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仙石,就这么‘喀嚓’,对就这么‘喀嚓’的一声。从中间裂开,蹦出一个俊逸非凡的泼猴!竟是天生石猴?!……”
小贩手舞足蹈地讲述着,不时配合着摊位上的木偶、面具,表演着。
一众村民,甚至是教书先生,听到这一段都啧啧称奇,神情投入其中。
周毅:“……”
周毅走向前,来到摊位上摆设售卖的书籍前。打算翻看一番,这个《西游记》是否和他记忆中的一样。
“大龙哥!”“大龙哥。”“大龙哥。”“……”
村民孩童们,瞧见周毅,都呼喊上一声。其中几个孩童,已经眼睛放光地看向周毅。似乎大龙哥,比小贩说的天生石猴,还要吸引人。
周毅点头回应,蹲在摊位前。村民们,都还不知道大龙哥脑子坏了,得了失魂症。知道情况的,也就几个人。
最新知道消息的丸子头和缺门牙,也都答应守口如瓶的。
李成才也肯定了两人的信用,并简单给周毅介绍过。大概就是藤条打断,都不会说出一个字的主。
小贩看到这么一个俊逸非凡的孩童,在一众村民心中地位颇高,便又殷勤了两句。嘴上也利索的,叫起了大龙哥。
“大龙哥,这个可是在外头著名的近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在外面可是卖疯了……”
周毅:“……”
周毅点点头,只说先看看。翻开线装的《西游记》,对照了起来。
小贩继续给众人说书:“却说那石猴,冒着粉身碎骨的危险,纵身一跃,没入了瀑布之中……”
先是翻开扉页,上面有作者的信息。近代著名小说家,吴承恩。竟然还活着?
周毅与记忆中对比,万历十三年,历史上的我吴承恩都死二十多年了。不过也不用在意这些细节。
周毅翻开书页,对比着其中的信息,快速翻动了几页。发现和‘佩崎市图书馆分馆’书架上的那一册类似。
仅在个别字体用句上,有些偏差。
“那泼猴拿着一万三千五百斤的金箍棒,一指天空,怒喝: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我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我要……”
后面的,周毅也没再听。他大概了解了小贩的路数,大概是用大白话,将故事讲给一众目不识丁的村民听。讲究的就是一个亲民。
……
“豁……竟是先天满魂力?!恐怖如斯……”
“一拳下去,砸在眼眶上。诶呀我去,红的黄的,像开了染料铺……”
“……”
“却说那关羽,红脸美须,胯下一赤兔马,手持一把青龙偃月刀!大呼一声,无耻狂徒纳命来!诶呀呀,赤兔马狂奔,一人一骑,将数万大军凿穿。完了还不尽兴,小嘴一歪,冷笑一声,尔等不过我一合之力。便又一勒缰绳,又杀了回去,来了对穿!就这样,杀!杀!杀!七进七出,无人能挡其锋芒!”
一个说书小贩,说到兴起,手指并拢成掌,作连续下劈状。好像他的手就是青龙偃月刀,斩!斩!斩!
围观的一众虾塘村村民,以及从邻村跑来的村民,听到这,都觉得热血沸腾。拍手连声叫好,恨不得亲自披甲上阵。
“这个是《三国演义》里面的一个片段,本书是元国近代小说家罗贯中,游历三国所见所闻……”
“大家再看这个木偶,完全按照书中赤兔马、关羽形象所作。细节精妙,极力还原……”
“只要三十文钱,三十文钱你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但却能拥有关羽……”
说书小贩,开始推销着自己摊位上的东西。
其中的孩童,已经完全陷入了七进七出的幻想当中。央求着父母买书,买木偶,买青龙偃月刀。
……
周毅一路走过,细数了戏班子摆的摊位,一共有四十七个。多是各种小说,玩偶。
而且,四大名著,周毅都能在摊位上找到。更绝的是,四位作者,都是近代著名小说家?!!
周毅麻木了,完全接受了这个设定。架空得一塌糊涂的,万国大陆。
“成功啊,这小说啊,在明国,清国可是一绝。我们明国的小说家,可是个顶个的……”教书先生给周毅科普着。
“前些年,我到过贺牛州府。那里的小说家,呜呜嚷嚷的一大片,那些小说大家一开新作,登高一呼,能造成万人空巷……”
“对了,成功。你以后可别去当什么小说家啊。州府很多在路边扑街乞讨的,从前都是写小说的……”教书先生告诫道。
周毅:“……”
……
“这是?!!”
