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

外科教父

0030章 小试牛刀

外科教父 海与夏 2835 2020-10-27 23:16:54

  与黄佳才的那次会面,在杨平心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百万年薪?他信。以他现在断指再植技术已臻大师境界,随便去哪家手外科医院,年薪五六十万都是起步价,百万也绝非空谈。

  但……然后呢?

  离开了三博这种顶级三甲平台,错过了韩主任这样肯放手用人的伯乐,他的未来,很可能就被圈死在一家小医院的手外科那一亩三分地里,这绝不是他杨平想要的。

  他的舞台,绝不止于此!他的目标,是医学的星辰大海!至于钱?只要爬得足够高,那不过是随之而来的点缀罢了。

  这么细细一想,心底的目标反而更加清晰、坚定。

  自从那台五段再植成功之后,三博医院骨科算是彻底打响了名头。

  每天,从各地慕名而来的断指患者络绎不绝。

  杨平、田园、宋子墨三人几乎成了再植流水线,轮番上阵。张林、小五等人也在宋子墨的带领下,拼命练习着显微镜下的功夫。韩主任更是下了硬指标:所有主治及以下医师,有一个算一个,必须人人掌握断指再植,最终都要能独当一面。

  忙里偷闲,杨平进入系统看了一眼任务进度条:30%。

  心里稍微踏实了点,照这个趋势,完成任务问题不大。

  再看积分,就剩九千多点了。积分宽裕时还能小小奢侈一下,紧张的时候,每一分都得留着应急。量入为出,这是最基本的道理。

  杨平入职时间不长,职称是主治,但之前干的活儿多半跟住院医差不多。可接连几台漂亮手术下来,韩主任立刻给他“转了正”,名正言顺地赋予了他主治医的职责和地位。

  韩主任心里,有着更大的盘算。骨科已经完成了初期的积累,是时候开始快速扩张了。人才是关键。手下几位主任勤恳是勤恳,但总觉得少了点冲劲。田园三十出头就能独当一面,很难得。宋子墨天赋极高,稍加点拨就能绽放光芒。可韩主任还是觉得人手不够,尤其是顶尖的、能破局的高手。如今横空出世的杨平,看他这几台手术,技术层面竟然完全在宋子墨之上!这让他扩张的底气,又足了几分。

  是时候启动那个快速发展的计划了。

  他决定先给杨平把三级手术权限申请下来,让这匹快马能跑得更顺畅些。拿着申请表,他敲开了医院专家组张宗顺教授办公室的门。

  老先生取下老花镜,手指点着申请表上的字,一行行看过,才慢悠悠地开口:“硕士学历,刚晋主治……也就是断肢再植做得还算亮眼,可这技术现在也算不上多稀奇了,很多地方都在做。”

  他说的倒是实情,现在遍地开花的手外科医院,哪天不做几台断指再植?

  专家组是三博医院的特色。一批退休的国内知名老专家、老教授被返聘回来。年纪大了,不再亲自操刀,平时主要坐镇门诊。除了看诊,他们还肩负着带教和监督的重任。像评估手术权限这种关乎医生成长和医疗安全的大事,权力就握在他们手里,这也是他们最能体现分量的时刻。

  “按流程走吧。”张教授戴上眼镜,把他申请清单上的手术都过一遍,“韩老二,要不是你极力开云(中国),像他这样新来的、又没什么耀眼背景的,我们根本不会启动这个特殊人才通道。所以,他的手术评分不能只是及格,平均分必须达到八十分。”

  “他上次可是为医院立过大功的。”韩主任还想为杨平争取一下,哪怕把标准降低一点点也好。

  老先生抬起头,目光从镜架上方透出来:“一码归一码,我们这不是已经为他破例开了绿灯吗?”

