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姑看着院里三个孩子这般和睦,晃神间,竟觉得这院子有一种家的感觉。她扶着门框对外面说:“这些都不急,晚些再弄吧。你们俩不是说想让小虎领着出去玩吗?去吧,天黑前回来就行。”
小六放下手里的干草,兴冲冲地说:“对,我听到牛叫了,沁儿说还有驴跟鹅,你快带我们去看看!”
小虎见她们有兴致,高兴地带着她们走了出去。
施姑看他们走远了,也背着包袱走出了门。她先来到隔壁刘婆婆家,敲门进去。她同刘婆婆说,自己带孩子来山上玩,女儿失足落山,遇到小虎才得了救。孩子不懂事,问小虎要吃的,小虎就来这儿借了几块饼。说着她取出一些鳞币递给刘婆婆,权作致谢。
刘婆婆连忙推辞:“小虎这孩子没了爹娘,跟我邻里住着,就跟我亲孙子没什么两样。”她说着又扫视了一下院子,叹了口气:“可惜我自家也不富足,平日里想帮衬着孩子点,也帮不了多少。他刚才过来,说家里有客人,想借几张饼招待,虽说是借,难道我还能真让孩子还吗?”
施姑笑着将钱硬塞到她手里:“老人家,我还想请您帮个忙。不知家里可有多余的米粮和布料,您行个方便,变卖些给我吧。”
刘婆婆看了看手里的鳞币,为难地说:“把我家吃的都卖了,也换不了这么多钱啊。”说着她把钱还给施姑,转身回屋去找东西。
不一会儿,刘婆婆拿着一卷粗布和一小袋白面走了出来:“家里剩的实在不多,我们老两口还得留点过日子,只能均出来这些了。”
施姑笑着接过来,又把鳞币塞到她手里,刘婆婆直说使不得。
施姑握着刘婆婆的手:“老人家,我知道您不愿贪这小便宜,小虎这孩子对我家有恩,这多出来的钱,就当拜托您以后多照应他吧。”说完不等刘婆婆再推辞,转身走了出去。
刘婆婆追到大门口,握着鳞币,感激地望着远去的施姑,久久不肯回去。
施姑在村子里四处逛着,她看到远处小虎正带着小六和沁儿玩闹,不由得笑了。她走着走着,似乎闻到了豆腐的味道,敲门一问,原来这户人家是做豆腐的。她买了些豆腐,又打听了一下哪户人家有粮和布,提着用荷叶包好的豆腐走了出来。那卖豆腐的很是好奇,还专门追出来问施姑是打哪儿来的,施姑只笑着说自己是小虎的远房亲戚。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太阳快落山了,小六三人嬉笑着回了家。
走到门口,小虎吓了一跳,只见那张小方桌上摆着做好的饭菜,菜、粥、主食应有具有,还摆着四副新碗筷。
施姑正在灶台前忙着,看到他们回来了,忙招呼让他们过去吃饭。
沁儿打来了水,三人洗过手,高高兴兴地坐在桌前。小六朝着施姑喊:“姑姑,你也快过来吧!”
施姑笑着说:“你们先吃,我还得再烙些饼。”
小六说:“这一大桌子,够吃的了,不用再烙了!”
沁儿忙朝小六使了使眼色,小六一下就明白了,这饼烙好了是要留给小虎,于是她不再说什么,拿起筷子让小虎和沁儿快吃。
小虎看着这一桌子的饭菜,又看到施姑在灶台忙前忙后,想起了自己过世的娘亲,说什么也不动筷子,非要等施姑忙完了一起吃。
施姑无奈,只要先放下手中的活儿,过来跟孩子们一起吃饭。大家有说有笑,这间小屋变得有生气了许多。
吃罢晚饭,施姑接着去烙饼,烙了一大摞,够吃好几天的了。烙完饼天已经黑了,她点了一根白天买的蜡烛,拿出布料,凑着烛光缝起了衣服。
小虎又去院里整理干草了,小六和沁儿在一旁帮忙。又过了一会儿,天上的星星出来了,三个孩子仰着头指着天上的星星有说有笑。
施姑在屋里动着针线,听到三个孩子童言童语地谈论满天的星星,也笑了。她虽干了大半天的活儿,心里却是很畅快。只是有一件事她给忘了,这宿卫军还不知道她们要在水鸦村过夜。
宿卫军八人见六公主一直没有回来,心急如焚,康钜早就带着众人来到了水鸦村。这村子不大,他们很快就发现了正在院里玩耍的三个孩子,此时正悄悄躲在院外,不敢惊动了里面。
小六发觉院外有人,悄悄走到墙根问:“谁在那儿?”
