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我为题材去创造一部小说,一直是我内心的梦想。尽管,这种体裁在网络上很可能并不受欢迎。在多年之前我就有这个想法,但自从我11岁动笔写完自传之后,就一直没有写别的大部头的文学作品了。当然,那个自传也只会存放在我故乡老家的抽屉里,慢慢变成一堆什么都看不清的蜡黄的纸。几年前,我从中国第三大都市跑去了一个有炊烟有水牛的农村,我去那里帮当地的人们变得富裕,当时我也想利用孤寂的时间写点既有利于个人梳理回顾,又有利于社会、他人的东西。然而,事实上,那段时间我过得一点不孤寂,所以也一直没有写。没有时间其实不是主因,虽然约会占据了我很多时间,但事实是:我总是在构思又构思,或者因为“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来写”的犹豫就把计划搁浅了。
现在,我准备着手实施这个计划。
为什么要选取离婚后生活的题材?之前我萌生创造时的构思从未聚焦这个题材,这是个偶然。当然,写“我”一直是很多小说作家的主要工作。但是,我选择写这个,并非仅仅因为我自己的经历,还是因为中国离婚人士群体正在壮大;而这个正在壮大的群体缺乏应有关注。
中国媒体披露,2018年,中国大陆有760万对夫妻离婚,你知道2019年中国离婚率数据有多高吗?
在这个动荡不安,人人都焦虑狂奔的年代,婚姻的城堡也如泥沙入海般连片坍塌。
广州日报报道说,2019年以来,平均每天有2万对夫妻离婚。中国从号称世界婚姻最稳定的国家成为全球离婚率最高的国家。中国离婚率十强城市分别是BJ、上海、深圳、广州、厦门、台北、香港、大连、杭州和哈尔滨。而在这四个城市中,以最繁华的BJ离婚率最高,达39%。39%是什么概念?39%意味着BJ每5个人中,就有2个已经离婚。甚至有媒体惊呼:四成离婚率时代已来临。
经济繁荣的地方,人果然越自由。而经济繁华的地方则更利于个体的隐形。每个人在几千万人群中,一溜烟就没有踪迹。你离个婚,甚至无需任何人知道。
分析这些数据是索然无味的,分析数据解决这个社会问题也不是我写这本书的初衷。只是告诉一个事实给大家:离婚人士群体正在壮大,而这部分群里不乏社会的中流砥柱,这个群体需要被关注和关爱。名人离婚会被公众聚焦,而普通人离婚也是被各种目光聚焦。不时感受到的人前背后的议论,偶尔投来的异样的眼光,都给离婚人士造成很大心里压力。离婚人士,往往会被贴上“花心”、“情商低”,甚至“身体有问题”的标签。离婚之后,一方面自己的自尊让你不愿意在人前回首和谈论离婚的事情,另一方面,你的朋友、同事、领导都会对离婚之事避而不谈,怕引起你的敏感,勾起你的伤痛。有时候,哪怕和你亲密的人,也害怕跟你谈论着方面的事情,因为离婚是“家事”,谁都害怕给你一个会影响你一生的建议。于是,离婚前后的这种伤痛怎么化解就都只能靠你自己。你不能倚靠任何人去消化伤痛;哪怕你深夜在家里,或者白天在大街上一个人突然哭了出来,你也只能独自舔砥伤口,等待时间这个良药把它愈合。
我相信,离婚对大部分人来说,都是苦痛的。没有人在结婚的时候期待某一天离婚。这种苦痛的经历,对人心灵的冲击是巨大的;经历离婚,离婚后又经历很多的人,对人生的领悟就不一样,有时可以凤凰涅盘般重生,有时候也许就黑云压城般地掉进地狱。
我很认同感情都是需要经营的。在恋爱和婚姻中,你都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修行来让自己配得起幸福。本书中,会出现很多女人,有:A、B、C……Y、Z,还有王冬如、朱萌萌、高予桐等等;但是,我要说,这部小说不是一部情色小说。从头至尾,通过各种场景,各种细节的描写,本书只是试图回答三个问题:
1、在感情中,弄清楚自己需要什么为什么很重要?
2、在爱情和婚姻中,提升自己的修行的必要性在哪里?
3、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可能拥有舒适的感情生活?
小确幸,需要有心去体会。幸福,是每一个人都期望的,它也一种心理感受。爱情,是一种情愫,我们很难去定义她,但我们往往把它的依恋、亲近、无私以及永恒等词语连接起来。幸福和爱情,是无数作家和导演聚焦的主题;而婚姻,被很多人都看作是把爱情和幸福连接起来的行为。婚姻被象征为爱情和幸福的城堡。
但其实,生活总会出现那么意外,这也是生活的魅力所在。王子和公主结婚,后面会怎么样呢?童话故事会告诉我们:他们从此在城堡里过上幸福的生活;而生活会告诉我们:这是油、米、柴、盐、酱、醋、茶的故事的开始。
离婚,无疑是生活的艰难时刻。生活的小艰难,或许让你在前行中步履艰难,但不能忘了抬头,因为总有一片星空等着你去仰望。
然而,如果一个人总是在感情中失败,那他一定要需要反思自己。这本小说就是反思之作。愿我的读者,可以汲取营养,收获幸福。这是我的初衷。
是为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