

  “你就不怕这些小孩来找你报仇吗?”

  侯希白没有回头,背对着装逼道:“不怕。”

  顿了一阵,又接上:“他们要是真来找我报仇才好。”

  “这样至少证明他们迈出了祖祖辈辈设下的藩篱。”

  “如果前往了他们父辈既害怕又憧憬的外界,

  那么便不会像他们父辈一样渴望从别人口中听说了吧。”

  余明一时默然。

  这是他来自法治社会的限制,思维反而做不到最简单的杀人偿命。

  ……

  自这栈道下了秦岭便是汉中。

  汉中北依秦岭,南屏巴山,中部是罕见的平原。

  其自古邻近巴蜀之地,也是巴蜀前往大兴的必经之路。

  如何繁华自是不必多说,就连城池,也是越级建造,仅在大兴。洛阳之下。

  余明此次前往巴蜀,也只是想借路巴蜀三峡,一日千里,而下江南。

  侯希白本身是巴蜀人士,他既前往大兴,则必是路过此地。

  可惜他在大兴城前,还未入城,便被余明给吸引了心神,于是一路影随。

  二人到达汉中之时,已到正午。

  金红色的大日高悬半空,格外耀眼。

  阳光泼洒在这座又名为‘天汉’的古城之上,是一种与大兴截然不同的美。

  好在已过了夏日,步入仲秋。

  纵使阳光如何耀眼,却也不算是灼热,反倒是一种暖洋洋的感觉。

  “姓侯的,你来过这儿,有没有什么美食开云(中国)?”

  余明下了小母驴,单手牵着缰绳,与侯希白并肩走在入城的官道上,问道。

  “自是有的,绾姑娘随在下来就是。”

  侯希白依旧带着他那张竹笠,竹笠下的白净面庞温文尔雅的笑着。

  在路程的下半段,余明就对侯希白报上了绾绾的名字。

  用的人家身子,也自当以人家名义行事。

  PS:小白日记

  开书第二十一天

  可能有的读者不明白小余写这个杨家村是为了什么,也可能单纯认为我在水文。

  我只是想余明见识到这个时代,更多的黑暗。

  黑暗不止来自上层,还有下层的相互侵蚀。

  然后才好突出心态的转变。

  另外,还是感谢qq阅读的主神100币打赏。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