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幻

拯救末世星球

第四章 补天计划

拯救末世星球 金重行轻 1825 2020-08-22 14:48:33

  走下飞船,刘宇阳看到基地总指挥施松林带着一个人来迎接他。这些年来,每一次回来,都是施松林带队来迎接他的。多年的默契,使他们不需要多说什么,只要一个眼神,就能明白对方的想法。

  刘宇阳看着施松林熟悉的笑脸,看着他轻松而随意地和队员们打招呼,但是,这一次,刘宇阳还是从他身上觉察出一丝不易觉察的沉重。

  施松林带着他们上了行驶器,说道:“介绍一下,这位是陈泰德博士,天文专家。太乙星区就是他发现的。刚参加完科学家例会,有些新进展需要跟大家介绍一下。”

  陈泰德说:“补天材料有了重大突破,现在的材料可以屏蔽紫外线,同时能增加光线的透过率,而且强度也增强了不少。

  卫星遥控回收技术也改进了很多,精度比以前提高不少。这样一来,补天计划可以精简下很多人员。”

  刘宇阳好奇地问:“我早就听说有这个计划,这回碰到您这个圈内人,能不能详细说一说啊?”

  陈泰德点了点头,说:“这个事情就说来话长了——

  一万年前,地星的天文学家们观测到,地星西极点上空出现了臭氧空洞。

  当时的科学家们研究认为这是因为地星上空气污染物质,特别是氧化氮和卤化代烃等气溶胶污染物的扩散、侵蚀而造成大气臭氧层被破坏和减少的现象。

  于是,地星各国家签订了限制使用氟利昂等化学品的条约。

  情况似乎有了好转,臭氧空洞也在逐渐缩小。

  但是,二千年后,科学家们发现大气层开始向外太空散逸,不仅臭氧层出现空洞,整个大气层也开始逐渐出现空洞。

  那时的人们,一边探究原因,一边启动了一项名为“补天”的计划。”

  郭磊忍不住插了一句话:“早听说这项计划持续时间很长,没想到居然有八千多年了。”

  刘宇阳说:“如果没有补天计划,大气层消失之后,水汽就会随之而逃散到太空,生物就会成批灭绝,地星最后就会成为一颗死星。

  只是没有想到,八千年的历史居然都没有断代。”

  陈泰德道:“自从进入互联网时代,只要没有大的地质变动,历史一般还是能够延续下来的。”

  刘宇阳说:“那么八千多年了,补天计划有哪些进展呢?”

  陈泰德继续道:“起初,人们设计了一种星链,就是向大气层空洞外发射上万颗卫星,让卫星紧密联系在一起,堵上大气层的空洞。”

  孙铭宸笑着说:“如果这样,八千年过去了,我们地星上空应该全是卫星了。然而,大气层还在啊。”

  陈泰德说:“科学家们不久发现大气层散逸是跟地星磁场变弱有关,然后改进了补天材料,让材料能够产生磁场,数万颗卫星组成的补天伞可以模拟地星磁场。”

  “我们用超级计算机对八千年积累的数据进行了比对,发现大气层散逸有一个时间规律,就是二千年一个高峰,随后便处于一个平静期。”

  施松林说:“有得就有失呀。卫星补天确实有效果,但是现在地星外面一圈卫星垃圾,已经严重影响我们飞船的进出了。”

  陈泰德说:“那也没办法,只有先把眼前的问题解决,再一步一步改进吧。现在不是已经开始着手清理太空垃圾了嘛,总会清理干净的。”

  经过三小时飞行,准备降落了。

  施松林说:“最近,我们的科学家发现大气层消失的情况又开始了。这个完全脱离了我们梳理的规律,像一个不符合逻辑的作者,由着自己的性子来。不过,可能是还有其他我们未知的影响因素在起作用。所以,我们的搜索工作要提速了。我们必须尽快找到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刘宇阳有点明白施松林心情沉重的原因了。

  飞行器平稳地降落在总指挥部。

  地星指挥总部是一座六边形的建筑,银白色纳米材料做成的墙面一尘不染,绕着整幢楼走一圈,你会惊讶地发现这幢楼没有一扇窗户,整个外墙构成一个整体,有着后未来化的设计。

  屋顶是一整面巨大的太阳能储能板,微风拂过,黑色的面板在阳光下泛起水波般粼粼的光。

  仔细看,你会发现这庞大的屋顶并不是光滑的,而是由无数微型风车构成。

  这些细小的风车结构,能够捕捉到任何轻微的空气扰动,并把它们转化为能量,同其他能量一起为整幢大楼提供日常所需的能源。

  大楼的负一楼是一个地下停车场。

  停车场里停着几百辆形态各异、大小不同的行驶器。这些行驶器并不是大楼工作人员私有的。

  在这个年代,谁都不会傻到自己去买一架行驶器,随时待命的无人驾驶器无处不在。

  然而,地星指挥总部不同,它需要机密级别极高的行驶器,这就需要单独定制了。

  进入大楼,在公共空间中你感受不到外墙的存在,室外的风景与室内的装潢融为一体,阳光通过墙面特殊材料照进室内,温度和光照都恰到好处,使人心情和身体都无比愉悦和舒畅。

  施松林说:“走,给你们接风。”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