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现实生活

黄土地上的人们

第十七章

黄土地上的人们 和一宣 2081 2020-11-17 07:16:50

  娶正式工儿媳妇的愿望彻底破灭,高大春大病一场。高雪峰每次回家,高大春都会借故离开不与自己的儿子和儿媳妇碰面。高雪峰也乐得自在,回家的次数就越来越少了。

  村民大都没有文化,识字的人不多,高大春,赵云南,徐西忠,还有几个队长算是村里的“文化人”,当然,这是对在村里生活的人来说的,已经移居他乡的不算。没有受过教育,他们的“思想”的“引导者”就主要是来自于家庭的熏陶,当然,队里的革命宣传也会对他们产生影响,那是对于大方向的影响,至于生活中的“理念”,家庭的熏陶几乎是唯一的支持来源。所以,家庭氛围祥和,老爹憨厚的孩子大都跟他爹一样憨厚,心狠手辣的父亲培养出来的孩子大都同样心狠手辣。老爹“喜欢”揍他的老婆,儿子长大了也会“不失衣钵”,继承家风揍他的老婆,只是有的儿子“如愿以偿”,娶了个娇小玲珑的老婆可以随意的呼来喝去,想揍就揍,有的儿子娶了五大三粗的母夜叉,空有揍她的心,可惜没有揍她的力气,不但不能揍她,反而被她揍得满地找牙,鬼哭狼嚎,惹得村人大笑不止,成为村里的茶余饭后的谈资。

  徐玉芬的老二就娶了一个母夜叉。不过他的家风倒是没有揍老婆的“条例”,可是据说他老婆的家风盛行夫妻开战,彪悍的很,于是就在结婚的当晚,徐玉芬的老二高立国就被他的新婚老婆揍了个“生活不能自理”,躺在床上养了七天才勉强能够下地走路。

  高立国的新媳妇认为,谁在新婚当晚占了上风谁就可以一辈子欺负另一个,所以她痛下重手,经过“此役”,高立国自然是畏惧了他的彪悍的老婆,从此在他老婆面前唯唯诺诺,小心翼翼。他的老婆虽然体魄强悍,脾气并不暴躁,而且很是孝敬老人。徐玉芬的两个女儿已经出嫁,回来照顾她的时间毕竟是少,所以照顾徐玉芬的主力便是她的二儿媳妇。也亏了这个儿媳妇身强力壮,她可以轻松的抱起徐玉芬给她洗澡,换衣服,徐玉芬坐在街口跟别人聊天,她说的最多的就是她的老二儿媳妇对她如何的好,就是自己的闺女做的也不如她,她越是夸她,这个儿媳妇就越对她好,于是形成了“良性循环”,他们的家庭因此获得了村民的一致开云(中国),成为县级“和睦家庭”。

  高振国和他的媳妇成了“臭狗屎”,他们从街上经过,村人便在他们背后指指点点:“这个振国,真是良心让狗吃了!”

  “就是!他娘一把屎一把尿的把他们几个拉扯大,就他不孝顺!——真是给全村的老大丢人!”

  “谁可不说呢?——也不知道这两口子是怎么回事想的!——他们也有儿子,难道不怕他长大了跟着他们学?”

  “早晚有他两口子受得!”

  老二高立国结婚后一直跟徐玉芬一起住,徐玉芬觉得对不住他们,就托高大春给高立国找个地方盖一个院子。高大春就把村里存放地瓜种的大屋窖给了高立国,也算是对他孝敬老人的一个鼓励。大屋窖就是把地上挖一个大坑,然后再用石头和水泥拱起一个半圆,从一侧留一个门,作为进出的通道。大屋窖冬暖夏凉,是存放块状种子的最佳空间。高立国先是把大屋窖的“半圆”砸掉,把砸下来的石头清理干净,整齐的码在一边,作为将来盖院子的基石。光是砸石头这件工作高立国就干了接近两个月,石头码在了一边,废料直接填入了坑里。砸完石头,高立国推着独轮车开始往坑里运土——他要把坑填平了才能在上面建房子。填坑的工作他干了将近一个月,坑填平了,天气也快要冷了,高立国就去村里的砖瓦窑干活,为明年建房子准备砖头。

  赵云南一直没有消息,镇上的工作人员又来了几次抓不到人就不再来了,赵云南的老婆王慧娟托人到处打听他的下落,有人说在县城的火车站见过他,他在火车站上卖糖葫芦,看见村里的人立即掉头就跑,有人说在东北见过他,他穿着一身破衣裳冻得鼻涕连着咧咧,王慧娟听到这些消息急得直哭,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

  据说土地承包到户的可能性已经变得非常大,就连一些“保守”的人也开始谈论这件事,并且明显的表示支持。

  高洪代对此说不上是支持还是反对。他当的这个队长跟其他队长不一样,他只拿了大队里应该给他的那部分,不像另外两个队长私藏粮食。他家的劳动力只有他自己,土地是集体的还是自己的对于他来说区别不大。高占魁希望土地不要承包到户,他不想多出力,害怕自己把地种的成荒地;徐老奎倒是愿意承包,他家的劳动力多,给自己干更舍得出力,他跟他的哑巴儿子比划着说承包了事,她的儿子们都觉得那样一定会更好。

  高大春的态度很明显,他早就盼着能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商店,买卖不用车水马龙,只要够一家人的吃喝嚼呶,再有点结余就行了。

  在村里供销社上班的涂亚鹏是处于“上层”的人物,他上一天班是十分工,跟去地里干活的人们一样,他还拿着一份工资,每个月是五元钱。他有五个女儿两个儿子,“人口众多”,要不是他有这样的一份工作,他的老婆孩子早饿掉牙了。有些时候,你不得不承认上天的安排是那么的合理!涂亚鹏做事十分小心,供销社的账目做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其他的供销社曾经出过很多问题,他是唯一一个账目清晰的。上级每年都会发一个奖状给他,以表彰他的成绩。他“严格”要求自己,对所有人“一视同仁”,即使是他的母亲来买东西他也是该一是一,任何人没有情分面子。有人认为他太死板,太较真,但他一如既往,因此村里人都叫他“铁公鸡”。不管是啥,能养好老婆孩子,让老婆孩子有吃有喝有嚼头,才是“王道”。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