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门诊回来,杨平匆匆赶到手术室。小五已经带着实习生完成了消毒铺单工作。
一进手术室就是大半天。等忙完出来,已是下午六点多。杨平走进手术室更衣室,冲了个凉。病房值班室虽然也带卫浴,但年轻医生多,总是挤在一起。为了图个清静,他宁愿在手术室这边冲凉。
冲完凉,他坐在更衣室长椅上休息,脑海里反复琢磨张教授安排的手术。简单的骨折可以用克氏针固定,但这么复杂的病例,必须用钢板,普通钢板还不够,得上锁定钢板。即便用了锁定钢板,手术难度依然很大。
可现在张教授却要求他用克氏针和钢丝来完成,预算还只有三千块钱。
说实话,在这个级别的三甲医院,三千块有时候连一天的费用都不够,更别说集中在围手术期的各项开支了。
杨平原本想给病人做个肘关节CT三维重建。这项检查能立体呈现骨折情况,让他对伤势有更直观的认识。但一个CT就要六百多,考虑到预算,他只好放弃了这个念头。
处理这种骨折,很多大医院都已经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和3D打印技术,先做出骨折模型,在术前模拟演练钢板放置和螺钉固定的方案,这样手术把握会大很多。
这个病人确实让人同情。杨平想起自己刚工作时,月薪才两千块,七扣八扣,交完房租水电,生活费都紧巴巴的。没钱真是寸步难行。
张教授说得对,如果不设法保住这个工人的肘关节,他可能就残废了。对医生来说,这或许只是一个病例;但对病人来说,这可能会改变他的一生,甚至影响下一代。
无论贫富,在医生眼里,每个病人都值得全力以赴。
杨平进入系统商城,想看看有没有解决方案。浏览时,一个“钢针钢丝接骨术”引起了他的注意。
以前他从未在意过这个技术,觉得太过简单。可现在,需要的时候才发现它的价值。好在价格才三千积分,而他预留的一万分足够支付。他立即买下了这项技术。
这时,他想起以前读过的一本德国医生写的《钢缆接骨术》。那位日耳曼医生有句名言:给我足够的钢丝和钢针,我可以解决所有的骨折。
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一丝光亮,杨平立刻找到了方向。
打开钢针钢丝接骨术,他进入虚拟空间开始训练。系统准备了各种直径的钢针和粗细不一的钢丝,模拟出各种部位的骨折,从简单到复杂,有些甚至碎得一塌糊涂。
杨平先练习按指定路径穿钢针:从指定的入点进针,必须从指定的出点穿出。这看似简单,实际操作却十分困难。
就像要同时击中两个不在同一直线上的靶心,一个看得见,一个却隐藏在骨组织后面。开始时,他总也穿不准。入点还好说,针尖可以直接对准;但出点隔着厚厚的骨组织,根本无法确保准确穿出。偶尔几次接近目标,都被系统判定为不合格。
这需要极强的空间想象能力,要在脑海中构建三维概念,想象针在骨组织内的走行轨迹。
经过反复思考和大量训练,杨平终于成功掌握了这项技术,能够精准地按照预定路径穿针。
接下来是平行穿针训练:两根针穿过骨骼必须完全平行,然后是三根、四根、五根……一直到十根。系统的要求极其严苛,稍有偏差就判定不合格,只能重来。
这种训练,顺利通过不会有任何奖励;但若失败,系统会严厉扣分——最少两倍起扣,严重的甚至一次性清零积分。
完成平行穿针后,是交叉穿针训练:15度、30度、45度、60度、90度等各种角度。
最后是在脆弱细小的骨块上穿针。这种骨块一碰就碎,开始时他屡屡失败。后来慢慢掌握了力度和对电钻的控制,终于能够在不损伤骨块的情况下完成穿针。
穿针术练完后,是钢丝捆扎术:单股、双股、多股,张力带捆扎、环形捆扎、8字捆扎、矩形捆扎等等。只要是骨科常用的捆扎方法,杨平都练了个遍。
经过这番训练,杨平发现,如果运用得当,钢丝克氏针固定术的效果完全不输钢板固定,在某些细小碎骨块的固定上甚至更有优势。他终于明白了张教授的良苦用心。
完成培训后,他发现光屏上多了一个“图书馆”项目。