康钜忙小声答道:“六公主,是我。”
小六一听是康钜,就转身来到沁儿旁边耳语了几句,走出了院子。小虎看她要出去,忙喊:“天黑了,你要去哪?”
小六假装没有听到,走了出去,沁儿说:“不用管她,走不远,一会儿就回来了。”
小六拉康钜走到远处,对他说:“我们今晚要住在这里,你们先回客栈吧,我们明日就回去。”
康钜一脸不解,小六催促推着他快走。康钜无奈,只好带众人往回走。刚走了没几步,小六又追了上来,笑嘻嘻地去解康钜腰间挂着的钱袋,说是借他的,等回到客栈让施姑还给他。
小六欢快地跑回了院里。康钜一行人走到了村口,康钜放心不下,又领众人折了回来,分散隐蔽在小虎家四周,悄悄地在外面守着。
夜深了,小六和沁儿躺在里屋铺满干草的床上,已经睡着了。小虎执意要在外面院子里睡,施姑拗不过他,只好由着他。好在天已渐暖,晚上也不是太凉,小虎抱着棉袄卧在草垛上,盯着屋里的施姑看,眼里满是感激。施姑想赶着今晚把衣裳做出来,在烛光下缝的很是认真。小虎默默想,若是母亲还在,应该也会这样为自己缝制衣服吧。
就这样,小虎盯着屋里的施姑,院外八名宿卫军盯着院里的小虎,这一夜平安无事。
次日,吃过早饭,小虎又带着小六和沁儿去村子里玩,挨家挨户地讲着村里的趣事。施姑也把衣裳缝好了,等孩子们回来,她喊小虎过来试衣裳。小虎穿在身上正合身,小六和沁儿在一旁直夸好看。
不知不觉,大半天过去了,到了分别的时候。小虎虽是非常不舍,但也担心天黑了山路不好走,便不再留她们,不过他执意要送小六她们下山。
施姑知道小虎熟悉山路,他若跟着自然是更放心一些,而且这样一来,孩子们还能再多相处一会儿,所以也没有拒绝。
施姑嘱咐小虎将房门锁好,小虎苦笑着说:“屋里没什么东西,招不了贼。”施姑执意让他锁上门,小虎只好找出那把很久没用过的锁,把屋门锁上。
小虎送她们过了那座山,施姑看时候不早了,不让他再往前送。临分开前,施姑嘱咐小虎,说在里屋柜子里给他留了东西,回去后务必找个安全的地方收好。小虎疑惑地点了点头。
小六和沁儿虽然也是非常不舍,嘴上却一直在安慰小虎:“我们一定会再见面的!”
小虎送别三人,孤身一人回到家中。他取出钥匙,略显生疏地打开了门锁。他望着那摞烙好的饼子,和那件新缝制的衣服,心里五味杂陈。他突然想起施姑的嘱咐,忙走到柜子那里,打开一看,里面有一团手绢包着的东西,拿起来沉甸甸的。他将手绢打开,里面是一大把鳞币。
他呆呆地朝窗外望去,眼泪流了下来。
过了一会儿,他将鳞币包好,藏到一个不起眼的地方。经过米缸的时候,他又觉得有些不对劲,推开米缸上的石板,里面竟凭空多了半缸的米。他伸手捧起一把米,在那里站了很久。
施姑带着小六和沁儿往镇上走,八个宿卫军远远的在后面跟着。小六见沁儿不太开心,一边走一边逗她,她看到沁儿头发有些乱,问道:“咦?你头上的簪子呢?”
沁儿低着头说:“不知道,可能是掉在山里了吧。”
小六有些遗憾的问:“要不要回去找找?我记得那簪子是我娘亲给你的,你不是很喜欢吗?”
沁儿急忙拉着她往前走:“这山上那么大,肯定找不到了。不找了,快回去吧!”
施姑走在后面,看到这一幕,会心的笑了。
晚上,客栈里,小六在听康钜讲打仗的故事,沁儿盯着桌上的烛火发呆。
此时的小虎已经吃得饱饱的,正躺在床上,回忆着这两日发生的事。他翻了翻身,被什么东西硌了一下。伸手一摸,是个被手绢包着的东西。小虎把手绢打开,里面包着的正是沁儿的簪子。他拿着簪子纳闷地想:“这不是沁儿头上戴的簪子吗?难道是落在这里了?为什么还用手绢包着?”他看了一会儿,想不明白,小心的用手绢包好,将簪子收了起来。
小六一行人在西陲待了几日,又去看了几个镇子,她现在已经完全明白外祖父当日的良苦用心了。“就算是为了西陲和边地的百姓,也定不能辜负了外公的嘱托”,小六在心里默默对自己说。
西陲一行圆满结束,康钜几人护送六公主她们回到了龙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