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龙瓜子厂与大商会的合作、协商,周毅没有过多关注。将任务交给了何地主,以及像打了鸡血一样,过度兴奋的李成才。
而周毅自己的重心,放在了开拓新业务上。
大龙瓜子厂,能够在短期内,为后续的一系列计划,积累启动资金。算是较为重要的一环。
所以,周毅也比较上心。
决定将现实中的,一些现成的零食产业运营模式,套用在大龙瓜子厂上。品牌形象、品质保证、宣传运营、官方支持……
……
周毅先是做了简单的产品定位:大龙瓜子,中低档,休闲食品零食。
葵瓜子本身的产量、用途、及各方面条件。决定了葵瓜子适合作为,走量、亲民的产品。
加之,周毅从万国大陆一众时事杂谈里发现:万国大陆,或者说至少是明国,人们热衷于看热闹,有唠嗑的习惯。
此前一些物美价廉的零嘴,蜜枣、干果、果脯、南瓜子,就很有市场,销量很广。
葵瓜子作为一种新兴的零嘴,因物美价廉,浓香可口,一经推广就销量火爆,席卷市场。有气吞万里之势。
要不是葵瓜子才出现没几年,产量还跟不上,步子还没迈开。怕是要一跃成为零嘴行业的顶流。
针对葵瓜子的产量问题,周毅也有些想法。这又是一个可以刷声望的方法。
成就任务系统里,有一系列关于,‘通过种地,获得尊重’的成就任务。州府级别的,明国级别的,万国大陆级别的。
声望,总是不嫌多的。
而推广向日葵的种植,不仅能增加民众的收入,获得声望。也能为大龙瓜子厂,提供稳定的原材料。
作为大本营的河口镇一带,可以继续经营一番。带动河口镇的民众,一起种地,种向日葵。
河口镇一带,也算是适合种植向日葵。到时,再配合周毅提供的一系列培育方案,能种出合格品质的葵瓜子。
不过,明国最适合种植向日葵的地区,周毅估计,还在更北边的其他行省。
即便是现在作为明国葵瓜子生产基地的地方,也都还是最优解。
葵瓜子主要生产地,后续还会出现转移、变动。
周毅虽然也有心做推广,加快进程。不过,触手却还没延伸出去,能调动的人力物力还不够。没法快速开局,解救其他行省民众于水火之中。
也不担心,当葵瓜子产量扩大,蛋糕做大之后,引来其他人的窥探、进场。周毅对大龙瓜子厂,还是很有信心的。
只要按照计划,稳扎稳打。三五十年之内,是能稳坐葵瓜子产业,龙头老大位置的。
方法大致是:产品质量过关,品牌包装过关。软硬实力并驾齐驱,两手抓。
大龙瓜子的质量,是有完善的配方,成熟的工艺支撑的。毋庸置疑。
而在软实力方面。宣传广告也有大致的计划:小广告、优惠活动、多买多得、画本小说联名活动、赠送玩具……
这方面的事情,周毅将个中关窍、小技巧、创意想法,都告诉给了丸子头。相关事宜,都交给其全权负责。
周毅在品牌形象方面,对最直观的产品包装,也作了些改变。
要推出一款,竹筒外包装的,主打权贵的中档产品。
……
河口镇,贺牛州府一带,靠近河岸,土地湿润。孕育有很多竹林。竹制品,也算是当地的一份重要副产业。
周毅看到这点,所以设计出了一款,使用竹筒作为外包装的瓜子产品。
竹节取合适口径,锯开指定长短。经过一系列打磨、水煮、晾晒之后,获得竹筒毛坯。
本来,周毅想多做一个盖子的。竹筒与盖子采用正负圆、阶梯嵌合结构。形成一份精美的外包装。
不过,在考虑到明国的工业基础,制作工艺复杂后。只能作罢。采用了更简单的方法,最后直接用麻布和麻绳封紧竹筒口就算了。
竹筒毛坯制作好之后,在竹筒外壁,通过墨水描画、或者雕刻:诗词歌赋、座右铭、段子、鸡汤、图案……
而以周毅的国画书法水平,到时出来的竹筒,妥妥就是一件艺术品,文玩佳作啊!