“系统会根据技能值升级,解锁新功能。”机械女声解释道。
原来如此。杨平打开图书馆功能,身边立刻出现了书架、书桌和椅子。
“请问需要借阅什么书?全世界所有的资料这里都有,包括医学资料。您可以提供书名、作者或其他检索关键词。”系统女声说。
前方光屏上显示出图书目录。
“《钢缆接骨术》。”杨平报出书名。
光屏立即显示出这本书,还开云(中国)了一些类似书籍。
“每小时阅读消耗一个积分。”女声补充说明。
杨平点击书名,书架上瞬间出现了一本《钢缆接骨术》。
这个功能太棒了,以后不用买书了,随时随地可以阅读,花费的积分也不多,真是学习利器。
杨平一口气读了好几本关于钢丝钢针接骨的书。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又花费四千积分购买了五百例肱骨下端粉碎性骨折手术训练。
至此,他的积分只剩下三千分了。
从虚拟空间出来时,他感觉仿佛过了很久,人都苍老了许多。
可能是那个研究生助手走漏了风声,全科都知道杨平被张教授安排了一个艰巨的任务。
回到科室,发现大家正聚在电子阅片屏幕前想要讨论病例。但电脑里没有这个病人的片子,因为是外院拍的。
病人收在小五管的床位上,小五已经把X光胶片挂在了阅片灯上。
这是大家自发的讨论,没有人特意组织。
围着阅片灯,宋子墨拍拍杨平的肩膀:“师兄,这难度不是一般大啊。你是不是哪里得罪老爷子了?”
“这哪是有难度,这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张林挤进来,布满青春痘的脸上写满担忧。
田主任刚下手术,走进医生办公室。“来来来,让田主任看看。”宋子墨招手道。
田主任平时稳重,技术全面过硬,颇受大家尊敬。
“用锁定钢板,桡侧放后面,尺侧放边缘,再辅助埋头螺钉。怎么,考我啊?”他也会开玩笑。
“但张教授指定杨平要用钢丝克氏针完成。”小五解释道。
“这样?跟韩主任说说,让他去跟老爷子沟通一下。这种骨折怎么能用克氏针呢?”田主任又仔细研究了一番X光片。
“老大,田主任说得对,你不能全听他的。”小五着急地说。
杨平靠着最近的办公桌坐下,陷入沉思。
这时韩主任进来了,看大家聚在一起,都没有下班的意思,气氛还挺热烈。
他瞄了一眼阅片灯上的X光片,再看看大家:“在病例讨论?”
大家都不说话。田主任开口:“主任您看这个骨折该怎么处理?大家都想听听您的意见。”
主任又看了两眼:“肱骨下端粉碎性骨折,关节内骨折。需要两块锁定钢板。怎么讨论起这个了?”
“张教授收的病人,只有三千块钱预算,非要杨平用克氏针钢丝完成手术,还要三天出院。”田主任一字一顿地说,把情况交代得清清楚楚。
韩主任仔细看着片子:“哎呀,要用克氏针钢丝把这种手术做好,难度确实非同一般。不过我告诉你们,用克氏针钢丝做好这种手术,老爷子可不是光说不练,他是真能做到。小杨,他这是看上你了。”
“好好表现。我告诉你们,老爷子脾气虽怪,但身怀绝技,就看你们有没有本事让他掏出来。”说完,韩主任就走了。
“我尽力了,你自己看着办。手术那天我要是有空,会去给你加油。还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说,骨科书我那里要什么有什么。”田主任摇摇头。
“我记得有一本《钢缆接骨术》,德国人写的,可以参考一下。这几天的手术我帮你包了。”宋子墨说。
“病人我看着,你放心。有事我随时给你电话。”小五说。
张林也靠上来,坐在他旁边:“加油,人民会感谢你的!”
大家各自送上鼓励,那场面,颇有几分荆轲刺秦、易水送别的悲壮。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张林吟着诗,摇着头,走出六亲不认的步伐。
“壮士你个头啊——”小五卡住张林的后脖子。
“小五,我告诉你,松手。我们东北人,打架也不怂的。”
张林哇哇大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