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龙商传

第六十八章 新安剧震(下)

龙商传 何三年 1982 2020-10-17 05:00:00

  府尹董白寒带人营救被埋的百姓时,经过了几处磐匠坊的院子,看到百姓聚在那里领粥,不禁打心里感激磐匠坊的义举。派人打听到磐匠坊的东家如今正在天字号屋,特意前来致谢,同时也看望一下这里安置的百姓。

  刚才那个男子来时,董白寒正好走到天字号屋,他听到沁儿拒绝的话,感动的无以言表。又看到百姓们聚在磐匠坊齐心协力,共渡难关,心中涌过一股暖流。

  他走上前来,朝沁儿施了一礼:“姑娘,贵东家可在里面?”

  沁儿看他穿着官服,疑惑地问:“大人您是?”

  一旁的师爷忙向她介绍:“这是新安郡府尹,董白寒董大人!”

  沁儿闻言,忙招呼院里的小六出来。小六将手在衣裳上胡乱擦了一下,走了出来,她的青白罗裙上沾满了泥点和碳灰,清秀的脸上也有好几道黑碳灰。

  董大人见来的是个姑娘,一时有些愕然。沁儿简单为双方做了介绍,小六得知来人是府尹大人,也没有行礼,迫不及待地走上前去,说道:“大人,你来得正好!我遣人去了府衙好几趟,没能寻到大人。码头上停放着一船粮食,我这院里还有两车药草,劳请大人派些人手来,拉走了分派到街上,也好应应急。”

  昨日董白寒已连夜向周边郡县借粮,只是筹备运输都需要时间。当下到处都是灾民,最缺的就是粮食了。他听到码头上有现成的粮食,忙跟师爷说:“派人跟着敖掌柜的人去码头,尽快把粮运下来。记好账,改日别忘了把买粮的钱送过来!”

  师爷脸上有些为难,如今衙门正是四下用银子的时候,府库里余钱有限,经此一灾,日后怕是会有不少亏空。但他也知道这粮食是当下救命用的,也只好硬着头皮答应着派手下人先去拉粮。

  小六对董大人说:“大人误会了,这粮食和药是送的,不收银子。磐匠坊的房子都是新安本地的匠人盖起来的,如今新安城遇了难,我们也愿略尽绵薄之力。”

  董大人没有想到这磐匠坊不但开放了八处避难场所,还愿意送粮、送药给衙门赈灾,弯身来朝小六深行一礼:“姑娘高义!我代新安的百姓谢过姑娘了!”

  小六和沁儿忙过来扶他,这时一个衙役急匆匆地跑了过来,着急地说:“大人,不好了,有不少百姓聚在衙门前面闹事,大人快去看看吧!”

  董白寒忙与小六等人作礼告别,事出突然,也只能来日再登门致谢了。他走了没几步,听到身后喊道:“大人请留步!”

  董白寒转身看去,小六已经快步走了过来:“大人,百姓闹事,只是因为一时看不到来日的希望,大人仁慈,还望多怜悯宽待他们。当务之急,除了让大家伙有一口饭吃,还得尽早帮着百姓把房子重新建起来。我磐匠坊的冯月鲁先生是筑屋的能手,手下带出来一百多号匠人,磐匠坊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八处院子就是他们建造的。新安城的百姓们,日后若有重盖房屋的,磐匠坊愿出图纸,再派人全程监工指导,分文不取,保证造出的房子跟着八处院落一样牢固!”

  董白寒眼圈红了,用颤抖的手撩起衣襟,跪了下来,长拜不起。围观的百姓也纷纷跟着跪了下来,人群里传来了啜泣声。

  府衙门前,师爷搬来一把椅子,扶着董白寒站了上去,闹事的百姓声音渐渐小了下来。董白寒站在椅子上,一阵风吹来,他颌下的胡须随风摆动,尽显沧桑,他伸手朝人群压了一下,大声说:“乡亲们,这是天灾,谁也挡不住!遭灾已是事实,房子塌了也是事实,咱们只能朝前看!只要人活着,房子总能再盖起来!”

  他停顿了一下,接着说:“乡亲们,我知道你们心里不好受,我心里也难受。昨天夜里我家里折了三口人命,我儿子也被压在墙下没救过来!我就这么一个儿子,我心里,真是疼得要命啊!可是人死不能复生,咱们还得为活着的人着想,日子总得过下去啊!房子塌了,人心不能塌啊!我昨日已经紧急上报朝廷,又在周边郡县借调了粮食,很快就能运到新安。朝廷不会不管大家,千万不要乱,若大伙儿起了暴乱,那可就是流放杀头的重罪!”

  下面人群里有人哭着喊:“屋倒了,家没了,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啊?”

  董白寒朝人群喊道:“乡亲们,已经有义商捐了粮食和草药,一会儿衙门就放粮、放药。只要你们信得过我董某人,我保证不会让大家饿肚子!新安街上有几处房子安然无恙,想必大家已经看到了。那是磐匠坊盖的房子,八处院子全部安好无事,一面墙都没倒!磐匠坊的掌柜说了,凡是新安翻盖房屋的百姓,他们都给出图纸,还派磐匠坊的匠人指导监工,分文不收,保证帮大家盖出一样稳固的房子,帮新安渡过这次的难关!”

  这时,衙役赶着马车把粮食和药材运了过来,闹事的人群渐渐安静了下来——是啊,日子总是要向前看的,有的屋子倒了,但是也有没倒的屋子;既然朝廷和衙门没有撒手不管,如今还有磐匠坊愿意帮忙造房子,再闹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

  人心稳了,后面的事情也就好办了。粮食、木材、砖瓦源源不断地运进新安城,磐匠坊的匠人们穿梭在新安的大小街道,指挥百姓重建家园,新安逐渐恢复了生机。

  董白寒上书朝廷,奏报新安赈灾事宜,用大段文字详述了磐匠坊的义举。没多久,磐匠坊的名号就传遍了汴京城。在汴京城的街角,能听到孩童唱起这样的歌谣:

  “磐匠坊,屋稳当。

  八居固,新安巷。

  抚灾民,筑新房。

  不取金,义为上。”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