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纪年2122年
那是距地球51光年外的一颗类地行星,在长达八年的“自由者”研发过程中斯德在一场意外中发现的新星,且是一颗类地行星,但他没有急着向外公布这个成就,这也改变了整个研发项目的走向,由被动转为主动。
斯德在发现新星后首先找到了张竣博,因为他脑中出现了一个设想。
“我靠!真的?你确定?!”张竣博欣喜若狂。
“嗯。”斯德的话一向不多。
“虽然距离有点远,这真的是我做梦都想不到的好事。那我就不再问你了,你来找我就代表同意了不是?”
“嗯。”
“好啊!去她妈的政府,去她妈的民众。”张竣博大喊。
思考了一会后又说:“到时候我们就向外宣称研发的是飞去半人马星座拍照的摄像机,当然,‘智能开发器’(对外宣称的“自由者”的命名,要这样命名的原因是它不像“自由者”一样自由,具体看下文)也要一起搞,作为对群众施的障眼法,哈!一群胆小鬼,无知,这堵高墙最终还是被我们给越过去了,哈,不知道应该怎么谢你。呵。”
公元纪年2120年
自霍金对人工智能的预言之后,人们就一直对人工智能有一种恐惧感,虽然从二十一世纪以来的90余年(人工智能存在和普及的年代)里一直没出过什么妖蛾子,但“自由者”的情况不一样,它将是第一个真正的“逃脱”出人类视线的人工智能,最初张竣博想让它去距离地球最近的类地行星阿尔法星,它将获得超高度的自由,史无前例,所以政府否认了这一提议,理由很简短:目的地不在人类的视线之内,存在极高度的不确定和不稳定性。还给出警告:若自主强行对阿尔法星或其它不在规定范围内的行星进行发射,一经查实,小组内全部人员将被判为反人类罪。也就是说规定内的发射范围小到连太阳系也出不去,能去的星体屈指可数,月球、火星、木星和达到资源条件的木卫(去就是为了进行资源开发的)。这让张竣博很是头疼,最后他把本该对外宣称为“自由者”的它换了个名,就是“智能开发器”,因为他意识到这样的它并不自由,虽然他也因为主持了“智能开发器”的研发而取得了很好的口碑和名声,获得了很多荣誉奖章和奖项,但这些根本就不是他想要的,后来在“自由者”的研发中遇到了一个十分烧脑的内部的布局设计问题,工作室里人都散了之后张竣博一气之下把挂在墙上、放在桌子上的奖章和荣誉证书全部都用消防斧砸了个稀巴烂,嘴里一直喊着:“胆小鬼!民主!?哈哈哈哈!一群胆小鬼!”有两个人知道那天晚上的事,一个是张竣博,还有一个是佐罗,他是因为心情不好所以把钥匙忘在了办公室,透过钢化玻璃门看到这一幕后也没敢进去拿钥匙,果断的选择在酒店里住了一晚上。第二天到办公室时墙上洁白一片,(张竣博把墙刷了一遍)渣都不剩,秋玲·原子问他奖章和证书都去哪了,他解释说放那太显摆了,都撤了。后来有记者来采访也问了秋玲·原子同样的问题,张竣博便又在群众眼里成为了一个谦虚踏实不彰显的时代伟人。
公元纪年2122年(续上)
“那以后就把它叫做‘斯德星’吧!”
“嗯。”
“嘿嘿,吃饭了吗?走!下馆子去,我请。”
“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