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杨铭身死又有三天。
离汪河海前往嵩山祈福还有一天。
夜里。
刘封从阳春山小道出去,又从豫州关后施展《雨中归鸟图》在空中飞进豫州关。
这三天,刘封吃了所有丹丸,苦心修炼,修为已达练气后期巅峰,如此才有足够多的法力施展《雨中鸟归图》飞进豫州城。
如若不然,怕是飞到一半,便要摔下。
豫州关占地颇大,但是豫州关将军府却颇为显眼,在豫州关的中心,其上飘扬着蓝色清朝国旗。
见此刘封心里一凛。
莫不是张百善已经投诚,那自己还有去见他的必要吗?
思索之下,还是有的。
首先拉拢张百善有以下几点好处。
一是汪河海背后靠着嵩山,且王都的百官基本投靠于他,汪河海手里兵力并不在少数,自己难以以一敌万。
若是拉拢了张百善,得此豫州关五千精兵,将来军阵对军阵,也方便自己施展。
二是这次汪河海前往嵩山祈福,若是张百善被自己拉拢过来,便即可可以着手安排,埋伏一手汪河海,让其暴毙途中。
这样一来,这次即便是犯险,自己也要走上一回。
将军府守备倒是森严,不过刘封画卷一展,施展了法术,堂而皇之的从守卫面前走过,这是画卷上具有短暂隐身效果的图画——《竹叶虫》。
随着刘封对画卷的深入了解,他发现这画卷几乎所有的功能都有,只要你慢慢修炼,慢慢画,只要你画得出,它便做得到。
可惜的是,随着刘封又画了两卷后,手指头已经恢复肉色。
他没墨了。
……
已是深夜丑时,往常这个时候,张百善肯定已经呼呼大睡。
可是前些日子收到城门士兵报道:“看见了皇子刘封,一路追至阳春山,没能追上。”
张百善忧心忡忡,怕刘封做出一些傻事,尤其汪河海此行,由王都到嵩山,随行近十万军。
据自己的探哨回禀:“大军行进犹如长蛇,鳞甲层次,布罗整齐。”
张百善便知道汪河海不愧之前名相之称,驭军如此难怪当初能够陪着汉武南征北战,这也打消了张百善率军攻击汪河海的想法。
硬实力打不过了怎么办。
只能智取。
换掉红色汉朝国旗,取而代之蓝色清朝国旗。
送去大量金银财宝名曰:“祝大清万岁。”
这几天张百善始终不相信,汉武就这样死了。那个英姿勃发的男人,那个委自己以重任的男人,那个相信自己的男人。
就这样死了,死在难民手里。
取汉代之的清朝,取汉武而代之的汪河海肯定脱不了干系!
张百善一身单衣,踱步在将军府后的花园里,夜深了风大,吹得他须发飘扬。他喜欢这种感觉。
彷佛所有思绪都被风给带走,脑袋里全然放空。
凌乱一会后,像是自问:“汉武,你何至于被难民杀死。”
“父亲确实不是被难民杀死的。”
张百善一怔回头看去,发现一个布衣青年神色愁苦的站在自己身后,大概四五米,看来不像是刺客。
等会儿,什么叫父亲?
张百善眸子眯成一条线:“汉武是你父亲?你是皇子刘封?”
刘封负手踱了几步:“正是。”
“害死我父亲的,不是别人,正是新皇汪河海。”
张百善浑身散发着恐怖气息,狞笑着说道:“害怕吗,少年,若是绑了你,送给清皇汪河海,本官倒是能拿不少赏赐。”
刘封凝眸在与他身上:“身无寸铁,用啥绑我?”
张百善凶狠之色眸中闪过:“本官自镇兵以来,大小战役上百场,每场亲冒矢石,身上大小刀伤箭创不下数十,拿你一个黄口小儿还不轻而易举?”
刘封笑了:“我还以为父皇经常夸的张百善是何等人物,不曾想如此不堪。”
花园里盆栽极多,修剪的很整齐倒也不显得凌乱,刘封一步步迫近张百善,眼神不善。
“我只身进府,你不想想我是怎么进的?”
“我作为汉武儿子,对你了解甚多,你作为边关守将,对我又有什么了解?”
“换句话说,我对你了解这么多,为何还敢只身见你?”
“何况,父亲刚逝世不久,你便转投汪河海门下,又唤我为黄口小儿,你真是不忠不仁不义。”
张百善后背冒出冷汗,与汉武给他的感觉不同,刘封给他一种一切尽在掌握,极为霸道的感觉。
“请公子见谅,在下无意冒犯。”
张百善一下子俯首在地,不知为何,刘封身上隐隐约约有种危险的感觉。他久经沙场对危险的感知,绝对不会有错。
他不会是刘封的对手。
刘封拉起张百善:“将军不要这样,父皇在世的时候,曾于我讲,当世他最喜欢的将军里,便有你。”
“豫州关守将张百善,雄烈过人有大义。”
张百善眼角含泪:“当真?”
“当真!”
……
两人都是老阴比了,刘封作为皇子,跟在汉武身边权谋策略,啥都没少学。
张百善作为关隘守将,还是重要关隘的守将,他能一直待在这个位置上,这权谋城府也不会低。
两人一番对话,互相给了台阶下。
一下就热络的仿佛管鲍之交,都流出了水。
张百善哭着:“先帝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殿下若有吩咐,我必定遵从。”
刘封也是噙着泪水:“好!好啊!将军,我想设伏诛杀汪河海。”
张百善听了摸干泪水,正色道:“不成的,汪河海此行有近十万军,都是百战之师。且汪河海指挥调度颇为老道。不成的。”
刘封也是擦去泪水严肃着问:“那将军又何策教我。”
张百善摸了摸下巴,虽然他没胡须,但这种献策的时候,不摸下胡须心里痒痒。
“以我之见,不如多谴使者,看十三州州牧怎么说,合纵连横,我料先皇积威深重,又有仁慈,州牧们必定积极响应出兵,围剿汪河海。”
“并且此事刻不容缓,宜早不宜迟。”
“迟则生变。”
刘封拍了拍张百善肩膀:“好!就按你计策行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