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一个手术,硬是肝出了一百二十张图!
这耐心,除了他自己,也就宋子墨能有。
杨平是真欣赏这小子,发自内心的那种!
角落里的凳子不挡道,杨平靠墙坐下,眯眼小憩,意识沉入系统空间。
医学绘图这一块,必须拿下。顶尖的外科医生,脑子里得能立体成像!
可系统里只有手术培训,压根没有医学绘图这一项。
但办法总比困难多——系统图书馆就是他的外挂。
杨平挑了几本医学绘图的书。说白了,医学绘图就是绘画技术在医学上的运用,前提是得掌握基本绘画技巧。
可绘画流派那么多,中西混杂,选哪个?
图书馆资源海量,想精准抓取有用信息,也不是动动手指就行。
杨平想求助系统,奈何系统高冷,根本不鸟他。
只能自己从记忆里挖——超写实主义!就它了!医学绘图要的就是写实,还有什么比超写实更逼真?
他又捞了几本超写实绘画的基础教程。
书里的介绍和经典画作,直接让他看傻了眼。
每一幅画的逼真程度,简直碾压高清相机。
有一幅,居然是用圆珠笔画的!
还有个画家拿自画像当签证照片,居然过了!
一支笔,能有这种表现力?绝了!
从原始人的石器,到如今的精密机床,科学进步永无止境。技艺也一样,就像正骨术,从最初的简单拉扯,发展到极致的左右互搏。
杨平在空间里埋头学画,从超写实基础练起,再应用到医学绘图。
不知熬了多久,总算能画出像样的图了。
水平不算顶尖,但画个肩关节,绰绰有余。
时间流逝,五百积分悄无声息地被扣光。
杨平从隔壁打印机抽了张A4纸,抓起铅笔就开始画。画完,悄咪咪挂上阅片灯。
骨折碎得厉害,骨块太多,看得人头皮发麻。
但难不倒宋子墨。小五张林负责拉钩,他右手固定骨块,左手持电钻。
顺序早已了然于胸。克氏针交错穿插,看似简单,却暗含力学玄机。
科学,就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电钻声停,手术成功。
宋子墨活动了一下肩关节,骨块固定得稳稳的。
精妙的克氏针布局,让骨块在活动中相互压紧,形成动态稳定。
冲洗,缝合,收工。
宋子墨像一只冒雨归巢的鹰,稳稳落在绝壁岩石上,带着几分傲然。
杨平继续缩回角落,靠墙坐下,享受这片刻的松弛。
张林小五忙着收拾残局,宋子墨脱掉手术衣。
阅片灯上,X光片旁多了张A4纸。宋子墨把手套扔进黄色垃圾桶,走过去。
这不是普通的医学绘图——超写实手法,纯铅笔作品。
和专业画家比,只是入门级。但在医学绘图领域,绝对具备秒杀级实力。
骨折图、复位图、固定图,一共三幅。每个骨块、每根克氏针都标了序号。
图上展示的复位顺序和克氏针安放,比他的方案更优。
宋子墨猛地扭头看杨平。
杨平懒洋洋地丢来一句:“魔方复原方法多的是,你那只是其中一种。”
他用一百二十张图才推演出自以为傲的方案,杨平却只用了一台手术的时间,就想出了更优解。
张林小五也凑过来看图,没看懂。
神仙打架,凡人只听见满天轰隆。
狮子的斗志需要不断激发,宋子墨的潜力远不止于此,他从不惧打击。
韩主任正和护士长沟通,商量骨科还要添哪些手术设备和器械。看来,创伤骨科很快要升级成显微创伤骨科了。
牌子只加两个字,代表的却是大势所趋——一个大创伤骨科即将崛起。
田主任那边手术遇到点麻烦,请韩主任过去指导。
是个髋臼骨折伴坐骨神经损伤的病例,受伤十多天,从下面医院转来的。
杨平也想看看是什么难题。路过洗手池时,苏宜璇正在给几个实习护士讲解七步洗手法。
两人眼神短暂交汇,算是打过招呼。
苏宜璇瞥了眼杨平脚上的拖鞋,继续认真讲解。
这姑娘声音挺好听,普通话标准,吐字清晰。
原来田主任在手术中发现,髋臼骨折块卡压了坐骨神经,把神经给卡断了。
术前这病人伤侧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肌电图和磁共振都显示坐骨神经断了。
高位周围神经断裂,恢复希望渺茫,大概率会残疾。
所以田园请韩主任过来商量。技术上倒不是多大难题,把神经接上,能恢复多少看天意。
但这种事,得让主任亲眼看看,多个人拿主意,分担风险。
“术前交代清楚了吧?”韩主任最关心这个。
田园点头:“外院和我们院的肌电图、核磁都显示坐骨神经断了,诊断明确,也跟家属充分沟通了。”
“那就好,用显微镜做神经吻合。”
田园侧头,巡回护士帮他戴上头戴式放大镜。他双手悬空,开始吻合神经。
悬空操作难度极高,田主任确实厉害,只是过于全面,反而容易让人忽略他的特长。能得韩主任器重,不是没理由的。
欧阳主任做完一台手术,过来找韩主任。
韩主任之前在他手术间打过招呼,让他下台有空就来,有事要谈。
两人一起出了手术室,往更衣室或休息室走去。
到了中午,该休息吃手术餐了。
苏宜璇还带着实习护士在手术间熟悉设备,又碰到杨平,说:“你等下看下微信,我发了个文件给你。”
语气平常,就像普通同事之间的交流,毫不引人注意。
说完继续给实习护士讲解C形臂X光机的使用要点,像个温柔的大姐姐在教幼儿园小朋友。
文件?什么文件?她发个标点符号都是大事,何况是文件。
这边宋子墨又完成一台手术,坐在角落里研究杨平画的那张图。
上午做完手术的,中场休息;没做完的,继续奋战。
清洁阿姨开始打扫刚结束手术的房间,清理垃圾,消毒。
杨平打开更衣室的柜子,拿出手机。
哪有什么文件,只有苏宜璇的一条微信:“手术室餐厅柜子最上面一格,最左边,有瓶辣椒酱,贴了你名字。”
手术室平时吃饭都是食堂送的盒饭。大锅饭味道还行,但总差了点意思。大家会自备老干妈之类的调味,贴上名字放在餐厅柜子里,吃饭时拿出来开胃。
杨平早有这想法,但总忘。此刻心里一暖,像有温泉涌出。
餐厅柜子最上面一格左边,果然有瓶崭新的辣椒酱,还配了个小勺子。
小五已经帮他把盒饭从保温柜里拿出来,摆好在桌上:“师兄,这儿这儿!”
杨平把辣椒酱拿过去,小五眼睛一亮:“哇,辣椒酱!”
张林也跃跃欲试。
杨平突然觉得不对劲,停下拧盖子的手:“这瓶过期了,不能吃。”
不顾小五张林期盼的目光,他拿起辣椒酱回更衣室,打开自己的柜子,把辣椒酱放到最里面,确认放好了,上锁。
回来时面不改色地说:“扔了。”
宋子墨独自坐在最偏的桌子,他吃饭不喜欢和人拼桌。
知道的人不会凑过去,不知道的坐一起也没话聊,和一个人吃没区别,无非是占一张桌子还是半张。
他一边吃饭,一边还在研究那张图,手指时不时比划几下。
医学绘图也会?还带点超写实风格……
宋子墨抬头,目光投向杨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