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得燕京,一路上便顺遂多了。
也不知石嬷嬷用了什么手段,竟从秦齐二王的“勤王”大军夹缝中一路穿过,妥妥进入了豫王的封地——不过,这已经是半个月之后了。
从秋高气爽的燕京一路南下,天气越来越暖和,我的心情也好了起来。其间,马车夫换了几个,从浓浓的燕地口音,逐渐向洛阳方言转移。
“姑凉这是去走亲戚?”
最近换的一个车夫,是当地的老乡,操着一口烩面味儿,跟我们介绍当地的土特产。
日头过午,他将车马赶进路边的一个小窝棚,拴好马匹就来招呼我们下车。他说——
“这家路边摊——咳,姑娘跟阿婆可别嫌弃店小,他家老娘做的烩面,可是除了我老婆外最地道的手艺啦!”
我们就坡下驴,跟着他跨进了窝棚里,彼时已有几桌行商模样的人在座了。
点餐后,那车夫趁着老板娘亲开火的空档,拣了碗筷茶水给我们,然后便去喂马了。
“这个车把式,还挺勤快哦?”我小声跟石嬷嬷咬耳朵,想起他絮絮叨叨的样子,不禁嗤嗤笑了起来,“就是话多了点!”
“姑娘还是消停些吧。”石嬷嬷自打下了车便板着脸,警惕地四下打量着,“这边厢没有咱们的接应,你也敢应承他下车?真是没心眼。”
“嬷嬷不嫌弃我缺心眼就好。”我没心没肺地笑着,捧起茶碗就喝,丁点不嫌弃茶水粗糙。
“你还真是。。。”石嬷嬷眉头蹙了蹙,“人都说一孕傻三年,你这不会是要把前二十来年的一并傻回来吧?哎哎,我说,你就没有一丁点水土不服吗?这么能喝。。。”
我双手捧起茶杯,直拿眼睛瞥她。只见她从怀里拿出一方折得整整齐齐的帕子,小心翼翼打开,从里面捻了一丝什么,往自己的那杯茶水里撒去。
“喂喂,嬷嬷你在给自己下什么毒啊?”
“小姑娘话本子看多了吧?”
这时,摊主端来了三只盆子那样大的碗来,里面是香喷喷的面条,看得我食指大动。只是他那话。。。实在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来,还有醋碟、辣子碟。”摊主将家伙什一一摆上桌,嘴里也没停,“唉,这有人出远门的话,总得带些家乡的土在身上,到了外地,煮水时放上一点儿,人就不闹病啦。这位阿婆,小子说的中不?”
我们被他这一番剖白逗得直乐。
这时,车夫也回来了,见烩面已经上桌,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他到旁边的溪水里草草洗了把手,撩起衣襟抹干,腿一片坐到了我对面,笑呵呵地拿起了筷子。
也不用我们推让,那车夫先唏哩呼噜吸了一口面条,然后闭着眼睛摇起头来。
“嗯,就是这个味儿。”他那一口面在嘴里品了足有小半刻,才恋恋不舍地吞下肚去,“你们怎么不吃?不怕,他们和面的水都是旁边那条溪流里取的,干净得很!”
我与石嬷嬷面面相觑,反倒不敢吃了。
“哎呀,出门在外,就不要太讲究啦!快吃,吃完咱们还得赶路咧。”
跟着这个车夫,我们实打实吃到了一顿可口的饱饭,即便我的身体对这个意外到来的孩子并没有多大的反应。一路上,石嬷嬷也没有让我操心过路引文书,甚至吃穿用度,无一事不贴心,直到——
“你们这银票。。。”银号掌柜将嬷嬷递过去的银票靠近烛火,反复查验,小眼睛斜斜地瞥着我们,“是京畿那边出的吧?”
嬷嬷点头,问:“拜托掌柜,我们还要赶路,给我们兑成现银吧。”
“哎呦,您看这。。。”他掸着银票,银票边沿眼看就要燎到烛火,我心里一急,劈手就夺了过来,斥道:
“能兑就兑,不给兑就要烧我们的票子啊?你这奸商,该杀!”
