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东方刚泛起鱼肚白,天有些灰蒙蒙的,还不是很亮。小六已经起床了,她推开窗,一股清风迎面吹来,院里传来了一阵阵锯木头的声音。
在院里干活的正是张明达昨日招来的几个劳力,他们的工钱是按件计的,所以一大早,不等人催,就早早起来干活了。
因为房间紧缺,小六跟沁儿同住一间屋。屋里没有什么家具,只有桌椅、床和一个大橱柜。两张床都是自家匠人制作的,床上铺着萧衍伦买回来的垫子。这床垫是用常青树绒和灯芯草做成的,既柔软透气,又能驱蚊驱虫。小六在这床上睡了一宿,一日的舟车奔波一扫无遗,如今整个人都是元气满满的。
沁儿床上的被子叠得整整齐齐的,看来是早就醒了。桌子上摆着一个铜盆,里面是新打来的清水,旁边还放着一块干净的面布。
小六洗漱之后推门走出来,看到沁儿正抱着一捆菜往厨房里走,于是就朝厨房走去。沁儿起的很早,她怕院里几十口人吃不好饭,想给大伙儿做几道拿手菜,改善一下伙食。不过虽说沁儿厨艺了得,她自己也不避苦累,可是她如今是要一个人做出四五十口人的饭,这个活儿也不轻松。
小六走上前,将她手里的菜拿过来放到一旁:“不用你下厨,让张明达带着他们去街上吃就行。”
沁儿擦了擦手说:“现下外面的饭食都不便宜,院里人多,买少了吃不饱,买多了又花钱太多,大家反而吃得不舒坦。天天吃外面的东西,一个月的花销也不小,再说了,外头那些吃的不如自家的干净。”
“那就让张明达再招三四个人专门做饭,虽说年轻人都上山掘金了,可这做饭的大娘还是好找的。你一个人做四五十口人吃的饭,在这厨房里干得活都快赶上院里的木匠了,一日做三餐,还不得把你累坏了。走吧,咱俩出去逛逛,看看这夜陵城有什么好吃的早点。”说着她拉起沁儿就向外走。
虽说时辰还早,但是夜陵大街上已是非常热闹,小摊小贩早已开张营业。来街上吃早点的人很多,放眼望去,街上人头涌动,小贩摆放在街边的桌椅都是座无空席。
两人穿过人群往前走,一路上看到不少新奇的小吃,有胡饼、茶饼、馎饦,还有桃花面、胡麻粥等等,当然也有更为常见的油条、油饼、豆花之类的早点。
好不容易找到一张空桌子,二人坐下点了两份馎饦。馎饦是一种特色面片汤,摊贩将筷子粗细的面条压成芦苇叶形状,急火滚水煮熟,浇上浓汤,搭配新鲜时蔬,非常滑美爽口,当地人也称这种面为水引馎饦。
旁边坐着的食客有的互相认识,都在谈论淘金的事,一个妇人说起她的同乡挖到了一个金疙瘩,大小如同鸽子蛋,引得周遭的食客一阵惊叹。
小六和沁儿吃得慢,等她们吃完桌上的馎饦,身边的食客已经换了两三茬,这些人都急着上山掘金,连吃早饭都在赶时间。
两人结了账往回走,看到不少行色匆匆的路人,一边走一边啃着干粮,都朝南山方向去了。小六看着他们的背影叹了一口气:“能挖到金子的是少数,刚才坐在咱们旁边吃饭的那些人,一提到淘金就两眼冒光,可是听他们刚才的话,挖到大金块的都是别人,而他们只是找到了一些金砂、金粒,刚刚勉强维持生计。百姓就是这样,听到别人发了财,心里就有了奔头,哪怕自己并没吃到什么甜处,也会坚持做下去,吃再多苦也没怨言。”
一个十几岁的少年跑了过去,他手里拿着一把小齿耙,身上的衣裳打了好几处补丁。小六和沁儿驻足看着他远处,小六又摇了摇头:“他们不容易,丹宁布不要卖得太贵了!”
沁儿也很同情刚才那个少年:“你说的对,咱们把价格定得低一些,总归这趟来夜陵已经赚了不少钱了。新安的布铺进价五文卖九文,咱们不到六文进的布,卖十文怎么样?”
小六戳了戳沁儿的脑袋:“傻丫头,我昨天让张明达去打听,这条街上的布铺都卖到二十五文一尺了。咱们收了整个桑丹河村的布,这些布铺一时断了货源,正愁没地方进货。你卖十文一尺,咱们的布还不都得被他们买了去,他们转身就高价卖给百姓。”
“那怎么办?”
“是要降价卖,但是不能降得太多。布铺已经卖到了二十五文一尺,这么高的价格都能被抢购一空。咱们就卖十八文一尺,每人限购两丈。”
两人又给萧衍伦和小虎买了一些早点,就径直往书院方向去了。二人走到书院门口,看到张明达正在与几个年轻男子交谈,这几个人想来做工,一大早就守在外面了。
张明达看到小六和沁儿回来了,忙向那几个人介绍道:“这位就是咱们东家!”
那几人忙向小六问好,小六与他们客套了几句,转身跟张明达说:“你再辛苦一下,招几个做饭的人来。再从你手下护院里找个稳当的,负责采买,让他找沁儿领银子,把大家的伙食照顾好。”
张明达点头答应,小六又说:“不早了,你先带着大伙儿去吃早饭吧,吃饱喝足了再回来继续干,不用在吃饭上给我省钱!”
张明达忙去院里吆喝了一声,喊上众人,连带着刚招来的那几个年轻人,一道去街上吃饭去了。那几个新来的跟在后面低声交谈,他们还没开始干活,东家就先管上了一顿饭,几人直说这户人家对伙计不错。
萧衍伦接过早点,招呼小虎坐下同吃,听到小六说今天就开始卖丹宁布,脸上一脸的兴奋。现下咸菜和掘金的工具都售罄了,他原以为今日没什么事做,还想去学做木工活儿玩玩,这下好了,丹宁布又接上了,看来今天又有的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