  这些老专家,年轻时个个都是一方泰斗,脾气倔得像牛,韩主任知道争辩无用,只好应承下来。

  “那就这么定了,进入流程。按照清单,每周五之前把手术录像送来,我们几个老家伙周五碰头,给他打分。”张教授顿了顿,精明地看着韩主任,“韩老二,你有点偏心啊?科里那么多主治,没见你帮他们把三级手术申请个遍。这个杨平,才来不久吧?”

  “创伤急救中心挂牌后,骨科手术量猛增,我缺人呀,缺的是能干活、更能干好活的人!”韩主任语气里带着无奈。

  一番讨价还价,事情总算定了调。既然对方同意启动流程,剩下的,就看杨平自己的本事了。说实在的,杨平其他手术水平到底怎么样,韩主任心里也没底。很多医生只会做断指再植,连个简单的骨折都做不利索,也是常有的事。

  这样也好,正好借这个机会,全面摸摸杨平的底。如果他其他手术也像断指再植那么精湛,直接就能加担子;如果还有欠缺,自己就好好栽培一番。这是把牛刀,就看是能立刻上阵砍杀,还是需要再磨砺一下。

  从行政楼回到办公室,宋子墨已经在等着了,他递上下一周的教学手术安排,请韩主任过目。

  “下周的教学手术,我就不看了,你口头汇报一下。”韩主任喝了口茶。

  宋子墨翻开记录本:“是锁骨骨折,由田主任主刀。”

  医院每周都会安排几台教学手术,主要是给年轻的住院医和主治医观摩学习,掌握手术实操步骤。这类手术多半由田主任主刀,偶尔宋子墨也会上。

  三博医院除了遵循国家规定的医生培养制度,还有自己的一套:三年规范化培训加上五年专科培训,才算是一名入门的专科医生。

  “跟杨平说一下,下周换他来做。病例都准备好了吗?”韩主任关切地问。

  “准备好了,一共三台,都是锁骨骨折。简单的、粉碎性的、需要探查神经血管的,典型病例都涵盖了。病人也都是年轻人,没有基础疾病。”宋子墨作为大骨科秘书,教学病例的筛选确定由他负责。

  锁骨手术相对简单,用来试水正合适。韩主任和宋子墨谈完,就把杨平叫到了办公室,关上了门。

  “小杨,关于你的手术权限,我想帮你扩展到四肢和骨盆的骨折,你看行不行?”韩主任开门见山,话里透着真诚,“如果觉得行,医院就开始对你进行考察。如果觉得暂时还不行,也没关系,你跟在我身边一段时间,我把你带熟。”

  这话没有任何虚的,全是实打实的关心和提携。杨平心里一热,知道这是韩主任在给他争取更大的舞台。“主任,您放心,我一定不负您的厚望!”

  “好!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韩主任欣慰地点头,“申请表我已经提交,专家组张老也同意了。从下周开始,教学手术都由你来做。教学手术都安排在周四,下周就是锁骨骨折,准备了三台。其中一台需要探查锁骨下血管神经,稍微麻烦点。不过不用怕,到时候我就在台下坐着,有任何情况,随时有我。”

  得遇良师,是人生大幸,尤其在任何一个行业,都能让人少走无数弯路。好的老师,不仅给你指明方向,更会在关键的时候,扶你上马,送你一程。

  “前面的路还长,”韩主任目光灼灼,像火炬一样投来,“保持住现在的状态,一直走下去。记住,你的目标在更远的地方,不要轻易被沿途的风景绊住脚,更不要中途因为困难而放弃。”

  杨平重重点头:“嗯!谢谢主任!”

