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沉睡去的锦锦想着我再也不回奶奶家了!然后转过年来锦锦就过周岁生日了。给锦锦穿上漂亮的粉粉衣服然后包好小毛毯,我们去照相馆照相去了。为啥还得包好小毛毯呢,因为天冷啊,都要冻掉鼻鼻了好吗?
本以为到了照相馆就能穿一身粉粉的照个像,锦锦妈还给锦锦美美的搽了雪花膏。结果咧,照相馆那靠窗户的墙上都冻上霜晶了,所以就照出了一张头戴红红条纹帽,红红的脸蛋儿,穿着一身粉的周岁照!那脸蛋儿怎么看怎么村,实际就是包在毛毯里热的。
北方农民的冬天其实娱乐、生活项目都是匮乏的。因为在南方小城十一长假还穿裙子时,这个北方边城已经飘雪了。在给全国劳动人民放假时,这个北方边城雪还没飘完呢。
于是过完年,姥爷除了上山搞柴火,回家给人参打帘子,给粮食育苗。其他时间都比较空闲。然后三位表哥表姐就又饱受了一下来自爷爷的教育。后来姥爷更是为了给这些孩子转学去京城不掉队,要求每个月都要来家做总结近期学的啥,做的啥。
在空闲之余,姥爷就给于锦锦夹松子吃了。锦锦妈奶量少,这年头哪有家家户户养牛养羊的。整个村都找不出。就用松子补。这东西一股奶气。
锦锦更是为了姥爷的一身本事开始吧啦算盘。吸引姥爷教自己。不是每个人都能双手算盘的。
姥爷发现小外孙女学的有模有样的。又不知从哪里找了一块青石板。很薄,但也不是于锦锦这么个小娃娃能搬动的。让于锦锦沾着水在石板上照着书练字。也不先教这是啥字,反正先照着练就行。
最开始手没力气,所以那字写的都奇大,些小了水晕开就糊了。后来能写好看了,姥爷又教了写法。于是于锦锦好不容易笔法对还写的好看了,姥爷才教了这些字都叫什么。然后于锦锦的手腕上又多了一个小布袋,小布袋里都是小细沙。于是于锦锦的字又不好看了。
接着于锦锦的蒙学读物越多,练字的字贴也就越多了,这可不是后世的字贴,这是照着书联系,没有字贴条条框框的束缚。
临近暑假,锦锦妈终于要带于锦锦出门了。于是锦锦被锦锦妈带到了永安中学,交代锦锦在一个有钢琴的屋子玩就去监考了。监考时偶尔还能听到锦锦砸琴。是真的砸琴哦。
这个钢琴是个好钢琴,但是没有调音师所以钢琴音调不准。而且有五个音完全不出了。所以不能用了,锦锦哪知道,弹着弹着变调了,弹着弹着不响了,锦锦按着琴键就站起来准备看看咋回事。结果琴键滑一个屁墩就坐琴键上了。加上一个村中学音乐又不是啥升学考试项目。钢琴这么大,放这都占地。谁也不敢弹,会弹的又不会调音。弹着弹着跑调了,人家不懂的就以为你弹错了,还有发不出音的键,学校不是没找人修过,可是谁知修的也是个半吊子。扯了一通车轱辘话,总之就是修不好了。不会弹的更看不上,这么大个玩意儿没用还占地,这也就是有闲置教室当仓库但是今年暑假就要添置新教具啥的了。这东西是真占地儿。
白给谁都想要,但是财务没法做账,但是给钱吧,谁都不想要,这么大个玩意儿要多少才能行呢?在这教师在编制的工资才三十六块钱的年月。别看京城已经挣到普通工人工资都快三百一个月了,边城的工资水平就是赶不上啊,爸爸是木器厂的技工,带徒弟一个月工资六十,妈妈一月工资三十六,俩人加起来都没一百块钱,爸爸后面还有一大家子养。
但是于锦锦不放弃啊,于是等锦锦妈监考完看到的就是闺女一屁股蹲儿又坐琴上了。
等锦锦妈带锦锦准备回家的时候锦锦拔着钢琴不肯走,为啥啊,因为之前妈妈不在的时候,路过这屋听锦锦弹琴的学校领导都说了,这叫钢琴是哪个啥捐赠的国外的东西,现在变调都变成这样了。
锦锦记得好像妈妈还惋惜过,会修好来着,当时要着就好了。才有了这么一出儿。但现在问题在于锦锦妈不会知道这琴能修好。
校领导看着锦锦哭的稀里哗啦的,拍板,要是锦锦妈出两块钱就让锦锦妈带走。看看闺女哭的花猫一样。再看看钢琴,出就出吧。其他老师都想着白得呢。这下可以了,锦锦妈买走了,没人嫉妒锦锦妈。原因嘛,这东西大家都不会弹,修都得花大价钱修,上回学校就花了两百多,结果也没修好,谁也不能修拿回家只能劈了烧柴。可惜吗?可惜,但不是可惜就能腾出屋子来放琴的。加上谁会弹?
柴火上山捡回来就是,专门花钱买,农村人真不兴这么糟践钱的。也就是现在计划生育了,家里就这么一个孩儿,要不谁花这冤枉钱。所有老师都有惋惜锦锦妈有这么个不省心娃儿的心思。
然后老师还给锦锦妈找来了学校当时专门做的琴罩,配套工具箱,算是帮锦锦妈侧面挽回一下“损失”。
然后锦锦妈就找来姥爷帮忙拉回了钢琴。
钢琴就放在了小舅的房间里。因为小舅房间地面是水泥的,姥爷房间地还是土的不平。再一个,小舅已经被三舅舅打包带京城去了。
结果,锦锦妈一个暑假不上班,回家和锦锦爸相处就给锦锦整回了一个未来弟弟(妹妹)。
这孩子来的,要工作还是要孩子啊,姥爷看锦锦妈那么想要这孩子,就给锦锦妈出主意,冬天去京城生。
到时候做完月子才开学。开学也注意别拿重物。
锦锦妈瘦的,加上这孩子不显怀,所以等到锦锦妈和姥爷去京城时都已经到预产期了因为穿着棉服,所以也都没没人看出锦锦妈怀孕了。
结果锦锦妈刚下火车就出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