忽然,周毅走到某个买稀奇玩意的摊位上,停住了脚步。
这个摊位相较于小说玩偶等,人流量少得可怜。仅是人们路过的时候瞟一眼,都没有驻足。
摊主是一个留着长辫的中年大叔,此刻正愁眉苦脸地吆喝着。但人们都跑去听说书了。
“走一走,瞧一瞧了喂。各种新奇食物的种子!种下一颗,全家不饿的马铃薯……”
“红彤彤,甜丝丝的,西红柿……”
“冬天取暖,祛湿御寒的,辣椒……”
“好吃又顶肚子的,玉米……”
“……”
周毅再次被架空世界的设定,给震慑到。
这些农作物,都是现实中,十六世纪,明中叶之后。才随着南美洲被发现,陆续传入,后逐渐成为重要农作物。
而且,传入时间有早有晚,晚的要到十七十八世纪。
而现在是,直接齐活了?!!
周毅心跳快了几拍,他似乎发现了一条,快速副本通关的线索!!!
“这位老先生,来看一下这些农作物吧,都是货真价实的好东西……”摊主看到周毅和教书先生驻足,连忙招呼道。
“先生,村里有这些农作物吗?”周毅侧头询问教书先生。
教书先生闻言,低头查看起摊位上,各种奇奇怪怪的种子。
“嗯,其他的倒是没有见过。这个村里到是有,红薯。前几年才在村里传开的。”教书先生翻翻找找,在一堆东西里,只认出了红薯。
“其他的都没有?”周毅又询问。
教书先生又认真查看了片刻,再次确认,村里确实没有。
“这位小哥,这几样东西,都是前几年才从海外带回来的,在明国可是新奇玩意。”
摊主也会些察言观色,看出周毅对这些有兴趣。也没管周毅几岁,认真的就介绍了起来。
他这几天都还没开张过,这一堆货物,亏到姥姥家了。有些饥不择食。
“海外?南美洲?”周毅试探性地问道。
“啊,那就是个方圆十多里的海岛。海岛叫波音列岛,又叫它奇珍岛。没听说过有叫南美洲的……”摊主热心地解释道。
周毅点点头,问起了其他的。
询问了是谁发现,从海外带回来的,这一批货是在哪里进的,在其他地方是不是传播开了……
摊主也没藏捏着,热心地回答:
“这些东西是在清国先出现了,现在在那边也是才慢慢传开。明清交接的地方,好像也有一些人种了。我就看中了这商机,才从清国收集了些种子过来……”
周毅又询问了,各东西的价格。
马铃薯,一百文钱一颗。
西红柿,九十文钱一颗。
辣椒,十文钱一颗。
玉米,二百文钱一根。
花生,十文钱一颗。
此时的物价,一两银子可换一千文钱,一两银子可以作为三口之家月余的开销。镇上的物价是,一文钱可以买一个烧饼。
“太贵了。”教书先生结舌,催促着周毅去其他地方看看。
“这些东西可是货真价实的,保准买不了吃亏。”摊主强调。
周毅沉思了片刻,招呼了摊主,叫他在这里不要四处走动,等下回来他这里买东西。
……
“成功,那些东西奇奇怪怪的,你可别被骗了。”教书先生极力劝说着周毅。
“先生,我觉得那些东西似曾相识,肯定是好东西。”周毅将盘算好的说辞道出,继续朝祠堂走去。
教书先生听到这话,看着周毅惊疑不定。快步追上去。
“成功,山间风凉,等下我回去给你找个帽子。可别涉了风寒……”
……
周毅找到,在祠堂边居住的村中族老。
将话术道出,说摊位上有一马铃薯,种下一颗来年收货一片。种下几颗,全家不饿。
有一果蔬,西红柿,味道极佳,当为上品……
有一玉米,可充饥……
有一花生,可取油……
而且,阐明,曾经在集市上见过这些东西,都是真的。
族老一听,看着周毅三花聚顶未消的模样,不疑有他。大龙哥的名号,可是容不得作假的。
族老当即通知了另外几个村中族老,几人一合计。看着周毅俊逸非凡的脸,直接就点了头,拍了板。
由族里出资,购买这一批种子。
教书先生在一旁,看着这一整套流程,脸上阴晴不定,似乎想起了什么不好的回忆。
连忙回家翻箱倒柜,找出了一块头巾。并强迫周毅给带上了。
六月天的,周毅顶着头巾,领着一众族老。浩浩荡荡地,回到戏班子现场。
望眼欲穿的摊主,看到这阵仗,还以为要被用强,摊位要被抢掉。身子都不自觉哆嗦了几下。
最后,在周毅说明情况后,摊主神色才好转了些。与周毅达成了交易。
没敢多要,直接凑了整,优惠了一两多银子。以十两银子将整个摊档,以及存货给打包了。
其中,周毅不需要的十多根红薯,也当作赠品送了。
买到东西之后,周毅戏也不看了。直接领着一众族老,浩浩浩荡荡的,将东西都背回了祠堂。
摊位上的意外收货,令周毅喜上眉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