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

外科教父

0044章 两颗螺钉惹的祸

外科教父 海与夏 2673 2020-11-08 21:57:14

  在场众人——包括宋子墨和金博士在内——都没听说过这个病。

  金博士投来诧异的目光,心想:这小子看的书比我还杂?原以为他只是个手术匠,没想到理论也这么扎实。他自己平日几乎没有应酬,业余时间全用在读书上,中英文骨科专著几乎读遍,论文日日更新,紧追国际前沿,却也从没听说过这个病名。

  他仔细琢磨杨平的话,越想越觉得有理。金属内植物确实会释放微量离子,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关节。若滑膜对这些离子过敏,理论上完全可能引发炎症反应。

  宋子墨用肘尖轻轻碰了碰杨平,低声道:“师兄就是师兄,这么冷门的病都能想到。你在哪儿看到的?”

  “记不清了,听哪位老师提过吧。”杨平轻描淡写。

  韩主任赞许地点头:“能提出这个诊断,说明平时阅读面很广。你具体说说看。”

  杨平从容道:“病人四年前做过腕舟骨手术,留有两枚微型埋头螺钉。发病过程与推断相符:最早是左腕关节肿痛,随后才波及其他关节。左腕可能是金属离子直接释放所致,发生较早;其他关节则是血行播散引起,自然滞后。且所有症状都出现在手术后。当然,这只是推测,尚无实证。可以尝试取出螺钉,观察症状是否缓解。”

  “我同意杨医生的意见,”田园接话,语气稳妥,“取出螺钉即使无效,也不会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这么多小伙子,怎么都没声音了?”韩主任环视全场。

  平时讨论都从低年资医生开始,逐步升级,最后由韩主任总结。但今天这个病例实在太罕见——连“疑难杂症”的诊断都出来了,可见之前接诊的医生有多无奈。

  方才全场鸦雀无声,现在被杨平一点,思路顿时打开。虽然谁也没听过这个病,但杨师兄说了,大家便信了七八分。剩下的就是验证推断。

  “同意师兄——不,杨医生的意见。”方炎率先表态。

  小五也点头:“同意,好像也想不出其他可能了。”

  张林举手,故作老成:“我有个不成熟的想法:让金属离子自然代谢太慢了,是否可以用螯合剂加速清除,让症状快点缓解?”

  韩主任表扬道:“很有想法。大家都该这样,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张林精神一振,腰板都挺直了几分。

  宋子墨接着说:“可以做关节穿刺,抽关节液检测金属离子。若能检出,再比对螺钉成分是否一致。”

  宋子墨还是那个宋子墨。虽然“大师兄”的位置被杨平夺去,但“二师兄”的地位依然稳固。

  “这个思路很好,”金博士赞许地说,他一直很看好宋子墨,“关节液检测金属离子对检验科不难,实在不行还可以找医大实验室。”

  “但即便检出金属离子,也不一定就是病因。”田园提醒。

  讨论渐入佳境。欧阳主任说:“临床首先要解决实际问题。取出螺钉观察症状是否缓解,这是诊断性治疗,临床是允许的,何况对病人有益无害。其他问题可以慢慢研究。这个病例确实罕见,值得作为一个课题。”

  欧阳主任其实很英俊,背脊挺直如军人,花白的头发反而添了独特魅力。金博士也是同类型的精干人物。他们这一组,与白主任那组形成鲜明对比——

  白主任两百斤的体重压在椅子上,幸亏科室椅子质量好,才没散架。他手下的主治也是重量级,两人坐在一起,画面颇有喜感。

  “目前金属对金属人工髋关节摩擦产生的离子是否有害,确实很多人研究。但内植物释放的离子因含量极微,很少人关注。”白主任声如洪钟。

  欧阳主任补充:“我也查过很多文献,没找到相关论文。几年前我同学在欧洲做访问学者,提过有医生研究这个,但没见到论文发表。”

  现场气氛活跃起来,你一言我一语,但都不是信口开河,而是各有思路。临床严谨的思维至关重要,本质就是逻辑推理能力。高明的医生诊断疾病,总能抽丝剥茧,条理清晰。

  见讨论轮廓已现,韩主任总结道:“这个病例为什么拿出来讨论?我只强调两个字:认真。我们对任何问题都要认真,不要以为‘不过是个关节痛,很多都查不出原因’,常规检查治疗一遍就出院。协和为什么在医疗界地位无可撼动?就是因为严谨——这是他们最宝贵的传统。”

  “我国第一例艾滋病就是协和诊断的,过程足以写一本精彩的书。当时谁也没见过这种病,诊断试剂也不成熟,全靠医生自行整合资源,开拓创新。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有个甲亢病人,因全身骨钙丢失,被多家医院诊断为骨癌晚期。他不死心,费尽周折挂上协和的号。教授看了半天说:‘我经验不足,还得查资料。一周后你不用挂号,直接来找我。’”

  “病人当时一肚子火,等了几个月就等来一句‘不知道’,差点当场发作,丢下一句‘协和也不过如此’就走了。一周后,他思前想后,还是去找了那位教授。”

  “那时甲亢性骨病在国际上刚起步,很多人不认识。那位教授下班后拼命查资料,国内外打电话请教。一周后确诊:是甲亢,不是骨癌。”

  “后来这个病人无论什么病都去协和,宁愿等几个月也要看协和的医生。”

  “当年世卫儿童基金会秘书来华访问,提到自己三十年代在协和出生。结果协和调出了他的出生病历——连出生时的足印都完好保存,母亲每日哺乳次数都记录得清清楚楚。这是怎样的严谨!”

  韩主任语重心长,讲得动了情:“我原以为大家会觉得这个病例无聊,没想到都积极发言,说明都在认真思考。这病例确实罕见,只有一位奥地利医生研究过,论文是德语的,发表在一家不起眼的医学院学报上,很难检索到。”

  德语的论文?众人目光如电般射向杨平——难道他连德语论文都能看?

  “小杨,你在哪儿看到这篇德语论文的?”韩主任问道。

  “以前听一位教授讲过,就记下了。”杨平嘿嘿一笑。

  “不管从哪儿获取的,这么冷门的知识能记住并在需要时用上,就值得表扬。这个病人按刚才讨论的流程走:穿刺查金属离子,手术取螺钉,向病人解释清楚。”韩主任一锤定音。

  两颗螺钉,竟导致三年全身关节滑膜炎?

  究竟是不是?所有人都迫不及待想知道答案。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