买瓜子,送艺术品?或者是,买艺术品,送瓜子?
不但能吃到美味可口的瓜子,作为包装的竹筒,还可以作为笔筒、或是存放日常杂物。用来送礼,当为一绝。
这样的产品,收个二三五两银子,不过分吧?
竹筒内瓜子作价十文钱,竹筒原料三五文钱,雕刻人工费、加工费二十文钱,运费闲杂费作价二十文。
而周毅,大龙哥二号,大师级别,惊为天人,撼动鬼神的书法国画技巧。就象征性的、赔本买卖一般的,拿个四两九吊钱,不过分吧?
而且还可以分出两个价格档位。少量雕刻的,墨水多提几个字的。
甚至连竹筒的特别版、纪念版、典藏版,周毅也想好了:完整写下一篇书法,画一小块山水画,适当雕刻。这份认真之作,收个三五十两银子,不过分吧?
到时周毅奋笔疾书,一天写个数百,上千个竹筒。含泪、痛惜地收下数千两、上万两银子……
竹筒这一块业务的负责人,周毅找到了大龙村,村头的赵寡妇和曾经的陈寡妇,现在山羊胡的媳妇。
两人在竹制品这方面,有一定经验。之前也时常编织竹制品,进行售卖。
在周毅重金聘请了,镇上的竹制品手工艺老师傅作为指导员后,又招收了几个大龙村的村妇。竹筒外包装部门,也就正式成立了。
结合周毅提供的详实资料、图纸、制作工艺。部门开始开工。之后,便不需要耗费周毅精力关注。只要定时,在竹筒上写上半个时辰的毛笔字即可。
……
一套流程走下来,大龙瓜子就能在市场上立住脚跟。
不过,还有一点最重要的外因,算是不稳定因素。明国朝廷。
商贾在明国,虽然不至于地位低贱。但也高不到哪里去。若是有些权倾朝野的人物,垂涎大龙瓜子这块蛋糕。
什么官商关系,勾心斗角,利益分配,黑白两道,人吃人……
到时少不了又是一顿忙活,甚至是面临重大危机。
不过,周毅在叮嘱正常提交赋税之外。对其他的,却没有过多理会。并不是轻视、忽略。
相反,周毅对待这个问题很慎重。他觉得,自己可能还真玩不过,那群专业的。毕竟,别人可能玩了数十年的勾心斗角。阴谋诡计,别人是专业的!
术业有专攻。周毅觉得要是真对上了对面,一群潜心钻研阴谋诡计数十年的专业人士,怕是走不过几个回合,就会疲于应对,败下阵来。
心中有了这番判断之后,周毅便打算先让何地主在前台顶一阵。后面可以直接一步到位,割以永治!
要是真有牛鬼蛇神出没,要做妖,无非就是利益二字。恰巧,周毅对这东西毫不在意!
已经在后续计划里,打算将一大部分利益,直接丢出去。拉一个大腿、挡箭牌上战车!将仇恨,都给到挡箭牌身上。换来一身轻松。
而与其找什么商会、家族、官史,进行勾心斗角,结盟组成利益共同体。还不如直接傍上明国最大的大腿,明国官方,朝廷!
与朝廷组成同盟,获得的便利显然是更大的。也有利于后续的一系列大动作。
当然,如果走到这一步,也会遇到新的问题:伴君如伴虎、主动权、领导权、分配权……
而且,如何将这份产业,合情合理地投到朝廷的保护伞之下,也是个问题。
周毅还没想到明确的方法,能直达天听。等待后续科举,考个好名次?还是走民间路线,打出名声,自然而然地出现在朝堂之上?
