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喀喀!
厚重的城门被身披重甲的金吾卫们拉开,随后涌出城去,想要挤开难民,救援汉武,可是难民人数实在太多,根本挤不过去。
反而,装备齐整的金吾卫们被衣衫褴褛的难民们连连逼退。
一退再退,到后来军阵直接被冲散。
见状,刘封反而静下气来,他知道现在去城门那里和难民对冲必定被践踏,到时候把自己也搭进去得不偿失。
拳头攥紧锤在城墙上,手骨发痛。
身边还有几十个金吾卫护卫刘封的安全,他们持着大钺对着上城墙的楼梯。防止有难民冲上来。
“保护殿下!”
“维持阵型!”
金吾卫是守卫王都的军士,平日里最主要的责任是维持王都的秩序。此时此刻,王都陷入了大暴乱,
而金吾卫们却无能为力。
数万难民涌入王都,不一会儿便有痛哭嚎叫,高呼救命等声音从王城各处响起。随之而起的还有火势。
刘封看着火灾有些心急,但是这些都不是事,当务之急是去找到父王,让他主持大局!
刘封带着几十个金吾卫下了城头,便看见地上散落着一些大钺和制式盔甲。
“你们守住此地,摆下拒马,若是有难民回来想出城的,不可使其逃脱。务必拦下!”
“喏!殿下,可要点起烽火?让其他城墙的兵士前来救援?”
刘封闭目沉思一秒:“大可不必,你们虽然寡单,但难民聚集成众前,他们也不敢冒犯,若是有挑衅者,大可斩杀示威!”
“喏!”
刘封看了一眼忙活起来的几十个金吾卫后,连忙开跑,到了城门外。
父皇和太史令张衡就躺在血泊中。
刘封大惊失色!怎么可能呢?父皇虽已年至花甲,但三天一小练,五天一大练,体魄甚至比他这个二十岁的青年还要强壮。
他想过父皇可能很惨,被人踩上几脚,但万万想不到,能够到这种程度啊!
至于太史令张衡,此人刘封也有所耳闻,据说会奇门遁甲,能够飞天入地。这等人物也倒在血泊中?
“父皇?父皇?”
刘封跑了过去抱起汉武摇晃着。随后又探了探鼻息,没有呼吸了。
一边太史令张衡却挣扎着起身,扯住刘封衣袍:“殿下,拿着此物速走!去华山找我师尊!告诉他,这一切都是嵩山的阴谋!”
“我为何要走?父皇死了,我要给他出殡!区区几万难民,覆手可灭!”
刘封甩开张衡,怒目圆睁,他现在满脑子都是复仇!思虑间发现所有的方法都需要经过汪河海汪执宰。
对啊!汪执宰刚才不还在这里吗?
“汪执宰呢?刚才他不是和父皇一起的吗”
“就是他对我们下的手!你父皇没有料到,被刺中后心,我运气好,那剑离我心脏还有一点距离,但我也活不到明天了。”
刘封蹙起眉头不敢相信说道:“那他现在人呢?”
“进城去了,殿下你听我说,你拿着我的这个信物,去华山找我师尊,跟他说这次大旱是嵩山的阴谋让他禀告师门!”
刘封犹豫着接过来一枚小剑符,上面甚至还带着新鲜的血迹。
看着面前的太史令刘衡,刘封咬牙道:“不行,恕难从命,我不敢相信,我还是得去看看情况!”
刘衡瞪大了眼睛,仿佛不敢置信身前这个二十岁青年如此执拗。
“殿下,万万不可进城!你竖着进去横着出来啊!”
说着,刘衡甚至站起来想要去拉刘封。
突然远处飞来许多黑点,刘封定睛瞧去,顿时冒了冷汗:“小心箭!”
刘衡面对着刘封,背对着箭雨说道:“啊?什么箭。”
噗噗噗!
大概十几枚精铁箭支插入刘衡的身体,他摇摇晃晃地倒下,嘴里嘟囔着:“我靠!”然后头一点,闭上了眼睛。
说时迟那时快,刘封一瞬间爆发了潜力。
箭雨从身边落下,划破衣衫。
从城门口一溜烟跑得老远,王都在刘封眼里甚至成为了一个小黑点。
靠在一个小土垛上,刘封一边喘气,一边望着王都的方向流出了热泪。
“父皇……”
……
王都内,城墙上的红色汉旗被换下,取而代之的是蓝色的清朝国旗。
而汪河海黄袍加身立于城墙上,身后跟着百官,城外是数万百姓跪着俯首,有些还五体投地,头也磕地上了。
因为,汪河海在王都情势混乱的时候,亲身犯险。手持利刃跨着快马,从东城杀到西城,从北城杀到南城。
手刃数百余人,随后大量金吾卫主动从城墙上下来,发动围捕之势。
将难民驱赶到了城中心的广场上。
“你们好,我是汪河海。”
汪河海骑在一匹高马上,手持一把青峰利刃,他缓缓进场,仅凭一句话,便让场中哄乱的难民们安静下来。
“汪相不会伤害我们的。”
“汪相是好官啊!”
汪河海须髯皆白,骑在马上颇有威仪:“诸位,听我一言,汉武已经答应你们,传位于我。你们这次入城掠夺粮食,纯属无奈,本相可以放你们一马。”
“但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难民们听了面面相觑:“汪相想要怎么惩罚我们?”
汪河海甩了甩剑上的血迹,纳剑入鞘后道:“各自回乡去吧,我即日登基,就罚你们多领些粮食,帮我带给你们的乡人。”
难民们听了不敢相信,随后纷纷归伏哭赞:“汪相大度,吾等贱民感铭肺腑。等回乡了,俺们一定给汪相立长生牌位。”
又有难民说:“汪相,可是这大旱不过,我们迟早还是要死……呜呜呜。”
汪河海调转马头一边离去一边缓缓说:“我即位之时,定有天降神迹,助庄稼恢复,尔等不必担心,等会领着粮食速速回乡,不可耽误下次农收!”
难民们从金吾卫那领了几天的口粮,又多领了几份以防不测,总的来说,他们十日之内不必担心口腹之饥了。
他们出城,汪河海控制完城内秩序后,又纷纷金吾卫换掉城墙上的国旗。
外面难民叩首赞歌四起,城内百官燕附称赞。
汪河海立于城墙拂须自得,继续吩咐道:“传令下去,令十三位州牧找到刘封殿下,将他送回王都,我为先皇近臣,今日虽然得继大位,亦要厚待刘封殿下。”
“汪相,不……清皇仁厚。”
‘是啊,清皇真是臣子们的楷模,吾等惶恐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