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秋天的某一天。
太湖上升起一阵薄雾,阳光透过薄雾格外的刺眼,一群七八岁孩子,在太湖边上跑来跑去。
太湖边上,金生靠在岸边的柳树下打盹,孩子们跑来跑去的声音让金生很不舒服,实在忍无可忍的金生爬起来走向那群孩子。
一群孩子看到金生纷纷跑远,一个跑的稍微慢点的孩子被金生抓住,那是一个名叫张宇的孩子,张宇被金生提着衣领走到柳树边,秋天的柳树全都修剪了枝叶,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
金生提着张宇的领子,一伸手把张宇挂在一颗高一点的树上,张宇蹬着腿,似乎在反抗,但是什么用也没有,金生转身走回那棵树下。
一群孩子跑回来,都在想怎么把张宇弄下来,吵的金生不厌其烦,站起身,走回力巴店。
力巴店是个类似客栈的地方,金生迈步进了力巴店,里屋是一个大炕,几个完活的男人已经回了力巴店,都缩在炕上,准备眯一会,金生没去管他们,只是爬到炕上,炕里的窗台上斜放着块木板,只是半块,应该是块匾,写着“宝殿”二字,这是金生从一个荒废的破庙里捡的,捡到的时候就剩了半块,金生拿过匾走出店铺,找了一个寂静的角落,把匾翻过来,写八个字着:“受人钱财,替人消灾”字迹已经很模糊了,看样子很长时间了,这块匾的来历有很多传说,最有意思的一个传说,和一个在寺庙里抄写经文的书生有关,那个书生,以前是一个夫子,直到日寇入侵背景的时候,他被迫关了书馆,来到了力巴店,在这他认识了帮洋人装卸烟土的金水,金水看他可怜,就把洋人给的大洋分给蒋翰,后来,洋人全都走了,金水没有了以前的营生。
好在太湖边上的一个寺庙给了蒋翰一个营生,让他抄写经文,卖给前去烧香请愿的善男信女,他有了钱财就来施舍给金生,好景不长,蒋翰有一年得了一场大病,将死之前给了金生两样东西,一串随身携带的佛珠,一样就是在匾上写的八个字,金生感觉这就是蒋翰给他最后的东西,蒋翰对金生说过:“记住,这块匾日后能让你飞黄腾达”金生记住了这句话,但是这句话还没到灵验的时候。
金生把匾竖在一边,手缩进袖子,坐在一边。
一天又过去了,天黑了下来。
一个中年人出现在金生身边,身后躲着那个被挂在树上的张宇。
金生没看他,还坐在那,中年人:“就是你欺负俺家娃儿”
金生收起匾,站起身要走,中年人骂了几句,金生回头看了他一眼,回了力巴店。
中年人还在骂,金生没管他,因为,他总有一种感觉,有人会替自己教训这个中年人。
中年人是在岸边打鱼的渔民,最近几个月,水里的鱼已经没有多少了,很多渔夫都已经离开了,中年人只能每日多下几网,祈求龙王能多打点鱼,今晚,就是他下最后一网了,以后他也要走了,去别的地方。
他带着张宇回了渔船,渔船上张宇的娘也在,张宇跑过去找娘,他还有一个哥哥,在另一条船上,像这种打大鱼的,通常需要两个船配合下网,有时需要半个多月才收一次网。
另一条船上点上灯,这是出发的信号,船上的信号灯,需要一种电石,泡在水里产生气体,用火点燃,往往比普通的油灯蜡灯更亮,穿的更远。
两艘船保持着同样的距离向太湖中驶去,张宇帮着父亲把渔网下到水底,整张大网很大,撒完网,天已经黑了,张宇缩在船舱的夹层里,那是几个人睡觉的地方大被蒙过头,就在船底,一个白花花的东西,顺着渔网爬上了甲板,那是一个女人,披散着头发,头发的长度完全难以形容,女人坐在甲板上,头发垂下水面,背对着船舱。
张老汉半夜出了船舱,看到一个女人在月亮下梳着头,常年在海上的人,都知道一个传说,长头发的魅精,经常会爬上船,将船上的所有人勒死吃掉,张老汉抓起一旁的鱼叉,悄悄靠近魅精,突然感觉脖颈处凉凉的,伸手摸了摸,那是一绺头发……
第二天,一艘挂着人皮的船,被风浪推到岸边,一个孩子躲在船舱夹层里,外面挂着三张人皮,人皮里塞满了头发,几乎没有任何破损。
张宇战战兢兢的来到岸边,怀里抱着一百个一串铜钱,看到一颗柳树下靠着金生,走过去将铜钱扔给金生,金生捡起铜钱,数都没数,他知道,这是他的第一单生意,蒋翰赢了,他的话应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