步骤并不明朗。周毅也只好走一步看一步,只简单地制定了数十种执行方案。整理成册,收录在了‘沛崎市图书馆分馆’,名为《万国大陆计划》的书架上。
……
与大商会的合作,在梁公的牵桥搭线之下,很顺利就完成了。
不过三天,大龙瓜子便开始通过大商会的渠道,开始发往各行省。大龙瓜子厂的销量缺口,却是越来越大。
大龙瓜子,完全陷入了供小于求的局面。
大龙瓜子厂,开始了二批招工。先是从早先登记的,文化不达标的名单中,挑选了三百个合适的。算是二批工人。
会在原先的一批工人带领下,以师傅带学徒的方式,进行工作传承。二批工人待遇也会有适当减少。实习期,由两个月,变成了四个月。
即便如此,通知到位的第二批工人,无一人缺席。他们可以眼红了,这新晋的河口镇工人阶层很久了。
工人增多,又使得作为炒制瓜子的铁锅短缺。只能沿用原来的方法,工人自备铁锅,做出些补贴。
不过,因为与大商会搭上线了。所以,何地主已经通过商会,开始收集合适的铁锅。不出半个月,铁锅就能全部就位。
大龙瓜子厂进入高速发展,稳步上升期。小树苗有了阳光和土壤,只待按部就班地,茁壮成长。
大龙瓜子厂账面上,盈利的金额数目,也越来越多。一个月之期未满,记录在账的盈利,已经达到了两万多两银子?!
净赚两万多两银子?!
何地主,作为河口镇首富,大地主。忙活大半辈子,积攒下来的家财,也不过十三万两!
最直观的对比,就是周毅进入副本之前,李家。算上良田,房屋,拢共也没有三三十两!
两万多两银子,若是以河口镇最肥沃的良田为单位,顶天十两银子一亩地的价格。也能卖得两千多亩良田。
要是要求不高,算上偏远位置的田地,甚至能做到万亩良田!
不满一个月,就进账万亩良田?!
……
问:河口镇有良田一百三十万亩。以每月万亩的速度,进行土地兼并。多长时间能将河口镇良田全部买下来?
……
而且,大龙瓜子厂的盈利还在高速增长。在第二批工人就位之后,预计下个月的净盈利额,甚至能达到十万两!
账上有了钱,周毅的手脚就可以放开,大马金刀地继续计划。先开展了:活字印刷工艺的改良!
万国大陆上,早已经有了活字印刷。但却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播,应用。
万国大陆之上,印刷普遍使用的,仍旧是雕版印刷。拿到原稿之后,在木板之上进行雕刻,拓印。一个版面,印一页。
一本著作,二三百页,就要制作二三百块雕版。
虽然雕版印刷工艺已经成熟,形成了相应的工作流程。从明清两国,民间盛行的话本小说,就能看出。
但,仍旧有诸多不便,比如:雕版制作时间长,雕刻容错率低,木头易损耗,不适合大批量印刷……
至于为什么不使用,看起来明显更先进的,活字印刷?原因也无外乎是,成本问题。
活字印刷,是将字体拆分成一个个单独的小块。需要时,只要将其排列起来即可。
看起来似乎很方便,但实际操作起来,却有诸多问题。
首先,一篇文章里,会有很多相同、重复的常用字:的、地、得、我、你……
这样就需要准备多套活字,以供排列。
而且,在使用活字码出了一篇文章之后。对于另外一篇不同的文章,你是将原先编排好的活字拆散,重新排布。还是再拿一套新的活字,重新排布?
如果是拆散重新排布,问题就出现了。如果后面要追加印刷,是不是又要重新排布一遍?
如果不拆开,用另外一套活字。那二三百页的书籍,需要使用多少套活字?
又要印刷另外一本书呢?
活字印刷的各种问题,积少成多的。使得万国大陆上,使用这项技术的人寥寥无几。
再就是,万国大陆上,书籍、文化、知识。变化得很慢。科举的四书五经,上百年,可能都还用同一套。
使用雕版印刷,雕版雕刻好之后,平时不用收起来,只有注意存放。数十年,上百年都可以使用。虽然,这个功能活字印刷也可以做到。
但在这里就产生了对比。同样的事,同样的效果,为什么不用简单的。还要多此一举,搞个活字?