“欸,你这小娘子,好不讲道理!”他瞪圆了小眼睛,“也不看看这里是哪边的地界儿,就乱拿银票来兑,老朽还没去告官抓你们呢!你们倒反咬一口。。。”
不等他把话说完,我已拉着石嬷嬷转身溜了。
七拐八拐地,一不留神我们就跑过了好几条街,直累得气喘吁吁才停了下来,靠在一侧的墙上喘气。
“原来,原来,咱们已经,出了北燕国境了吗?”我气息不匀,说话也是断断续续的。
“我、我也不知道,老身还从没,离家这么远过。”
我瞅瞅石嬷嬷,幻想着对面的人若是水中仙,恐怕会一起大笑一场吧?又或者阿蔷那个爱哭鬼,此刻已经急着地跟我讨主意了吧?哈哈,也不知道她们现在。。。
“娘子,你的肚子。。。”
虽然颠簸了半月有余,这肚子也过了头三个月,应该没事。
我冲石嬷嬷咧嘴一笑,抚了抚肚皮,安抚她道:“没什么,这孩子坚强得很——嬷嬷也没想到吧?咱们就这么入了大楚国了?”
“姑娘还有心情笑?”知我无事,石嬷嬷又恢复了往日的严肃冰冷,“既然已经踏上了南楚的土地,我准备的路引便不作数了——你可有办法往京城去?”
“我没有办法。”我无奈地摇摇头,“我连钱都没有。。。”
“啊,钱!”石嬷嬷陡然倒吸一口冷气,“那个掌柜,他问的京畿——”
“怕不是指燕国的京畿?”
后边这半句话,我们是同时冲口而出的,冷汗也同时顺着后脊梁流了下来——那个掌柜,一定会报官的吧?我们,一定会被当做间隙抓进大牢里!
“怎么办?”我小声嘀咕起来,虽然在郢城时光顾过大理寺的监牢,也不代表能临危不乱吧?仿佛能感同身受,我肚子里的那个小家伙也扑腾起来,疼得我眼前发黑。
“娘子!”我倚进石嬷嬷怀里,告诫自己一定不能晕过去,我们会有办法的,一定会。。。
“哗——”一瓢脏水泼在我脚边,石嬷嬷奋力将我拖开,可还是免不了溅了几滴在裙摆上。我听见她脱口骂道:“没长眼吗——”
“虞姑娘?”门口传来陌生的女声,怯生生不敢确定的样子。
我勉强睁开眼睛,那是——
“木兰?”我低低地唤她的名字,“还是该叫你——辛夷?”
“别多说了,先进来!”我紧握着石嬷嬷的手,不理她的不情愿,硬拖着她进了那间小屋。
屋里还有个十二三岁的小旦,稚嫩未消的脸上涂着浓浓的戏妆,见我们进来,先是一愣,唱腔换成了原本的公鸭嗓:“姐姐,他们是谁?”这时我们才知,这是木兰那个弟弟——辛酉。
“别多问,把你的行头换下来,去请隔壁的顾小大夫来。快去!”
“哦。”那叫辛酉的小子不甘不愿地把戏装换了,磨磨蹭蹭许久,才将大夫请来,来时空着双手——他没带药箱!
“你个臭小子,请顾大夫是来救命的,你也不提醒他拿药箱!”木兰劈手就要打他。
“木兰姑娘莫急,是小生走得急,忘记了。”那顾大夫深深看了一眼辛酉,作揖打躬替他圆了过去,“是姑娘你生病了吗?”
“不是我,是。。。”木兰犹豫了,她扭头看了眼屋里的我,一咬牙,和盘托出,“是一位故人途经我处,她怀有身孕,刚惊了胎。。。顾小哥!”她突然抓住来者的衣袖,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盯住他,道:
“这位故人于我有更名之义、重生之恩,拜托你,一定要救救她!”
“木兰姑娘放心,我去去就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