  “去准备一下吧,好好温习锁骨骨折的手术。这是骨科最基础的手术之一,但要想做好、做到位,每一个步骤都精准完美,也绝非易事。另外,你的手术评分平均要达到八十分,才能通过。”

  “明白!”杨平信心十足。

  从韩主任办公室出来,杨平深感庆幸,还好自己预留了积分。他立刻进入系统,花费一千积分,兑换了一百例锁骨骨折手术的模拟训练。

  他一头扎进系统空间,一口气做了一百例各式各样的锁骨骨折手术,直做到天昏地暗,几乎想要呕吐,才勉强停下来。

  周四,交班查房结束后,年轻的住院医、主治医们纷纷聚集到骨科专用的手术间——旁边带玻璃观摩窗的示教手术室。

  大家早早地在示教室坐定等候。实习生本来没安排观摩,因为他们现阶段对专科手术还很难形成概念,看了也是云里雾里。但仍有几个勤奋好学的,抽空跑了过来。

  手术室内,病人已摆好“沙滩椅位”。小五担任助手。常规洗手、消毒、铺单,穿手术衣。

  器械护士是苏宜璇。因为杨平手术量增多,为了提升配合默契度,手术室特意安排她为杨平专职配台。

  术前核对无误,手术开始!

  一个能把断指再植做到完美境界的医生,做其他手术会是什么样?所有人都充满了好奇。当然,也不乏有人暗自盼着他“翻车”,找点心理平衡。

  宋子墨期待这一天已经很久了。当然,他不是想看杨平出丑,而是迫切地想见识一下,杨平在断指再植之外的手术领域,究竟是何等风采?

  “刀!”

  无需多言,只需伸手。

  手术刀便被轻轻拍入他掌心。

  先垂直,再四十五度倾斜,继而立起,收刀。

  漂亮的弧形切口沿着皮纹展开,正是经典的“砍刀切口”!一次成形,恰到好处地切开皮肤,既没有没切透的地方,也没因用力过猛伤及深层的筋膜。

  锁骨上皮神经被灵巧地避开!

  拉钩置入,小五双手各执一钩,上下牵开皮肤切口。

  “温柔点!”杨平轻声提醒。

  小五闻声,立刻减轻了手上的力道。

  “电刀!”

  随着电刀精准地切开深筋膜与颈阔肌,些许烟雾冒出,但立刻被杨平左手的吸引器悉数吸走。难闻的组织焦糊味,只扩散出去一丝一缕。

  点状出血还未能形成气候,便被电刀如打地鼠般,一一精确凝固。

  术野一层层推进,纱布上仅沾染了星星点点、极淡的血迹。

  骨膜被电刀一次切开。骨膜剥离子随之探入,进行轻巧而彻底的骨膜下剥离,有限的骨面被清晰地显露出来。

  无需吩咐,点式复位钳已然递到手中。这是苏宜璇第一次为杨平配台断指再植之外的手术,但两人的配合却如经过千百次演练,心照不宣,默契天成。

  难道默契,亦有天成?

  两把点式复位钳夹住骨折两端,轻轻一拉,骨折端便严丝合缝地对上,充分利用了骨折本身的稳定性。

  另一把复位钳迅速夹紧骨折端予以固定。1.5毫米的克氏针,垂直骨折线钻入,刚穿透对侧皮质便稳稳停住。

  临时固定牢固可靠,复位钳被撤下。

  钢板模板贴附上去,预弯塑形。接着,依照模板形状,对钢板进行精细的塑形。

  六孔钢板,完美地贴服在锁骨表面。钻孔、测深、攻丝……每一步都节奏分明,不省略,不抢赶,不拖沓,如行云流水,稳步推进。

  六枚螺钉被依次置入。

  冲洗!

  分层缝合,深部采用可吸收缝线。

  最后是皮肤缝合,采用细尼龙线进行连续皮内缝合——即所谓的“美容缝合”。

  计时器定格:6分钟。

  从切开皮肤到缝合完毕,仅仅用了六分钟。

  宋子墨的愿望得到了满足,但内心的好奇非但没有减弱,反而像被浇了油的火,烧得更旺了:他做其他手术,又会是怎样一番景象?这个念头深深植根于心,几乎成了一种执念。

  虽是简单手术,却完成得如此行云流水,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典范。

  韩主任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小子,果然没给自己丢脸。

  这场手术不过是一次小试牛刀,结果证明,这把牛刀,比想象的还要锋利!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