雕版印刷,就雕刻在一个大木板上。活字印刷,还要精心打磨每个活字的方块大小,以防对不齐。
活字印刷,优点在于灵活。但表现出来的,却不及雕版印刷灵活。
这个问题,本来是可以在更新迭代中,一步步改正的。生产工艺,无非就是一点点进步。
但是,世间无利不起早。搞活字印刷,还不如再刻两份雕版。没法创造效益,就没有投入,也就没有进步。
活字印刷,就这么搁置了下来。成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周毅此刻,要做的,就是对活字印刷工艺进行改良。
要在大陆上扩大影响力,刷声望,最好的方法,就是传授知识!
没看东周联盟,春秋国,的孔尼。周游列国之后,故事在整个大陆上得到传唱。创立的儒家,成为了大陆最鼎盛的流派!
周毅决定,也走一走孔尼的老路子。刚好,成就面板上就有:周游列国。
就连以后流派的名称,周毅都想好了:獭家!
以海獭,代表现代社会。
周毅已经想好,要将‘佩崎市图书馆分馆’的一小部分,合适的藏书。在万国大陆上重现。
我不生产书籍、知识,我只是知识的搬运工。‘佩崎市图书馆分馆’,有密密麻麻,多大数百万的藏书,可供选择。
到时,逢人可以介绍:獭家,著作之巨,包罗万象,有数万册不等!
因为书籍数量繁多。所以周毅才会打算,先开展关于活字印刷工艺的改良。
如果是用雕版印刷的话,一本两本书还好说。要是数量上涨到几百,几千,几万本书籍,那雕版的加工就遥遥无期了。
……
活字印刷改良的思路,周毅也有成熟的方案。
第一,使用金属活字,直接金属一体铸造成型。
万国大陆上的活字印刷,主要是木活字,泥活字。两者都是需要对一个个活字,进行手工雕刻。
至于使用金属活字,铸造成型的工艺。在明国地界上,没有听到风声。不知是没被发现,还是同样没被传播开。
万国大陆的交通不便,应了那句:从前车马慢。就是有什么新鲜东西,传播也很慢。
就如同番薯,辣椒,几种作物,清国发现了几年时间,却是现在都还没正式在明国传开。
至于不与清国接壤的其他大国、联盟,怕是又要十多年,上百年才能接触到。
金属活字,使用低熔点金属,直接铸造成型。
使用阴阳倒模的方式。先制作好一个硬质金属的字体模型,此为阳模。
然后持之,在软质金属或其他材料上,进行敲打、倒模,得到一个凹陷的阴模。
最后,用低熔点的金属,锡、铅等,通过阴模,可以浇筑出复制版字模。
而原先的阳模,则单独保存下来。在阴模被磨损之后,可以重复使用很久。这一方面。也避免了,同一本书印刷字体不同的情况。
第二,与金属活字配套的,油墨。
万国大陆,普遍使用的墨水,是水性的。金属附着力度不够。会出现印刷质量差、印刷不均匀的情况。
只有使用配套的油墨,才能解决金属附着力不够的问题。
油墨,在万国大陆上也有。但调制的工艺,以及配方都不完善。达不到要求。
……
金属活字印刷的两个关键步骤,在万国大陆中都已经达成。拥有前置条件。但都没有能发展起来。
而周毅要做的,只是去改良、连接两个事物。
……
在周毅与何地主表明了计划之后。不需要耗费口舌,何地主就点了头。其早已经被折服,对大龙哥深信不疑。
于是,周毅带着巨款。领着何思思,以及何家的两个奴仆。联系了贺牛州府上的镖局,要了两个保镖。
通过大商会这条线,乘船北上,前往相隔数个省份的。煤炭与炼铁密集发展的省份,遵化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