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之武陵奇谭 第一章 渔夫
渔翁夜傍西岩宿,
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
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
岩上无心云相逐。
——柳宗元《渔翁》
遥遥看着和凭空想象的画面总是很美的。
老渔夫夜晚靠着西面的山岩舒坦自如地过夜,早上起来在微风荡漾的晨曦中打上清澈的湘江水来,点起竹子做早餐。吃罢了饭,轻摇舟楫在青山绿水间欸乃动听,真是悠闲惬意啊。
大江仿若从遥远的天际儿来,不知东流到哪里去,两岸云团宛若各种活灵活现的生灵在相互追逐。真有那种行到水尽处,坐看云起时的神仙画面,令人神往。
甚至大雪纷飞的冬天也有如水墨山水的画面感: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是不是想一想都觉得诗意满满啊?
真实和想象总有着天高地迥的差别。
理想很丰满,现实总是很骨感!
对于柯远来说,整天看的都是远山近水,如烟的树,没有一点新鲜感,值得让他挂在心上的只有多打上两条鱼。
对,这就是一个渔人最质朴的追求了。
柯远划着船在外面飘荡了一天,也没打到几条鱼,看来得往更远处去了。就这么点鱼可换不来多少米啊,家里好几张嘴等着吃饭呢!
红日西沉,肚子也咕咕叫了半天了,柯远把小渔船掉头朝着自家村子的方向划去。远处暮霭中炊烟袅袅升起处就是生他养他的地方,估计一双儿女正翘首以盼,期待着他能带回家什么能填饱肚子的东西呢吧!
可是,现在这鱼是越来越难打到了。家里米缸快要见底了,家里的说了好几回了,后园里的菜供不及,挖的野菜和着照得见人影的米汤真心是不顶饿!
心情沉重的柯远其实每天都怵头回家,怕看到妻子渴求收成的目光和嗷嗷待哺的儿女那一声声爹爹。
嫁汉嫁汉,穿衣吃饭。老婆整天收拾家里外头,忙着做女红贴补家用,可还是让家里过的紧紧巴巴,日子很凄惶。
孩子破衣烂衫,面黄肌瘦,整天也不知道吃的东西都上哪儿去了,一张张小嘴就和无底洞似的,让他从心里害怕。
虽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可俩孩子其实已经很懂事儿了,早早就帮爹娘干这干那,大点儿的女儿甚至都会补网了,这是才十岁的孩子呀。八岁的儿子也知道烧锅拾柴,很懂事的样子。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从村口进去,一颗大乌桕树下,一圈稀疏的篱笆院儿就是柯远的家。
推开虚掩的篱笆门,儿女早早就迎了出来,爹爹爹爹地叫,让他心里暖暖的,一天空手而回的疲劳彷佛也消失了。
妻子也跟着孩子们出了正屋,一搭眼就看出了他没什么收获,就几条巴掌长的小鱼,也换不来多少米,眼皮子就不自觉的往下耷拉,可还是强颜欢笑着说:
“他爹,回来啦?累了吧,进屋歇歇,这就吃饭了!”
柯远低声答应着就牵着儿女进了屋,说是住家儿,其实也和家徒四壁差不多,根本没有什么家具!
孩子帮着娘端上来几碗稀饭,家里其实已经做不起米饭了,都是用野菜合着米蒸出来饭团子,可也没几个。
两口子看着孩子吃得香,也慢慢地吃起来,没办法,吃太快了不经吃,没几口就没了。
吃罢了饭,天就黑的差不多了,安排俩孩子去睡觉。两口子也躺在破烂被窝里,盘算着往后的日子怎么过。
孩子越长越大,穿衣吃饭都要花钱。官府的各种捐税跟牛毛一样多,有那么一句话叫什么来,在城里卖鱼的时候听一个先生说的,什么苛政猛于虎。
山里的虎有多猛村里人是再清楚不过了。在山里要是落了单,碰见这玩意,要跑跑不过,要打打不过,能给吃得渣都不剩,十里八乡进山的让虎给吃了的好几个了。
怎么这个苛政比老虎还猛?
贫贱夫妻百事哀,两口子绝对想不到后世评论自己的年代说什么魏晋风骨,什么逍遥风流竹林七贤,什么王氏书圣世家,什么可以令人忘忧的五石散,他们只知道不拼命展挣就得饿肚子,两个孩子恐怕养不大,乱葬岗子扔的死孩子还少吗?
老婆没有大名,从小就被叫做二丫,要不是家里也穷得揭不开锅,会嫁给他这个穷小子?好在两人从小青梅竹马,门当户对,谁也别嫌谁。
柯远低声跟二丫说:“明天我再走远些,看看能找到鱼窝子不,多打点鱼,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
二丫想的和他不是太一样:“他爹,走远点行,别太远了,那个连环套可一定别靠近,俺娘仨可还指望着你呢?”
俩人嘀嘀咕咕说了些家长里短也扛不住一天的疲累昏昏沉沉地睡去。
明天还得熬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